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侯賽因被行刑


薩達姆·侯賽因,1937年4月出生於伊拉克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市外的奧賈村。出生六個月後其父即失蹤,之後母親改嫁,幼年的薩達姆不堪繼父虐待,前往巴格達投奔舅舅。薩達姆從舅舅身上學到不少知識。薩達姆本身正是在這位舅舅安排下,就讀巴格達的民族主義學校。終其一生,他新投靠的這批家族,成為薩達姆政治生涯的忠實支持者。

1956年10月薩達姆加入反對親英統治者的起義;1956年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此後幾年中他在黨內職務迅速提升,並長期擔任地區領導機構的副書記職務。1958年因參加反對國王的政變以及刺殺總理的活動失敗,薩達姆經敘利亞逃到埃及開羅。1960年開始就讀於開羅大學法學系學習法學。

1960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修讀法學時,他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接觸。當時美國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產主義國家關係日益密切,於是向復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1963年2月8日,回到伊拉克巴格達,薩達姆開始掌管黨內勢力;但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他在1964年被捕。但在獄中他被選為復興黨副總書記,並在1967年越獄;此時的薩達姆已經是復興黨的第二號領導人物。


1979年6月,薩達姆借自己女兒的生日會,把總統貝克爾和伊拉克的內閣成員都邀請到家裡赴宴,接著薩達姆就在自己家裡不動聲色的發動了政變,以武力威脅原總統貝克爾下臺。7月16日,薩達姆就任伊拉克總統兼任總理,成為伊拉克的最高領導人。薩達姆執政時,大力發展石油經濟,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眾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對外發動戰爭,以凝聚民眾意識。

薩達姆執政後,一直試圖扮演阿拉伯的領袖。當時伊朗正爆發伊斯蘭革命,1980年9月22日在兩伊邊境發生一系列衝突事件之後,薩達姆·侯賽因發動了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令伊拉克經濟受到重大打擊,對石油出口的倚賴變得更為重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指責科威特蓄意推低油價,對外宣佈“科威特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並揮軍進攻。頻繁的軍事行動和最後的軍事失敗,最終導致伊拉克更趨分裂。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向伊拉克發動 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同年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經過一次快速DNA測試,確定是薩達姆·侯賽因本人。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伊拉克當局處絞刑。12月31日,薩達姆的遺體在出生地奧賈村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