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一個演員的身上,到底什麼最有價值?是流量還是顏值,還是對微博熱搜的購買力?

黑土先生的夢中情人是倪萍,白雲女士的心中偶像是趙忠祥。

而對於我媽(可能還有您媽和怹媽)來說,“夢中情人”和“心中偶像”的角色,曾經被一個人包辦過。

這個人就是:

濮存昕。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大家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會有種熟悉而又陌生的複雜感受。

熟悉,是因為在十幾二十年前的電視上,他經常霸屏,貢獻過太多經典作品。

作為一代優質偶像,他還積極參與公益,長期以衛生部“艾滋病宣傳員”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說到艾滋病,我就會想到濮存昕。這和說到啥六小齡童都能聯想到中美合拍《西遊記》不一樣,濮存昕為了普及艾滋病知識,關愛艾滋人群,確實是將自己和艾滋病宣傳非常緊密地綁定在了一起。

要知道,這麼做在當年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陌生,則是因為我們已經有很多年沒在影視劇中見到過濮存昕了。

前幾天,一條娛樂新聞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濮存昕自稱演的戲沒人看。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起因是在一個訪談中,記者問濮存昕未來是否有出演影視劇的計劃,濮存昕表示: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這話讓人聽著覺得不是個滋味兒。

有點心酸。

是演藝圈的人才太多,而濮存昕的能力不夠,所以演不上戲了嗎?

顯然不是。

說句很客觀的話,國內敢說自己演技比濮存昕好的男演員,不會超過十個。

而且有一個算一個,都得被尊稱為表演藝術家。

作為演員,濮存昕的特點就是一個字:

正。

如果說演藝圈有江湖,分門派,北京人藝無疑就是少林寺,頂尖的名門正派。

而現如今的濮存昕,在朱旭等更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離世或淡出舞臺之後,就是這個“少林寺”的方丈大師。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當然,論演技他未必就一定比“達摩院首座”何冰、“戒律院首座”馮遠征、“羅漢堂長老”吳剛等人強,但他的實力,也一定是第一流的。

而他的表演氣質和表演風格,更是名門正派中的名門正派。

功力深厚,自不必說。

幾十年的話劇舞臺表演經驗,讓濮存昕練就了極強的臺詞功底和形體素養。

怎麼來形容他的臺詞功底呢?

我在人藝首都劇場看過許多場濮存昕老師的話劇,他和很多年輕演員在一起表演,一聽聲音就能聽出他的厲害。所有人的聲音裡,他的聲音最透最亮,能聽出來他沒怎麼用嗓子,但哪怕坐在最後一排,也能把他的臺詞聽得清晰明瞭之極,而很多年輕演員,就會讓觀眾聽出他的費勁,而且時常會含混不清。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再說氣質。

濮存昕的相貌,天生正派大氣,演戲的時候,駕馭一派正氣的角色最為出眾,很多時候,他都不用演,就站在那裡,氣場就足了,其他演員甚至會容易顯得“弱”,不是演得弱,而是氣勢遜色一籌。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有人可能會說了,演話劇厲害,演影視劇作品未必了得。

話說的沒錯,但不適用於濮存昕。

濮存昕能成為“師奶殺手”,在2000年前後風靡整個中國,靠的正是一部又一部的國產好劇。

他的《英雄無悔》、《天下第一樓》、《失樂園》等電視劇,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在影視劇作品中,濮存昕沒有半點話劇腔,把每個角色都能詮釋得非常細膩自然,能把煙火氣演出來。

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樂園》,在劇中他演一個因意外身患艾滋病的集團老總,他將這個角色身上的焦慮、絕望、善良、堅毅都刻畫得精準極了。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如果要評選“最佳偉光正男主角”,濮存昕當仁不讓。

那些年裡,他也確實因為外形氣質演過很多人設頗為相似的角色,所以也有人會說:

濮存昕演誰都是濮存昕。

這話也經不起推敲。

不信,你看顧長衛導演的《最愛》。

在《最愛》中,濮存昕演主角的哥哥趙齊全,一個組織村民賣血的黑心“血頭”。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毫不誇張地說,濮存昕的表演在《最愛》中是遠勝於郭富城的。

自然得多,真實得多。

一向正氣凜然的他,演起丟掉了良心的趙齊全,連五官都變得讓人厭惡。

還記得在《我愛我家》中,濮存昕演一個道貌岸然的渣男,也是惟妙惟肖。

好演員能百變,濮存昕也一樣。

這麼厲害的演員,怎麼就沒戲演了呢?

這個“沒戲演”,有兩層意思。

一個是,確實沒有太多邀約。

或者說,請濮存昕演男主角的戲,肯定不多。

畢竟,濮存昕老師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

他都沒戲演,這娛樂圈得畸形成什麼樣

年齡,對演員來說本不該是問題。

因為只要身體沒問題,表演就一定沒問題。

但年齡,對於市場來說是個問題。

這是“沒戲演”的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濮存昕自己在採訪裡說了:

“影視計劃已經沒有提前一年的事情了,那就不要被騷擾,不要被捉弄。”

很顯然,如果有影視劇邀約,濮存昕老師希望能給他更多的準備時間,讓他去研究劇本,去揣摩人物。

但這樣的劇太少。

所以他不想被“捉弄”。

老藝術家覺得現在的影視劇拍攝是一種對他們的“捉弄”,真是令人唏噓。

濮存昕在採訪中其實說的是兩個問題。

一是觀眾的選擇。

二是市場的取捨。

總結起來,就是“電影和電視劇生態的問題”。

我始終認為,聊到生態,影視人不能把責任推卸給觀眾。

垃圾電影的存在,不是因為有垃圾觀眾。

而是垃圾影視人長期給觀眾喂垃圾,觀眾的“味覺器官”才習慣了垃圾。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絕大多數的觀眾更像白紙,是需要去培養的。

是觀眾們真不願意看濮存昕演戲嗎?

是我們根本看不到濮存昕演戲。

擺在觀眾面前的選擇,是A小鮮肉、B小花、C偶像、D流量。

一個老戲骨都沒有,憑啥判斷觀眾不喜歡老戲骨?

真正的事實是,把老戲骨們請來聚到一起,收視率並不會差。

比如《人民的名義》。

但為什麼市場上沒有很多《人民的名義》呢?

很簡單,不好拍。

請流量堆明星,顯然容易得多。

中國的影視人們習慣了花快錢賺快錢,你再給他們念《從前慢》,沒人聽得進去。

所以濮存昕這樣的演員,漸漸地就會無戲可演,有戲請他,也會是他眼中的“捉弄”。

行業問題之外,還有一點不能不提。

比起那些年輕的實力演員,年紀比較大的老演員,確實機會更少。

女演員年過中年,就得演丈母孃,男演員除了演皇上,就只能演村長。

現實是,六十歲的角色,現在都經常不會讓六十歲的人演。

二十多歲的演員,戴上白鬍子就是老流量。

這樣的生態,當然有問題。

說到底,核心問題就是兩個字:

價值。

一個演員的身上,到底什麼最有價值?

是流量還是顏值,還是對微博熱搜的購買力?

行裡行外,很多人都忽略了演員的核心價值,當然應該是演技。

可惜,只是“應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