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專家王保兵:建議南海在5G部署中實行“三步走”

“首先儘快試點,第二步是規模建設,第三步要深度推廣南海的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城市’”。10月22日下午,在南海區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會議前,南海召集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全區企業代表進行專題學習。會上,華為公司5G工作組資深解決方案總監王保兵圍繞“5G時代下的政府治理與創新”主題給出了建議,他認為南海可以在5G計劃部署中進行“三步走”。

王保兵介紹,隨著5G的到來,全世界各政府都在推動5G的創新。數據顯示,5G對經濟有著推動和促進作用,預計2030年在中國將帶動6.3萬億元人民幣的直接貢獻、800萬人的直接就業以及5.8%的GDP增長。

尤其在佛山很關心的智能製造領域應用,王保兵認為基於技術和雲端的部署,5G技術能滿足工業互聯網的低時延、大帶寬和高可靠性,未來在柔性和智能製造領域將有廣泛應用。而南海要發展好5G,王保兵建議首先要政府進行頂層設計,同時進行政策上的扶持。

华为5G专家王保兵:建议南海在5G部署中实行“三步走”

以下為王保兵發言摘選:

ITO確定了5G三個大的主要應用場景。第一是增強的移動寬帶,在現有4G的基礎上,5G能夠提供一個極速的用戶體驗,大大提高消費者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體驗;第二是低時延,低時延可以打破距離限制,使人們實現與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零距離溝通,同時能提供工業級的可靠性和實時性,未來可主要應用於無人駕駛、智能工廠等低速率高可靠性場景中;第三是智慧城市中的海量連接,針對傳感器和數據採集,未來5G能夠提供千億級別的連接,因此未來5G將會無處不在。

隨著5G的到來,全世界各政府都在推動5G的創新。數據也預測,5G對全球經濟會有極大的推動促進作用,預計到2030年5G可以推動全球經濟產出達12.3萬億元美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白皮書顯示,2030年5G在中國將帶動6.3萬億元人民幣的直接貢獻、800萬人的直接就業以及GDP5.8%的增長。

華為在今年第4季度已推出了端到端的5G商用設備和解決方面,明年6月份,華為會提供基於5G的智能手機,今年全球設備商中只有華為一家能夠提供端到端的商用解決方案,在海外有多個商用部署。

我們認為5G來了以後會在許多行業有新的創新應用。我們按技術相關度、市場潛力把這些應用進行排序,大概總結出有10個不同的應用場景。有3類不同應用,第1類是基於人的業務,例如VR/AR;第2類是針對家庭應用的提升,包括無線家庭語音和娛樂方面的提升;第3類是針對垂直行業各種各樣的應用,比如車聯網、智能製造、醫療、無人機、智慧城市等等。

在這10大應用場景上,我們認為未來5G可能呈現3個方面的需求。第1需求非常多,各行業都有可能是未來5G轉型的突破者;第2是長尾性;第3是不確定性,移動互聯網帶動了4G的發展,但是5G以後有沒有殺手鐧業務,什麼業務能夠帶來5G非常大的發展,這一塊在業界還是具有不確定性。

至於在大家都很關心的智能製造領域,我們認為基於技術和雲端的部署,5G技術能滿足工業互聯網的低時延、大帶寬和高可靠性,未來可能在柔性和智能製造領域有廣泛應用。

智能製造未來主要有4個方面的典型應用場景:第1個是工業控制;第2個是工業相機;第3個是工業可穿戴,未來現場可能不是靠人工肉眼去觀察,而是通過VR/AR可穿戴設備遠程來識別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另外,5G在智能製造上一個很大的應用就是物聯網應用,生產線上有非常多的數據需要傳感器來監測,很多生產線的動態監控就是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可以看到,5G是滿足所有智能製造網絡連接的訴求。

物聯網在智慧城市的應用主要集中3大類。第1是智慧城市類,包括平常看到的電錶、氣表、路燈、消防栓等;第2個是家庭用的白色家電物聯網;第3是共享電車T聯網等。

我們總結,要帶動起物聯網的發展,首先要政府進行頂層設計,由主要領導掛帥成立智慧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第2是進行政策上的扶持,例如成立“英才計劃”。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結合南海的經濟和產業區位優勢,我們建議南海可以在5G計劃部署中進行“三步走”。首先儘快試點,儘快推出5G組網示範試點工程項目。第2步是規模建設,同時培育整個垂直行業,擴大生態產業發展。第3步要深度推廣南海的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城市”,分別在智慧能源、車聯網行業深度合作,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另外從政府配套來看,建議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及引進。

華為在2016年底成立了一個應用創新實驗室——XLabs,圍繞著人、家庭和垂直三個領域進行探索,提前為5G構建生態。這一塊非常感謝南海政府為整個5G產業發展搭建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政策支持下,華為也很願意和運營商、和南海各個行業的合作伙伴一起,圍繞5G進行跨行業合作,聚焦南海的優勢產業包括車聯網、智能製造、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領域,面向未來通過持續創新和探索,共建5G的健康生態。

【記者】藍志凌

【作者】 藍志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