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圖 / 秦門


我們先來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在北京市昌平區開一家500—800㎡的店,需要單月營收多少才能盈利?

條件如下:

租金: 13萬元/月

人工: 15萬/人

食材: 20萬元/月

水電: 4萬元/月

合計: 52萬+元

(注:人工成本記為12人;數據來源:趕集網)

結論:在昌平區開一家500—800㎡左右的店面,堂食店成本52萬+/月,外賣成本5萬+/月,因此,需要成本60萬元左右,才能保證餐廳順利運行並實現盈利。

做完題,再對著自家的賬單,此刻你頭腦是不是更清醒了呢?

當然,做數學題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們將眼光聚焦一家傳統老店——秦門,看他遇到了哪些問題?又如何突破自身侷限做外賣?

2011年成立的秦門,3年後,門店已擴至23家直營店,15家加盟店。這個成績對餐飲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前提是:座標北京,堂食門店小至300㎡,大至1000㎡,基本保持在400㎡,內有陝西小吃、麵食、燒烤、炒菜、涼菜等5大品類,產品幾乎包攬全部陝西特色。這樣的規模,也算是特色餐飲的佼佼者了。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如今,創始人羅田對外賣君講到,“餐飲行業內的競爭向來殘酷,稍有經營不善,就有可能成為媒體口中的“棄嬰”,行業內的笑柄。尤其是近兩年的形勢讓我清晰地認識到,秦門,是時候小步快跑了。”

1

細分經營,但老本兒不能丟


4年以上的老店轉型,壓力可想,何況經營了6年的秦門,就內部狀況而言,成型的設計空間,臃腫的人員用工,過長的產品線,偏低的客單價,低糜的銷售現狀,影響整個營收問題。最重要的是不敢輕易動,動一個點牽動的是整個運營流程的改變,稍有考慮不周的,保本都成問題。但面對多變的市場競爭,又不得不動!

於是,2017年下半年,由羅田組織,在秦門內部發動了一場市場調研,2個月後,分析結果出爐:傳統老店普遍存在跟不上消費者節奏的現象,運營思路和模式也較落後,在新餐飲競爭中顯乏力。對此,秦門的想法是,無論餐飲市場怎樣變?對秦門來說,首先不能失去產品這個核心競爭力,其次,陝西菜主打特色不能丟。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籌備了3個月有餘,2018年初,饃飯廚房正式開業。對於這個新品牌,秦門打算徹底變革:

由原來經營面積比較大的傳菜中餐型秦門陝西菜,逐步轉變成以小吃麵食為主,家常小炒為輔的小而精的輕食餐廳。

“秦門饃飯廚房是我們品牌一次全新的嘗試,目的就是為將來秦門的經營模式和品牌發展奠定新發展方向”,秦門創始人羅田介紹說。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2

應該給饃飯廚房貼上怎樣的標籤?


秦門最開始在北京成立餐飲公司,定位陝西菜,致力將陝西小吃、陝西面食、陝西炒菜搬進一家店。隨之擴張,形成了豐盛龐雜的產品體系。早期的秦門,也因品類豐富,受消費者喜愛,積累了大量線下粉絲顧客群;2014年開通微信公眾號至今,線上粉絲累加也達10萬+。

輕易地改頭換面,消費者會買單嗎?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處在轉型期的秦門,由經營面積比較大的傳菜中餐型的秦門陝西菜,逐步轉變成以小吃麵食為主,家常小炒為輔的小而精的輕食餐廳,特別是秦門饃飯廚房,我們目前的定位是小巧、精緻、裝修風格傾向年輕化。”創始人羅田表示。

01


饃飯廚房的“中庸”策略


第一家店——饃飯廚房,餐廳面積在150㎡左右,側重外賣,專門設立的堂食和外賣2個管理團隊,互不干涉,保證外賣的健康運作;堂食店主打簡約時尚的裝修風格,以年輕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做小而精的年輕化餐廳;外賣上則從菜品和管理2個方向做全方位的調整。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此外,一些不適合的熱菜則保留在堂食店,不上線外賣。通過各種線上線下的引流活動做好外賣和堂食之間的佔比。以運營的公眾號為例,早在外賣興起的時代,秦門就藉助線上線下的活動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目前,公眾號粉絲數量達10萬+,活躍量保持在10000上下。

