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期貨已成定局

8月27日消息,據期貨日報,對於數字貨幣,通過期貨的槓桿功能,有助於擴大市場參與者、提高比特幣成交量。低成本和便捷的交易方式使得期貨價格更為敏感,也更加有利於體現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走勢的判斷,從而促進比特幣定價均衡。

‍ 期貨有規避風險的作用,期貨的標準化合約有利於交易所管理。交易所推出正規的交易品種有利於驅逐市場上風險高甚至是非法集資的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期貨最應該重視其特定的風險,主要有金融風險、監管風險、網絡風險。

最近區塊鏈就如夏日,熱火朝天地常常被市場提起,圍繞區塊鏈+商業應用的探討也是多如牛毛。按照近期來看,金融場景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相對廣泛的領域,比特幣就是區塊鏈運用到數字貨幣領域的成果之一。現在的數字貨幣發展還不規範,政策也還沒明朗,再者數字貨幣發行市場秩序混亂,但是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蓬勃發展,數字貨幣在生產與交易體系中將發回日益重要的作用。So,研究探討數字貨幣期貨具有一定會的前瞻性。我們認為,發展數字貨幣有助於數字貨幣價格發現,併為投資者提供公開透明的投資渠道,也有利於將數字貨幣逐步納入金融監管體系。

數字貨幣期貨已成定局

具有獨特優勢的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創新技術,包含著技術性優勢又衍生出洗錢、欺詐等眾多嚴重問題,同時也影響到央行歲傳統貨幣的地位。儘管如此,不管是投資者還是央行眼裡數字貨幣的熱度有增無減。目前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態度不等。

瑞士央行董事:各國央行對數字貨幣興趣已經減弱。我們並不擔心,也不介意。德國規定,比特幣兌換法幣時不需繳納增值稅,只有當貨幣和服務以加密貨幣支付時才需繳稅;西班牙正考慮使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企業減免稅收;比利時則將對加密貨幣所得徵收33%的稅款。

以最早出現的比特幣為例就可以看出數字貨幣的優勢。簡單地說,比特幣是由分佈式數據庫和點對點加密識別組成的。分佈式是和去中心一樣的概念,以人民幣為例,人民幣是中國央行同意發行的主權貨幣,它的中心就是中國央行,央行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印刷人民幣。而比特幣則是通過完成複雜的計算而生成的,簡稱為“挖礦”,只要想參與的人隨時可以參與進來“挖礦”,通過“挖礦”獲得所相對應的報酬,因此它具有分散的特點。點對點加密識別功能:就像我們支付寶轉賬,雖然可以立即到賬,但處理流程是:A賬號----支付寶平臺----銀行系統處理---B(支付寶後臺數據處理非常完美)。而比特幣是A賬號轉賬1比特幣給B賬號,只要B賬號的密碼對的上就可以轉入。

比特幣的價值尤其體現在它的自身優勢。區塊鏈技術是去中心化的,使用生成主題並不單一,在生成比特幣的同時也會被全網絡數據庫的計算機記錄下倆。或當有人想篡改自己本身數據時,原有的數據也不會遭受到破壞,更改的數據也不會被承認。這也就證明了它的安全性,這在支付結算、教育、公益捐款甚至政治選舉等,對安全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的領域都有創造性的作用。

價值待挖掘的數字貨幣

首先,期貨有價格發現功能。目前比特幣的價格大概在6000美元左右,投資比特幣需要的資金量需求比較大,如果通過期貨的槓桿功能,可以提高市場的參與者、也可以增加比特幣成交量。低成本和便捷的交易方式使得期貨價格更為敏感,也更加有利於體現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走勢的判斷,從而促進比特幣定價均衡。我們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可以參考目前的“挖礦”成本和產品優勢的附加值。據大摩的一項統計,比特幣的“挖礦”成本大頭在於電力,根據不同地區的電價,電價花費在1300—1800美元。另外,由於“挖礦”難度增加,設備損耗和折舊必然增加,不同技術和電價下,總計成本在3000—7000美元。

其次,期貨有規避風險的作用。我國期貨的發展已經在實體產業規避原材料和產品價格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數字貨幣持有者也可以使用期貨的反向操作來規避價格變動風險。隨著“挖礦”的時間增加,買入和賣出套期保值會更加受到供應和需求者的青睞,期貨所表示的未來價格是控制成本和鎖定利潤的不二選擇。

最後,期貨的標準化合約有利於交易所管理。交易所推出正規的交易品種也有利於驅逐市場上風險高甚至是非法集資的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對於普通投資者門檻較高,信息不對稱在市場中十分明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必然產生,此時就需要交易所的高信用和提高市場透明度來解決。

主要風險和監管難點

數字貨幣期貨最應該重視其特定的風險,主要有金融風險、監管風險、網絡風險等。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金融風險和其他商品一樣,在於使用槓桿後的高波動性,投資者有損失全部保證金的可能。在價格方面,雖然比特幣期貨有利於比特幣現貨的價格發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臨近交割,也會出現期貨價格大幅偏離現貨價格的情況,如何處理基差風險以及敞口設置都是一大難題。

交易所對比特幣的監管也存在困難,由於比特幣發展時間並不長,其適用的法律很少也並未通過市場檢驗,未來隨著監管加強和法律健全,不可避免地會對比特幣價格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交易所要在缺乏中央監管機構的情況下,合理平衡監管,健全與控制波動性之間做到平衡,這需要借鑑國際成功經驗和審慎抉擇。同時,比特幣在全世界都是統一的,但是不同國家的監管政策並不相同,有的國家嚴厲監管或根本不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這也會給交易所監管的獨立性帶來挑戰。 比特幣產品的特殊性在於它是網絡生成的產品,這相伴隨的便是網絡風險。比特幣的匿名性使得網絡欺詐更容易發生,交易所有責任建立更多的監控措施,以減少欺詐、洗錢等違法行為。另外,交易所網站和比特幣資產都有可能成為黑客攻擊的對象,比特幣目前的價值和開發成本對黑客的吸引力巨大。同時,交易所交易系統和客戶的個人信息或資產都可能受到破壞和偷盜,所以信息安全給交易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已經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上市之初,比特幣現貨價格劇烈波動。2018年1月17日首個交割日,比特幣價格再次出現大幅波動,可見對於比特幣期貨,國外商品交易所也在不斷摸索和嘗試過程中。我們認為,國內推出比特幣期貨還要等待相關法律法規健全,以及前期周密的規則設定和網絡安全的保證。雖然推出比特幣期貨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道路並不平坦,行穩才能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