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生長於爛草堆,被和尚當做主食,如今風靡全世界


有一種野味,可謂是發展的非常迅速。它叫草菇,一種今天非常普遍食用的食用菌。可能現在見到它都會覺得在平常不過,好像就是本該存在,有沒有什麼特殊地地方讓我們去探索。這是很少人真正認識這草菇,要是問起這草菇發源地在哪裡,什麼時候才被人們開始使用,並且被廣泛種植的。我想沒有幾個人知道吧。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簡單瞭解一下吧。

所謂草菇就是一種生長於爛草堆的一種美味。在以前我們國家南方地區以種植水稻為生,幾乎是佔據了整個江南了,那麼在收割水稻之後的稻草一類是被當做肥料燒于田間,一類是被存放起來。這存放起來的稻草俗稱稻草堆或者是爛草堆,這草菇就是從這爛草堆里長出來的。稻草越多也就說明生長草菇的概率越大的。

不過水稻種植了幾千年,我們卻知道500年前才發現了這草菇。所以現在的人記錄了當時發現草菇的情景,就會描述500年前長於爛草堆當中。據說當時是一位和尚在南方的一個寺廟邊上發現了這草菇,並且將草菇當做寺廟的主食以此來減少寺廟的開銷。


草菇被和尚當做主食也是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近代才被發現其是一種可以被廣泛食用的食用菌。隨著改革開放之後,草菇也被帶往全世界各地,並且迅速在世界各地發展開來。作為草菇的發源地,我們國家至今還是草菇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不僅是供國內市場需求,還大量出口國外。草菇在國外也被廣泛種植,可實際需求卻一直是個空缺,因為其營養價值高,草菇被全世界各國搶著種植,雖然不是當主食,但是早已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食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