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近期剛結束的央視大型公益節目

《社區英雄》第六季和第七季,給觀眾們帶來了許多驚喜與感動,在節目播出告一段落之際,不少人開始好奇,究竟是一支怎樣的團隊,打造了這檔純公益類節目?那些感人至深的民間故事又是如何挖掘出來的呢?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第六季節目鏡頭

《社區英雄》節目製片人吳卉,就親歷了節目從初始調研,到如今整整七季拍攝、播放的全過程,可以說,她的心裡,藏著一部“《社區英雄》編年史”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節目製片人吳卉

儘管對節目如此瞭解,吳卉卻不願輕易為節目定性,因為一旦播放出去,解釋權就握在了觀眾手裡,更何況,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作品,背後不僅有整個製作團隊的努力和堅持,還有無數公益人、志願者,和普通參與者的投入和期待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第七季“故事版”

如果一定要為迄今為止的58期《社區英雄》,找到一個共同的主題,吳卉相信是“公益讓生活更美好”(以下內容來自《社區英雄》製片人吳卉自述)

01

▼得知要說說《社區英雄》七年的成長故事時,我剛剛從離老撾不遠的河邊村回來,滿腦子都是鄉村文明的故事。河邊村隸屬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伴鎮,在西雙版納洲東南角。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小云教授和他的團隊在這裡三年,幫助每一個家庭建起了新房。一幢幢木樓,依照瑤族傳統建築設計建造。我在現場看到的,遠遠超出了預期和想像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吳卉(中)和河邊村的孩子們在一起

來自英國、孟加拉、緬甸、印度、泰國和老撾等國的15位學者,還有來自國內高校、區域研究領域的十數位專家,一起在河邊村擁有同聲傳譯配置的會議室裡,探討中國與南亞、東南亞鄉村減貧、振興的經驗方法。我在這裡度過了我第二十四個記者節,在村裡、會場都做了採訪,找尋鄉村文化和精神獨立的重點,才明白過去我們拍攝的36個鄉村公益項目還遠遠不夠。一天,我路過“青年餐吧”,主人的老爹叫我過去坐坐。我說:“你們的藍染布做得那麼好,又都那麼好相處,多好啊?”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河邊村的老爹

“是,棉花是我們自己種的,自己紡線、織布,拿藍草來染,這布穿十年八年都不會爛……”他這樣說。他們是藍靛瑤,制靛本身就是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能力。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河邊村的藍染布製品

是啊,多好呢!在河邊村的這幾天,碰到的人都靦腆友善。小朋友揹著小書包在路上瘋跑,我說:“你好!”,他們也會奶聲奶氣地答道:“你好!”。在小云助貧中心樓上,專門辦起了“河邊兒童中心”,瑤家的孩子在這裡看書、做遊戲,學習禮儀和秩序。離開之前的晚上,我們一起在廣場上點篝火,我想找點土豆和紅薯來烤,孩子們都叫李叔的那位村民回家拿了一大兜,一塊塊烤好了分給大家。面對外來的客人,他們或許不確定什麼是可以拿出來分享的好東西,但只要你說出喜歡的或需要的,他們都會大方送上。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吳卉(中)向河邊村的村民展示拍攝的他們美好的生活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跟老爹的對話。作為外來人,是不是可以把看到的好和他們擁有的好東西找出來,告訴他們,讓他們看到並相信這些的好呢。扶貧當扶志,有志向和過好日子的慾望當然是好,但如果能進一步幫助他們揚己所長,從內心深處奔湧出讚賞自己的力量,會不會更好?就比如,藍靛瑤做最好的藍染布,惜物,敬天,愛人,足夠引以為豪。 這是我在河邊村最大的收穫。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窗外的北京依然還有沉沉的秋色,我也在自己的秋日時光裡,感受著生命的豐盛和充盈。

一切都是公益的給予。

02

▼前段時間,在策劃《社區英雄》第六季和第七季聯播的完結片時,我對夥伴們說,我感受到了社會文明的腳步。第六季《社區英雄》是舞動版,最後一場演播室,當獲勝的社區英雄羅志勇要與同場的社區英雄陳明平分英雄獎勵金時,他說:“生命是平等的。”正如主持人張越一直表達的那樣:生命本是一體,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羅志勇的驚喜嘉賓周源,完全是位陌生人,因為在網上看到羅志勇的“醫路相伴”為正在化療的白血病兒童籌集頭髮做假髮,這位長髮及腰的湖南姑娘剃掉了所有頭髮。她寄來的包裹裡有這樣一封信:“寶貝,頭髮是一件很美的飾品,就像你的裙子一樣。擁有它的你可以很美,沒有它,你也同樣可以……”當“小光頭”周源來到演播室,站在從未謀面的羅志勇身邊,慢慢講述時,我意識到,

她才是本季最大的驚喜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小光頭”周源(左)和“金絲帶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負責人羅志勇(右)

舞動版拍攝中,一位參加千人舞蹈的大學生志願者給我們塞了一張小紙條,她說:“悄悄地告訴你們,我很喜歡你們。愛你們的無私與熱情。你們所做的事,是我一起想做的。日後有機會,我定聯繫你們,加入你們,為更多的農村婦女和兒童帶去幫助。”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大學生志願者塞給張新宇的小紙條(來自蔡瑛導演發佈的朋友圈)

