你總會長成你不喜歡的那種人

我承認《老炮兒》拍得不錯,馮小剛演技也是影帝級別,但現在它的豆瓣評分

好象也有點過譽了,8.7分。大家會說和同檔期的爛片比,但放在浩如煙海的豆瓣影評,應該是和所有電影,哪怕只是所有國產電影比。我們可以看一下過去其他電影的評分:

《西遊降魔》7.1,《功夫》7.6,《長江七號》6.2,《少林足球》7.1,這是我隨便找的幾個周星馳的電影,我快為周星馳哭了,我真的不覺得他的這些電影比8分的《尋龍訣》,8.4分的《大聖歸來》以及《捉妖記》有任何不如之處。


你總會長成你不喜歡的那種人



《尋龍訣》是陳國富監製的,但陳國富真正很棒的作品《雙瞳》(這個電影非常恐怖,膽小的勿看),從氣勢到想象力到佈局明顯更優秀,在豆瓣上只有7分。看過《雙瞳》完整版的觀眾一定會對道觀裡的斷臂血戰印象深刻,我相信陳國富自己看到這個分數都會覺得很不公平。


你總會長成你不喜歡的那種人



因為如今爛片多,大家對電影的要求和水準好象降到了非常低,尤其是上映期間的電影,已經分不清是水軍還是真正的觀眾在裡面打分,其實我相信豆瓣評分不會被水軍操控,所以更覺得這些分數無法說服我。儘管審美是很私人很主觀的事,但豆瓣是文藝青年聚集地,總不能和微博,網易新聞這種地方聚集的人相比,連文藝青年的品味都變得這麼容易滿足這麼人云亦云。。。。。

另一種情況是因為大家不喜歡一個人或者因為當下恰好發生了某一件事,同樣也不能客觀地看待他的作品。以馮小剛為例,《私人訂製》不是個認真的作品,但5.6分就和他當時對網友的傲慢態度沒關係嗎?

陳凱歌在《一個饅頭的血案》播放之後所有的打分也都低得驚人,《道士下山》5.4,《無極》4.5,《趙氏孤兒》5.9,恰好這三部電影我都看過,真心不認為只值這麼低的分數,《趙氏孤兒》有一些瞬間還打動到我。

觀眾的打分當然是自由的,但有些打分是報復性的,有些是補償性的,有些是被髮行宣傳手段迷惑了。我相信時間也會盪滌那些浮在表面的分數,終將回歸理性。

————以下是原文的分界線————


《老炮兒》就是一個落魄的社會人兒對時代的不滿和頹喪,又無力改變的故事。同去的九零後姑娘說她挺感動的,我說,我看過好多這樣的感嘆,打從八國聯軍進北京起,老舍那輩兒就對時代這麼感嘆著,然而並沒什麼卵用,時代還是這麼無情地對待著九斤老太們。

人到底在多大年紀開始回憶?我姥姥和鄰居抱怨她婆婆的時候是六十多歲吧,男人會更早一些,如果他們提前退休,那抱怨的時間也會提前,如果手握權力身居高位,也許七十歲還能保持向前的狀態。《老炮兒》裡張涵予有句臺詞,大意是:都說我們年過半百了,我就不明白了,我們才五十歲,怎麼就給形容的那麼老了?

這是一部老人的電影,不是因為戲中人都年過半百,而是他們的心態老了。心態老了的標誌是愛回憶愛抱怨,十年前,馮小剛還沒老時王朔就先老了,他寫了《看上去很美》,絮絮叨叨講述自己在幼兒園裡如何尿褲子。這回馮小剛也徹底老了,臉蒼了,皮蒼

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懈了。九零後小姑娘說他演的好,我覺得這就是他現在的狀態,這兩年他在票房上的不如意,對社會現狀的不理解,一點沒漏地灌在這電影裡。

你總會長成你不喜歡的那種人


比他和王朔老得更早的是他們的發小葉京,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回憶了,其實那時葉京也就四十歲。他拍了以文革時期為背景的《夢開始的地方》,然後一部又一部都離不開七十年代——《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還有去年我看過的點映《記得青春那首歌》,直到現在還沒上映。

點映那天馮小剛和王朔都去了,葉京說他們看完電影去喝了頓大酒,抱頭痛哭。我一直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有牢騷,大院子弟,沒下鄉直接參軍,退伍後安排工作,不願上班去當倒爺,趕上改革開放各自發財,現在雖不說大富大貴,也是大魚大肉吃著,孩子都送出國了,烽火時代裡他們的父輩是既得利益者,最壞的時代裡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最好的時代裡他們的子女是既得利益者,大概只有真正的窮人才懂得知足。後來採訪時葉京說,他們不是既得利益者,比他們大十歲的知青哥哥們才是,估計知青哥哥們也覺得弟弟們更幸運。

你總會長成你不喜歡的那種人


在《記得青春那首歌》裡,葉京不是沒有反省,他有大段大段的自我解剖,用一個年輕姑娘的嘴罵他們這代人:自己一事無成,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卻又懦弱無能。這段剖白和《老炮兒》要表現的東西是一樣的,他們力圖驢倒架不倒,力圖讓小輩們知道你老子當年是很牛的,卻又力不從心,轟然倒下。而年輕人貌似聽了,真聽進去沒?我看沒有,直到年輕人到了他們那個年紀,才會理解自己的父親,才會變成和父親一樣的人——他們當年最不喜歡的那種人。

不知道為什麼,上一代人總是瞧不起下一代人,六零後瞧不起七零後,六零七零後瞧不起八零後,六七八零後瞧不起九零後……然而年輕人根本不在乎你們是否瞧得起他們,世界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是比他們更年輕的人的。無視才是最大的蔑視,批評只是因為重視。我想也許是因為健康和身體的侷限,年長者再也做不了只有年輕人才能做的那些事,所以這種心情裡夾雜著嫉妒,眼饞,傷感,自憐,如果60歲的人依舊葆有20歲的外貌和身體,老年人和年輕人就不會有代溝,老年人也忙著玩自己的,哪有精力批評他人?男人比女人更早地陷入怨氣,也是因為女人愛社交,愛跳廣場舞,身體機能比男人要年輕。

老年人嫌棄年輕人,年輕人不CARE老年人是個永恆的主題,因為那些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也會老,也會重複做他們曾經付之一笑的事,大家其實是在同一個輪迴裡打轉,這個話題並沒有因為時代進步而被睿智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