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藥市場回顧:全年波動劇烈 政策頻頻重塑行業格局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消費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回顧這一年,由於受到中美摩擦、疫苗事件和帶量採購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醫藥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喜憂各一半”,上半年表現可圈可點,下半年則受高頻利空政策影響掉頭向下。

一、全年波動劇烈,醫藥板塊整體承壓

在全球經濟放緩及流動性收緊的大背景下,今年以來各類風險資產接連下跌,全球各國股市大多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醫藥股也不能置身事外。

截止到12月21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報收5,803.91點,年初至今累計下跌28.13%,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3.29個百分點,同期上證綜指、中小板指、創業扳指分別下跌23.92%,36.87%,27.52%。二級行業指數均隨著申萬醫藥指數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醫療服務行業跌幅為20.95%,生物製品跌幅為23.78%,醫藥商業行業跌幅為31.49%。概念指數也跟隨大盤處於下跌狀態,其中基因檢測指數跌幅最大,達到39.41%,跌幅相對較小的是健康中國指數和智慧醫療指數,分別下跌24.44%和24.25%。

值得一提的是,醫藥板塊本來由於業績優秀、避險屬性等原因自2月以來發動了一波強烈攻勢,在A股各板塊一騎絕塵,然而隨著部分醫藥股過度透支未來的做法,同時對比大盤脆弱的市場環境,個別公司的高估值顯的搖搖欲墜,再疊加長生疫苗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催化,醫藥板塊開始一路下行最終迴歸行業均值。

近期在11月份的帶量採購等政策落地之後,醫藥板塊仍將持續承壓。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在醫藥行業各子板塊中,醫療服務跌幅最小,下跌13.18%,生物製品下跌18.27%;其餘子行業均下跌超過20%,其中中藥及醫藥商業跌幅均達27%。 從行業估值看,截至18年12月14日,醫藥生物行業PE(TTM)為26.34倍,在申萬一級行業中處於中等偏上水平,相對滬深300溢價率為149%,目前處於歷史低位。子行業估值分化明顯,截至18年12月14日,醫療服務估值仍達到70.64倍,最低的醫藥商業為10.58倍。 從醫藥工業數據的表現來看,2018年1-10月醫藥製造業實現主營收入20180.60億元,同比增長13.60%,相比17年同期增速增加了0.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553.90億元,同比增長10.40%,相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了7.8個百分點。受醫保控費、招標降價等政策壓力,18年醫藥行業增速依舊維持低位。未來隨著帶量採購等政策的落地及全國推廣,預計醫藥行業仍將承受較大的業績壓力。 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下半年以來由於醫藥行業黑天鵝不斷,醫藥股全線回落回吐上半年大部分利潤,其中上半年表現最為亮眼的疫苗股由於長生疫苗事件的影響回落明顯;化學制藥公司由於帶量採購政策拖累普遍也表現不佳;醫療服務及部分醫療器械公司由於受政策影響較小回落幅度較小。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醫藥板塊在股市的表現不盡人意,但2018年醫藥行業三季度收入和淨利潤增速上升,呈持續改善的態勢。

2018年1-10月我國醫藥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0,180.6億元和2,553.90億元,同比增長13.6%和10.4%,受春季流感、原料藥漲價等因素影響,一季度製造業增長較快,二三季度增速回調,呈現前高後低增長態勢,行業整體平穩增長。醫藥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18.32億元,同比增長21.88%;實現歸母淨利潤901.99億元,同比增長9.62%;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815.89億元,同比增長23.42%。

在這其中,有一隻名為“政府的手”在把控著整個局面,頻頻而出的政策便是它的“利器”。

二、政策頻頻,重塑行業格局

醫藥行業的發展,深受政策牽引,下面來看看2018年貫穿整個醫藥市場的重大政策。

1、破除以藥補醫,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3月20日,原國家衛計委聯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其中通知的關鍵內容有:繼續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不搞“一刀切”;擴大按病種付費,推動醫療開支的結構性調整;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等。業內評論,隨著國家醫改進程的不斷深入,一致性評價、公立醫院控費、醫保支付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控費”風暴已讓醫藥人不寒而慄。

2、推進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快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過一致性評價藥品要及時納入採購目錄,有限使用。目前各地基本都進行了響應,對過一致性評價藥品進行掛網採購。此消息一出,國內藥企為之沸騰,歡呼仿製藥的春天來了。但業內亦有聲音指出,所謂的春天,只是對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而言,2018年更是仿製藥的“生死年”。

3、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4月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降低藥品進口關稅的公告,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抗癌藥零關稅的落地,對國內抗癌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業內人士認為,抗癌藥物零關稅的實施,一方面有利於進口抗癌藥品價格下降,進一步減輕癌症患者及家庭的治病成本,化解民生痛點;另一方面創新藥的加快進口上市,也將加速國內藥企仿製推出速度或加強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

4、國家醫療保障局掛牌成立

5月31日,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成立。胡靜林任局長,施子海、陳金甫、李滔任副局長。

新組建的國家醫保局不僅整合財政、人社、衛健、民政及發改等多個部門相關職責,同時還集中了基金支付、藥品採購和價格管理三項重要權利。一邊管著每年數萬億的醫保錢袋子,一邊成為醫療服務和藥品的“超級採購方”,還對醫保類醫療服務擁有監管權利。業內評價,“超級醫保局”來了,其影響力足以衝擊和改變目前的醫療行業監管規則,對醫療和醫藥市場產生意義深遠的變革,甚至顛覆。

5、17抗癌藥談判入醫保,不佔“藥佔比”

10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經過3個多月談判,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肩負達56.7%。11月29日,國家醫保局再度聯合有關部門發佈《關於做好17種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執行落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確保11月底前按規定支付談判藥品費用,談判藥品費用不納入醫療機構總額控制範圍。

