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競爭多殘酷?平均生涯4.8年,一年淘汰上百人,稍有不慎就被炒

最近尼克楊和掘金簽下了一份老將合同,成功完成再就業。再往前幾天,諾阿也時隔近一年簽約灰熊重返NBA,完成了新賽季首秀。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NBA裡的球員也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換。除了耳熟能詳的球星,NBA每年的流動性之強超乎你的想象。去年在聯盟征戰的所有球員裡,已經有135人和我們說了再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被我們每天談論起的球員,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一天之內被裁人數多達數十人

根據聯盟規定,每支NBA球隊可以簽下15名球員和1名雙向合同球員也就是總計16人。但是每賽季開始之前,球隊會給一些球員夏季聯賽、季前賽或訓練營的合同。球隊在新賽季開始之前,名單上經常擠滿了近20人。

在新賽季開始之前,是所有球迷的狂歡。可對於這些球隊邊緣人物來說,就是他們的末日。賽季開始之前,球隊都會確定自己最終大名單。這也意味著短短數天內,會有近百人被球隊裁掉。平均一天被裁的人數足足有幾十人。

熟悉的往往一夜之間就渺無音訊

看看這賽季從賽場消失的球員——大衛-韋斯特和馬努-吉諾比利雙雙退役;科裡-布魯爾上賽季還在雷霆打首發,被球迷調侃為“連長”;有著“單打喬”之稱的喬-約翰遜已經無人問津;肖恩-拉金、泰勒-澤勒都是凱爾特人舊將,並且有過不錯的表現;冠軍後衛馬里奧-查爾莫斯已經不知所蹤……

或是因為傷病,或是狀態下滑,曾經被我們當成寶的球員,突然之間就被聯盟拋棄。或許某個不經意的鏡頭,就是他給球迷們留下的最後回憶。

球員的平均生涯僅為4.8年

一些NBA的常青樹讓我們忘了職業球員的生涯有多麼短暫。每年會有60名年輕人被NBA球隊選中,可是其中會有近10人得不到合同,這裡面大約會有一半在履行完自己的新秀合同後就淡出聯盟。

4.8年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以5年作為單位,稱作“1生涯”。那麼詹皇把自己的2.2生涯獻給了騎士,杜蘭特在雷霆度過了1.8生涯。這個數字還是被科比、鄧肯這樣聯盟征戰20年的巨星拉高過的,有很多球員,甚至終其一生都沒到過NBA的地板。

影響終生的傷病和不匹配的金錢

我們總是調侃著保羅4000萬的大合同,嘲笑庫裡脆弱的腳踝,說打打停停的安東尼-戴維斯是玻璃人。可是有更多的NBA球員,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拿過百萬級別的大合同,甚至因為一次傷病,就斷送自己的籃球夢, 並且帶著永遠的傷痛生活下去。

1957-58賽季的最後一場常規賽,前國王隊員史托克斯一次上籃之後重重摔在地板上,並且撞到了自己的頭。他一度失去意識,雖然清醒過來,但是卻因為腦震盪後的大腦病變,從此癱瘓在床。後來在隊友的推動下,史托克斯在2004年入選了名人堂。但是在1970年就離世的史托克斯,卻再也看不到這一幕了。(Re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