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寂寞 執著“工業精神”

耐住寂寞 执着“工业精神”

來自廣東的製造企業在最近舉辦的第124屆廣交會上成為關注焦點。作為中國製造業巨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攜新一代節能商用空調等自主研發產品亮相,從美國、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遠道而來的客商表現出濃厚興趣。

生於廣東、長於廣東的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27年櫛風沐雨,格力電器已發展成為覆蓋空調、高端裝備、生活品類、通信設備等產業的多元化集團,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比一些企業,格力創造的財富未必多。到今天,格力其實一直執著於製造,執著於技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在格力電器總部修葺一新的展示大廳,董明珠接受南方日報獨家專訪,講述格力電器在改革開放中如何抓住機遇向上生長,實現自我突圍。

●南方日報記者 姚翀 馬華 實習生 李莉

掌握空調核心技術

廣東珠海金雞路的格力電器公司總部一層展廳,各品類的空調壓縮機集中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具有濃厚的工業感、技術感。對於董明珠來說,作為全球唯一實現製冷全產業鏈壓縮機自主設計、製造的企業,它們就是格力的看家貨。

“這些都是格力獨有的,是自己的先進產品,我們才能這樣一個一個展示出來。別人沒有,自然也就展示不出來。”眼前這些“乾貨”讓董明珠頗為自豪。

如今,格力電器樂於向海內外展示自己的空調核心技術,致力於將這些核心技術進行專業認定,然後對外輸出。不過,20多年前的格力電器可能很難去想象今天的局面。

1991年,格力電器成立。組建初期,公司以依賴進口散件、組裝生產窗機為主。

“改革開放這樣的時代背景,我覺得是所有願意去創新、敢於去挑戰的人遇到的一個歷史性機遇。格力是一個空調製造的專業化企業。這二十多年就是一個從粗獷的、組裝的、依賴於別人技術的,到實現自主掌控核心技術的轉變過程。”27年轉瞬即逝,看著格力“轉身”,董明珠總結道。

1991年以來,董明珠加入格力電器從基層銷售員做起,如今成為企業的掌舵者。格力也從追隨者變成引領者,從依賴別人、組裝生產空調的小企業,變成實現自主研發、自主製造的千億巨頭。“據日經社統計,去年我們的家用空調在全球的佔有率達到21.9%。”

製造企業要有“工業精神”

日前,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揭曉。製造業組織類別中,三家企業脫穎而出,格力電器榜上有名,是廣東唯一一家上榜企業。中國質量獎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組織開展評選表彰,授予為建設質量強國作出突出貢獻,在創新質量管理、提升供給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示範帶動作用的組織。

這樣的成績顯示了格力電器產品的可靠性,這與格力電器的質量管理模式密不可分。悠長的歲月積累中,格力電器終於形成了自己把控制造環節的方法,而其源頭,竟與一場質量風暴密不可分。

20多年前,快速發展的格力碰到成長的煩惱,公司上下焦慮萬分。1995年,隨著產能提升和銷量增長,格力電器的產品頻繁出現零部件質量問題,售後服務壓力加大,用戶投訴應接不暇。

在這場危機的倒逼下,格力電器決定成立空調行業迄今獨一無二的“篩選分廠”,對所有外協外購零部件進行“海關式”篩選檢驗,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此舉有效杜絕了技術員與供應商利益交換的問題,並從源頭上整體帶動2000多家配套供應商的質量進步,使售後故障率連續多年平均降幅達20%以上。

這份對質量、對技術的執著,也許就是董明珠口中“工業精神”的核心內涵。“機會主義、利潤至上的商業精神,在不少時候要比耐得住寂寞、打造完美品質的‘工業精神’更有市場,但格力要實現‘工業精神’,把地基打牢,建更高的工業大廈。”董明珠闡釋道。

正因如此,格力電器專注製造心無旁騖,多年前還成功頂住了被國際資本收購的壓力。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500億元左右,淨利潤210億元左右,其市值已逾2200億。這是格力電器堅守品質、堅持創新,踏實做好產品的回報。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格力電器厚積薄發、後勁凸顯,預計到今年年末,營收增長2倍,利潤增長高達4倍。

謀劃智能綠色家居

堅守制造近30年,格力電器的未來在哪裡?這從近年來越來越受人關注的格力智能裝備、格力手機、格力冰箱上或許可見一斑。當年,格力電器起步於空調,如今,它顯然已有更深遠的打算。

“我們把格力手機當作智能家居的一個入口,展望的是未來,手機是貼身使用的,用它可以控制整套家居產品。”對於格力做手機的思考,董明珠如此解釋。進軍智能裝備製造領域,格力電器意在通過研發高精尖的生產裝備,在產業鏈上游對其家電產品的生產提供支持。

目前,格力電器的產品品類正變得豐富多樣,空調、洗衣機、冰箱、電飯煲等產品,已“飛入”千家萬戶。對於未來,董明珠有著自己的設想:所有跟家電有關的家庭產品都希望全覆蓋。當把它們很好地系統集成以後,這些產品就能更好地一體化控制,更好地跟用戶互動,以適應當前對消費品質的提升、對健康綠色生活的追求。

前瞻性的謀劃需要技術上的支持。為此,格力組建了12個研究院,其中包括家電技術研究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健康技術研究院、通信技術研究院、機器人研究院、物聯網研究院等,還設立了74個研究所、929個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

“未來,我們要在產品線上實現全覆蓋,真正滿足智能家居的要求,更要從新技術上考慮,如何使消費者在減少能源損耗的基礎上,健康環保地實現生活品質的提高。”董明珠展望道。

■對話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創新研發永無止境

南方日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回顧格力的發展歷程,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董明珠:改革開放給所有願意去創新、敢於去挑戰的人帶來一個歷史性機遇。在這麼好的機遇面前,我們不僅僅要為個人的財富,更多是要有一種夢想,包括對事業的追求。

格力從一個跟隨者到一個引領者,靠的是執著和奉獻。做製造企業,要有點“工業精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頂住賺快錢的誘惑。我們一直堅持用心做好產品,用自己的產品贏得市場。同樣,格力也給了我成長的平臺,從一線的營銷人員成長為企業的當家人。

南方日報:格力怎麼看堅守和創新之間的關係,如何取捨?

董明珠:格力要摒棄浮躁,還要有吃虧精神。我們要靠實業發展,根基打牢,而創新是命脈,我們已擁有空調壓縮機自主技術。但即使站在山頂上,頭頂還有星空,創新研發是永無止境的。

南方日報:格力不斷突破邊界,進軍手機、智能裝備,有著哪些考慮?

董明珠:進軍智能裝備,不是因為這個板塊利潤高,實體企業要實現效率提升和能耗減低的突破,需要有強大的生產設備支持。

手機是智能家居入口,我們的產品線要基本實現全覆蓋,去滿足一個智能家居的要求。以後,如何減少能耗,如何讓消費者在健康環保的條件下實現消費升級、提高生活品質,是我們新技術發展需要去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需求空間是無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