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將取代金融成為市場經濟的驅動力

數據正在取代金融,成為市場經濟的核心驅動力。這是大數據專家維克托•舍恩伯格在新書《大數據資本主義》裡提出的觀點,他也被稱作是“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以下是他對數據和數據保護的四個觀點。

數據將取代金融成為市場經濟的驅動力

首先,維克托認為,數據不應該只掌握在科技巨頭手中,人人其實都可以獲得數據。現在,越來越多的數據都掌握在科技巨頭手中,維克托擔心,這會造成數據壟斷。創新需要數據,如果巨頭公司壟斷數據,那會極大地扼殺競爭性和創新動力。維克托說:“人們需要競爭,為消費者帶來多樣化的選擇,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創意。人們也需要數據的流通分享,讓中小企業也能獲得數據。 ”

第二,在維克托看來,歐洲的數據保護法案不能保護好數據,區塊鏈保護數據的功能也很有限。一些專家認為,區塊鏈能夠解決數據的所有權和數據保護問題,比如,把數據控制權交還到個人手上。但維克托認為,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他介紹,關於數據保護方面的法律,歐洲已有長達30年的歷史,但效果並不好。沒有個人去行使自己的權利,因為要想保護自己的數據,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人們的生活已經夠複雜了,不可能做到每個人同時還是數據方面的專家,行使保護自己數據的權利。

維克托認為,歐洲保護數據的新法案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它的實施方式是錯誤的。它把所有數據保護的動作,下放到個人層面。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像阿里巴巴、騰訊、谷歌或Facebook這樣的機構,拿到他們的數據後會去做什麼事情。維克托建議,要有一種信任機制,比如建立一個公共的監測機構,保護人們的數據不被濫用。就像我們去看醫生,醫生開了藥,我們不會在吃藥前去測試藥的成分,看看有沒有效果。因為我們信賴醫生,藥的安全性在於醫生和製藥廠,而不在於病人自己。數據也是一樣的道理,維克托強調,歐洲新法案的原理就是錯誤的,它的目的是減少數據的使用,這一點大錯特錯。

維克托的第三個觀點是,數據本身沒有錯,要善用大數據,杜絕濫用數據。如果一個人的數據能夠帶來新的治療手段,或是給製藥廠一些新的靈感,這就是一種善用,能夠幫助社會和病人。但如果把個人數據用來幫助保險公司重新計算保費,讓消費者支付更多的錢,就是對數據的濫用。所以,建立數據保護法案的關鍵,應該是保護數據不被濫用,而不是減少數據使用,或者,要讓消費者自己判斷要不要公開個人數據。

維克托的第四個觀點是,數據正在取代金融,成為市場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他解釋說,在全球化市場裡,有數以十億計的人在分工合作。這個市場的驅動力是貨幣和金融。一樣東西,我們會通過價格來決定買還是不買?價格,就是我們從接收信息到做出決策之間的捷徑。

但價格其實是一種濃縮性的信號,忽略了很多產品細節,這也會讓人們做出錯誤決策。在一個基於價格的市場,金融就像它的潤滑劑。維克托提出,在大數據時代,這個潤滑劑,應該變成數據和信息。因為數據可以讓我們知道產品更加豐富的細節,幫我們找到更好、更加匹配需求的產品。

維克托表示,基於數據的市場會是一個更好的市場。因為,我們不再只依賴價格這個信息指標,會有豐富的數據幫助我們做出決策。他提到,在這個時代,銀行也會變得不那麼重要。如果再過20年、50年,有200年曆史的金融資本主義就可能消失。那時的人們克服了金融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進入了一個數據的市場,那也將是一個更好的市場。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除了真實性和客觀性之外,數據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豐富性。由於數據的多維度記錄,使我們對事物有了更多的認識。數據的記錄有可能成為事物的屬性之一,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展示,以便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數據技術的發展存在著一種必然性,既有市場的需求,同時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粗放式的主觀判斷會越來越少,而客觀的數據記錄將會逐步被提升比重。因此,大數據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