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播完種,小麥就出現這4大問題!咋辦?

小麥播完種,就萬事大吉了?

別天真了!

這幾種情況,真碰到就晚了!

趕緊看!提前預防!

一、缺苗斷壟


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澆水不勻;小麥發芽率不高,摻拌不勻;坷垃大、播種機故障及地下害蟲的危害造成的。一般麥壟15釐米以下無苗是缺苗;麥壟15釐米以上無苗是斷壟。

預防措施:

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

二是足墒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

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芽試驗,發芽率低於95%

的儘量不要用做麥種,播前拌種要勻。

四是適時防治地下害蟲。

二、小麥籽粒很小,不要播深了


播種過深會導致小麥出苗緩慢,葉片細長,分櫱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形成“地中莖”,很容易凍死。

剛播完種,小麥就出現這4大問題!咋辦?


地中莖


應對措施:

(1)掌握深度。小麥播種最合適的深度為3-5釐米,如果超過5釐米即為播種過深。要及時進行扒土清棵,用竹耙或鐵耙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就行了。

(2)適量播種。播種量過大,種子就會比較擁擠,發芽後擁擠現象就會更加嚴重。出芽後,主要表現為植株個體發育不良,分櫱少,所以要適量播種。

三、小麥播後鎮壓,比澆水施肥都重要


現在,旋耕播種+秸稈還田,把秸稈翻到13-15釐米的土層,會造成土壤松宣;如果播後不鎮壓,小麥種子與土壤接觸不緊密,出苗困難,秋季冬季沒問題;因為停止生長,不需要太多水分

,春季返青生長快,根系與土壤接觸不密切,吸水困難,就會造成死苗現象。

注意:現在都是機播手播種,帶著鎮壓棒,消耗的柴油較多,趁農民沒看到,或者有些農民不懂,機播手就把鎮壓棒拿下來了,他成本降低,但是播種質量也下降了。

四、播完後澆“矇頭水”,有點晚


由於搶墒播種而被迫於播後不全苗時才澆水,稱為被動“矇頭水”。在這種情況下,澆水會導致地溫下降、土壤板結、通氣不良,與足墒播種相比,往往麥苗長勢弱,不利於培育冬前壯苗,不能形成理想的壯苗,影響以後生長髮育降低產量。

因此這時,應儘量避免澆矇頭水,但作為一種補救措施,如果真的出苗不全,怕減產,還是比不澆的好。

小麥澆“矇頭水”注意事項:

1、儘量在播種前澆水。感覺土壤過於乾旱、墒情不夠,會影響小麥出苗,那就在小麥整地前澆一次水,也不用澆太多,把土壤的墒情給補上來就行了,隨後整地、播種都不會存在什麼問題了。

2、切忌漫灌澆水。如果非得在小麥播種後澆水,那麼就一定不要漫灌澆水,特別是還有小麥未出苗的情況,不然鐵定會導致爛種情況出現,影響小麥出苗,以沒有田間積水為宜。

小麥品種選擇不當怎麼辦?

剛播完種,小麥就出現這4大問題!咋辦?


中、早茬地塊播種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會導致麥苗冬前旺長,不利於安全越冬。

對策: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矇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早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早,幼苗出土後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冬季在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對策:適時鎮壓,抑制主莖和大櫱生長;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千克,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以控制徒長,抗禦凍害。

小麥播種過晚怎麼辦?


由於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導致麥苗生長瘦弱,分櫱少。

對策: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10~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分櫱水(但墒情適宜或土壤粘重、滲水性差的地塊,冬前不宜澆水);封凍前最後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淺怎麼辦?


剛播完種,小麥就出現這4大問題!咋辦?


小麥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足3釐米),麥苗匍匐生長,分櫱節裸露,分櫱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凍和早衰。

對策:出苗前及時鎮壓幾遍,出苗後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必要時在越冬期採用客土覆蓋或蓋施“矇頭糞”,防止越冬受凍。

小麥播種過深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櫱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對策: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對於適期播種的小麥,冬前清棵一般從二葉期開始,到“小雪”時結束。

小麥播量過大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生長擁擠,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櫱很少。

對策:先及時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以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促進個體發育;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施用底肥過量怎麼辦?


施用底肥過量,麥苗出土後長勢過旺,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對策: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櫱,培育壯苗。

播後墒情不足怎麼辦?


剛播完種,小麥就出現這4大問題!咋辦?


表現為麥苗出土困難,或出苗後分櫱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俗稱“縮心苗”),基部葉片逐浙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對策:播種後,及時檢查土壤墒情,對墒情不足或落幹影響出苗的地塊,有水澆條件的進行小水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及時鎮壓1~2遍。

播后土壤過溼怎麼辦?


麥苗出土後葉色淡黃,分櫱出生慢,嚴重時葉尖變白乾枯。

對策:及時深中耕散墒通氣,並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發。

播後出苗不全怎麼辦?


小麥播種後,應及時檢查出苗情況,一旦發現缺苗,抓緊進行補全。其方法是:

1、補種。選擇與缺苗地片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2.5萬倍萘乙酸或5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浸泡12小時,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和生長;

2、移栽。對於來不及補種和補種後仍有缺苗的地片,可在小麥分櫱期就地移苗補栽。移栽的麥苗要選擇具有1~3個分櫱的壯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於“小雪”,以利緩苗和越冬。

小麥播種後,由於整地、播種質量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常會造成一些異常苗的發生,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如及早採取措施則可最大程度的減輕危害、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