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達:情景喜劇的篝火沒那麼旺了,我要回來添柴

英达:情景喜剧的篝火没那么旺了,我要回来添柴

2018年8月1日,英達接受騰訊大燕網專訪。圖/楊浩東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愛我家》之所以仍然被冠以中國最好的情景喜劇,地位沒有被超越,肯定不是因為它特別好。因為從藝術的發展規律上是不成立的,中國的第一個情景喜劇,就成為最好、成為標杆,沒有人能超越和突破它,那一定是因為後來者太差了。”——英達

中國觀眾沒看過情景喜劇,我要把它帶回去

英達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戲劇系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有機會到現場觀看《COSBY SHOW》的錄製,發現戲劇還有這樣一種表現形式:演員在觀眾面前演出,現場同時拍攝。雖然觀眾並不進入鏡頭,但他們用笑聲跟演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我當時看到這個覺得太好玩了,天下還有這麼好的東西,中國觀眾居然沒有看過,甚至都沒有這種形式。不光中國沒有,整個華語地區都沒有。”當時英達就想,“我一定要給它弄回去,要嘗試一把。”

英达:情景喜剧的篝火没那么旺了,我要回来添柴

1994年,北京,室內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拍攝現場。圖/視覺中國

從見識到情景喜劇這一形式到《我愛我家》正式播出,這中間的6年時間,英達演過謝晉的電影、客串過《編輯部的故事》、當過北京人民劇院導演,這些經歷都為《我愛我家》的日後製作積累了豐富經驗。

當英達真正開始籌備《我愛我家》的時候,發現沒那麼容易,很多想到的沒想到的問題全都出現了。劇本怎麼寫?參照電視劇還是小品?演員怎麼演?在電視上播出,但需要像舞臺劇一樣連續著表演。

困難最突出的是現場需要帶著觀眾進行拍攝,攝像機連續拍,近景、特寫鏡頭在連續的表演過程中必須得捕捉到,現場錄音既不能擋鏡頭也不能擋觀眾。由於情節的需要,很多場景下任務的服裝、道具、化妝必須得在表演的過程中非常短的時間內搶出來。

英达:情景喜剧的篝火没那么旺了,我要回来添柴

2006年8月29日,電影《東京審判》在京首映。圖/東方ic

“主要是因為形式比較新,大家都不太知道。除了我一個人曾經見過它,知道應該是怎麼樣一種形式,怎麼去拍,多數人對它都不瞭解。”不過雖然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英達依然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我愛我家》火了,意料之中

1994年,《我愛我家》正式在北京電視臺開播。英達對於這部戲的期望很高,認為一定會很快取得成功。但在播出到第7集的時候,《我愛我家》遭遇到了停播,對此,英達也覺得很困惑,“本來我覺得從國外帶來一個法寶回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精心製作播出以後應該很快就火了,但現實不是那樣,有些觀眾對它不是很接受。”

之後的將近兩年的時間,受挫之後,英達快把《我愛我家》忘了,已經在拍別的戲了,而河北衛視的復播,才真正讓《我愛我家》迅速火爆起來。後來北京有線電視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所向披靡,當時播出電視劇最火的是CCTV-8的黃金時間,《我愛我家》全面超越業內稱“八金”,收視率最高峰達到了19.8%,這是任何時候都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時候就攔不住了,哪播哪火。”

《我愛我家》沒那麼好,後來者太差

在《我愛我家》的成功之後,中國的情景喜劇也開始了創作的發展階段,這其中也有許多比較優秀的作品,如《家有兒女》、《閒人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等等。

英達“不謙虛”地笑道:自己親手帶出了很多情景喜劇的優秀導演,如呂小品、林叢、尚敬等,甚至他們的很多作品裡的笑聲,都是英達送給他們的《我愛我家》的原裝笑聲。

英达:情景喜剧的篝火没那么旺了,我要回来添柴

2006年8月8日,北京,英達在奧運情景劇《奧運在我家》新聞發佈會。圖/視覺中國

而在這一眾人當中,英達認為尚敬無疑是佼佼者。“他對於我的情景喜劇方式方法、藝術觀念,理解和傳承得最好。而且他有很多自己的創新,我也經常研究,尚敬的東西很不錯。”

在談到情景喜劇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時,英達也認同“中國情景喜劇沒有多少進步”的觀點。

《我愛我家》火了以後,英達覺得自己個人的命運就完全陷在這裡面,無法自拔。他的專業是舞臺劇,最早接觸製作的是音樂劇,不是專門學情景喜劇的。但到後來變成了一個專業喜劇導演,尤其是當英達說想嘗試一個別的藝術形式的時候,得到的回覆通常是“請您就是為了拍情景喜劇,您再給我們拍一個《我愛我家》”。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愛我家》之所以仍然被冠以中國最好的情景喜劇,地位沒有被超越,英達認為肯定不是因為它特別好。因為從藝術的發展規律上是不成立的,中國的第一個情景喜劇,就成為最好、成為標杆,沒有人超越和突破它,那一定是因為後來者太差了。”

那個時代色彩不夠,現在的時代更豐茂

《我愛我家》之所以火了,與當時社會的成長、開放息息相關。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正處在商品社會和市場經濟撲面而來,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因為改革開放,人們觀念上的衝擊和生活方式上的變化,既形成了強烈的新鮮感和物質生活的滿足感,也製造了無數的衝突和矛盾。而《我愛我家》就是直面這些矛盾和衝突,充滿了很多自嘲和諷刺內容。

很多人把《我愛我家》的成功歸結於它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我覺得好的情景喜劇都應該是現實題材,反映現實,批判現實。但是現在有的觀眾本身沒有輕鬆的心態,經常是看著戲裡面諷刺點什麼、自嘲點什麼,就感覺到歧視和侮辱。這樣哪來的喜劇?”

英达:情景喜剧的篝火没那么旺了,我要回来添柴

2008年4月23日,英達在電視連續劇《美麗的事》飾劇中男醫生袁航劇照。圖/東方ic

回憶起創作《我愛我家》的時代時,英達表示,那時還沒有那麼多色彩,所以自己對於情景喜劇的未來,仍然看好。一方面資金、資源越來越豐富,渠道越來越多樣,另一方面這個時代才是真正的百花盛開、百草豐茂。他也會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重新投入進來。

“我不相信中國人不適合情景喜劇,慢慢就沒有了、就死了,這不可能。我第一個嘗試了情景喜劇,就好比我點了一堆篝火燒得很旺,然後我走了。後來一看要滅,往裡面續柴火的人太少了,所以我要自己回來接著再往裡續柴火。”

新京報特約記者 湯凌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