6、新版國家基藥目錄發佈

10月25日,國家衛建委官網發佈《關於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版)的通知》,新版基藥目錄由520種增至685種,更強調了基藥臨床必需、療效確切的屬性,癌症、兒科、慢性病等病種成為此次目錄調整焦點。下一步衛建委將推動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綜合評價,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動態調整機制。

7、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公開徵求意見

11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佈公告,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公眾意見。7月份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爆出震動全國,後續該廠家管理層18人被批捕,藥品生產許可證被吊銷,罰款91億元,生產運營癱瘓。疫苗事件後,國內民眾對國產疫苗以及疫苗監管體系的信心大為挫傷。《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關於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疫苗條款、藥品安全事件、藥品監管等方面的條款在將做進一步完善。

8、4+7帶量採購方案發布

11月15日,《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全文發佈,12月17日,4+7城市集採中選結果公佈,25個品種中標(涉及32個品規),在11個城市的總體採購額約18.95億元。帶量採購設計思路體現出以下幾點:節省醫保基金,在保障藥品質量的同時大幅降低藥價,促進仿製藥替代原研,通過降藥價和保用量,大幅降低藥企銷售成本,減少藥代人數。這次集採的降價幅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引起了醫藥圈的巨大反響,將對醫藥行業特別是仿製藥未來的行業格局造成深遠的影響。

以上種種政策,效果顯著。簡而言之,受到一致性評價與帶量採購的衝擊,市場重新修正仿製藥的投資邏輯。在帶量採購政策高壓之下,4+7試點城市的25個試點品種未來價格是否實現全國聯動,成為仿製藥企業當前股價的最大壓制因素。

牽一髮而動千鈞,何況對於“動作”連連的醫藥行業來說,它的威力更大——頻頻而出的政策或將重塑行業格局。

三、是壓力,也是機會

從現在來看,醫藥行業上半年的表現,可以說市場對於行業的發展出現了錯判,低估了政策對行業的影響,更低估了國家對於降低藥價的堅決態度。

帶量採購政策落地之後,未來仿製藥利潤大幅下降已成為必然的趨勢,而創新藥企也將面臨降價的壓力,整個製藥板塊的估值邏輯將發生變化。下半年以來在非常脆弱的市場環境下,醫藥行業由於各種利空的催化可以說“覆巢之下無完卵”,從疫苗、仿製藥到輔助用藥再到藥店、醫療服務等,醫藥各細分板塊輪番開始估值的下殺,整個醫藥行業的估值中樞目前都處於下行通道。

對於整個醫藥市場來說,這是現今擺在面前“斬不斷理還亂”的壓力。

不過,過去70%以上的製藥行業毛利率已成為歷史,當前時代賦予行業的機會在於是否擁有降本增效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向高端仿製藥進階。

譬如,國家推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和帶量採購,旨在通過擠壓流通銷售環節水分,降低虛高藥價,節約大量醫保基金。一方面,仿製藥替代原研進程將加速;另一方面,仿製藥帶量採購節省下的醫保開支,將提升國家對創新藥的可支付能力;疊加醫保目錄對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的限制,均為價格昂貴的創新藥提供了發展空間,騰籠換鳥帶動我國藥品市場結構升級。

而且從產業趨勢的角度來講,個別行業的長期產業邏輯也將由此得到“助力”。

其一,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推行,有利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當前零售藥店“小、散、亂”問題突出,行業標準化、信息化等水參差不齊,不利於開展大規模信息化建設及集中管理,為有效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應運而生,未來零售藥店行業面臨內部大洗牌的風險,兼併重組、大魚吃小魚是必經之路。且一旦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落實到位,相關配套政策及資源向優質藥店傾斜,“二八分化”會更嚴重,馬太效應也會更明顯,從而帶來零售藥店信息化和集中度的提升,呈現出強者恆強的格局,從而使全國性龍頭與區域性藥店連鎖龍頭勝出。

其二,創新藥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配置價值更加凸顯。

創新藥一直都是全球醫藥行業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對於國內創新藥企業,研發實力是否真正過硬、研發投入拖累業績、估值是否合理等這些因素都是市場對創新藥行業不得不產生的顧慮。我們認為,真正能夠跨越時間維度,為投資人帶來超額收益,一定是這些將創新作為企業最根本發展戰略的企業。結合國內現狀,那些已經提前佈局重磅品種,研發團隊擁有國際化視野和實力,且享有持續良好的現金流企業,未來有機會在中國這片鼓勵創新的熱土上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其三,促使國內生物藥進入黃金時代。

生物藥毒副作用小且具有突出顯著的療效,生物製藥產業是目前醫藥產業中發展最快、活力最強、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之一。2017年全球生物製藥發展勢頭良好,從銷售額TOP10藥品來看,生物藥就佔到7個,包括5個單抗和2個融合蛋白。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eytruda)和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自14年在國外上市以來短短3年已經分別成為年銷售38億和49億美元的大品種,以單抗為代表的生物藥已經成為最可能出現重磅產品的領域,反觀國內生物藥特別是抗體領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而且,近幾年國內生物製藥研發異常火爆,2018年諸多國產重磅生物藥已逐步開啟上市之路,國內生物製藥進入黃金時代。目前根據cfda公開數據,國產PD-1抗體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已獲批上市,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已完成技術審評工作進入行政審批階段,同樣進度較快的還有有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

總體來看,伴隨國家帶量採購政策的落地實施,企業面臨較大的價格調整壓力,產品降價或是2019年的主基調。不過,回顧歷史降價並非意味著行業萎縮,在國內人口老齡化持續、居民支付能力提升、醫保支付結構調整到位等因素的推動下,醫藥行業依舊是國內增長預期明確的細分領域之一。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