秦門給各大門店店長權責,由各大門店店長根據消費者反饋,結合節日適時推出優惠活動,並覆蓋線上門店小程序,活躍線上線下整個社群。

02


重新梳理產品線,聚焦外賣品質化定位

“現在離不開外賣,也不能過度依賴外賣。從秦門的角度來說,目前陝味菜的市場競爭缺乏品質,秦門想在外賣業內樹立自己的外賣品牌,就從產品聚焦出發,做重新梳理。”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創始人羅田對外賣君說到,秦門做外賣主要從四個點出發,一是看外賣復購率,二是運輸,三是好吃,四是消費者點擊率。基於此,秦門從產品、包裝、外送分別做了改良。

① 精細化打磨

➺ 菜品用料

以新上線的陝西涼皮為例,之前是標準化的加工生產,由工廠加工直接運送到店,現在則更名手工涼皮,專做陝菜的廚師經過洗面、蒸熟、放涼等流程,專做專賣,迴歸傳統的涼皮製作流程。拌料上,經由廚師專門研磨,減輕傳統陝菜的重油重辣的口感,培植出適宜地方口味的調料。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 外賣餐盒

針對外賣,秦門從打包盒上下功夫,採用個性化設計。現在面類打包盒使用的是三件套,做到湯、面分裝,盒蓋上還預留了出氣孔。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 和騎手合作

從外送上,和騎手建立合作,設置專用休息區,供以騎手充電,喝水,給騎手營造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

② 靈活的管理

如何保證線上外賣持續發力?羅田介紹道,秦門線上門店,產品1個月更換一次,綜合消費者的評價,把訂單量少的淘汰掉,繼而上線新研發的產品。此外,線上活動、線下引流的營銷策略依舊運營其中。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 飢餓營銷策略

據羅田介紹,根據目前店內手工涼皮的銷量,秦門採取飢餓營銷的方法,利用年輕消費者的好奇心理,配合線上公眾號,吸引顧客群。“根據客單量,比如週一到週四,我們洗面150斤,週五到週六洗面200斤,手工涼皮達到了供不應求。”

➺ 把控效率

從坪效上講,保留了原來的陝菜品類,但更講求“瘦身”整體效果,分別有標準店和嵌入式廚房兩種模式。總體面積在100—150㎡之間,其中,廚房佔地不少於25㎡,保證正常的作業功能。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在人員上重視通崗能力,“我們對員工進行培訓,比如每個後廚,要求每個人都會基本的菜品裝盤和搭配;前廳要求每個人都會收銀、報菜單等工作,提高人效。”

另外提前做好菜品半成品預製,提高廚房出餐速度;推出靈活可搭配的套餐系列,滿足單人、多人共享的消費需求。

3

結語: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品牌化的企業路線


在交談中,羅田始終強調的是,轉戰輕型餐廳是根據秦門自身的實際情況做的策略性改變,傳統老店轉型要謹慎,更要注重結合品牌自身的發展策略而行。

12月初,西安小館作為秦門第二批輕型餐廳正式面世,計劃先以堂食實驗市場,繼而接入外賣。通過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潛移默化,適應現代消費者習慣。


知名傳統老店高調宣佈:未來轉戰輕型餐廳!



“在當下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產品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相似,消費者的慾望和需求也是變化多端,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明顯,品牌化的路線是必然也是必須的。 ”

外賣君想說的是:傳統老店轉型難,根據定位、保留傳統理念的轉型更難。秦門作為老一代中餐館的代表,在尋求轉型的過程中更加謹慎,定位年輕化,以一種新“面貌”贏得年輕消費者,不失為一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