這位志願者支持的是為鄉村兒童帶來性教育啟蒙的公益項目,項目的發起人叫張新宇,她在拍攝結束後給我們發來微信,說這次的拍攝過程是她上過的最重要的一課。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支教帶上性教育”項目負責人張新宇組織完“千人舞”後寫下的心情

她的感悟是,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該孤軍奮戰,要站到大家中間去求助,然後得到幫助,再記住自己得到的善意,把它傳遞給下一個人。這就是《社區英雄》千人舞蹈實現的人際傳播,每一位志願者心中都留下一顆公益的種子,每一位英雄都有同樣的感悟。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第五、六、七季《社區英雄》節目主持人張越

第七季《社區英雄》是故事版,主持人張越深度訪談六位公益人物,再現了《張越訪談》的經典樣式。生命教育、雨林再造、推動動物保護立法、古村落保護、心智障礙者平等融入社會、重症棄兒救護,我們關注這些話題和這些人物已有幾年時間。我們看到,

他們一直在社會文明的前沿地帶,踽踽獨行,成果豐碩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第七季《社區英雄》六位公益人物,第一行,從左到右:王瑩、陳運蓮;第二行從左到右:崔瀾馨、湯敏、李俊峰、李旻果今年是《社區英雄》走過的第七年。從千人舞蹈舞動版,到今年新加入的深度對話故事版,前後共有九十位英雄來到這個舞臺,《社區英雄》節目作為一個跨界融合優質資源的平臺,參與並推動了中國民間公益的發展,見證了社會文明的進程。

從這些英雄身上,我們看到生活因公益而變得更美好

03

▼2012年,我帶著“全國文明社區評選”的選題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調研,系主任張靜教授告訴我:對於社區或社群來說,最能實現人際良性互動的就是公益。這成為後來《社區英雄》節目實現公益精神人際傳播的核心理念。這個核心理念是由海外專家參與設計,兩岸三地電視人共同操作來實現的。我們的節目顧問Mary來自香港,是她把社區英雄的原始版本《舞動全國》從南美帶到了中國。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製片人吳卉與節目顧問Mary合影

英國製作人Arch、燈光師Tom,還有舞臺設計師Simon,他們曾經在2012年兩次來到中國和我們一起完成樣片製作。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左起)製作人Arch、燈光師Tom、舞臺設計師Simon

我們的導播團隊來自臺灣,黃導播一直在國內參與江蘇衛視跨年晚會、《非誠勿擾》等節目的製作,

他帶著他的團隊參與這個節目整整7年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黃導播團隊,左二是黃導播

我們是一個各方聯合的團隊,有總編室研發部的夥伴、有社會與法頻道各欄目的編導加入,我們的外拍團隊程工導演創作過《舌尖1》、《進藏》、《極地》、《來吧孩子》、《生活萬歲》等多個優秀作品,編劇馬巖來自伴路人,是話劇《恆星》和《生逢燦爛》的創作者。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左起)編劇馬巖和執行總導演蔡瑛

是公益的力量讓我們走到一起,一直到今天。也是公益超越了文化,讓我們彼此成全。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拍攝團隊總導演程工

程工導演在我眼中,是真正的勇士,勇於向水流更低處去,再帶著光亮回。我做不到,只有守望、祝福並讚歎。Mary則是我身邊的特蕾莎修女,給我天使一樣的守護,當然也督促著我公平、果斷和一路向前。那天說起正在寫我和《社區英雄》的故事,蔡瑛導演問,有我嗎?當然。是第三季讓我們結緣、相伴到今天。而馬暢導演從第一季加入開始,不論順境逆境,一路走來,絕對是“不離不棄”獎的不二人選。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左起)製片人吳卉,英雄基金副秘書長張盈盈,執行總導演蔡瑛和節目顧問Mary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第六季外排小分隊廣州母乳愛項目拍攝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第六季演播室錄製結束節目組夥伴合影

我們行走在公益路上,都在尋找心的歸途。我喜歡團隊裡的每一位夥伴,我記得遇見的每一個人,同行的夥伴來了又去了,留給我新的角度、別樣的滋味,還有方法和改變。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節目獲第十八屆亞洲電視大獎真人秀冠軍

《社區英雄》節目曾經在第十八屆亞洲電視大獎中獲得真人秀冠軍,來自不同國家的40位評委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他們說通過節目看到了中國社區真實的狀態,質樸而感動。讓每一個家庭都有依託,讓社區更美好,這是我們的願景。通過這樣的評選,讓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觀,通過公益輸出並被廣泛接受,這個結果才最令人感動。“別讓英雄太孤單,他們身後有我們!”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榮獲2018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創意”獎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CCTV社會與法頻道王廣令(左二)出席英雄公益基金啟動儀式

2018年7月,首屆英雄成長訓練營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社區英雄匯聚一堂,英雄公益基金“英雄成長計劃”將通過傳播、籌款、法務等各項課程,幫助我們拍攝過的社區英雄繼續成長,去贏得更多社會資源的幫助。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成長計劃首期“英雄訓練營”活動

社區英雄·為愛行走,作為聯合全國範圍內的社區英雄、在各個城市舉辦的線下公益行走活動,2018年共有兩次。在深圳,4000多位市民參與,在北京,有2000多位公益夥伴、20多個團隊參加。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CCTV社會與法頻道魏淑青書記參與英雄基金公益活動為獲獎者頒獎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為愛行走”活動現場

行走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感受沿途的關照和善意,看見更好的自己。英雄公益基金還有一個英雄種子計劃,就是在全國各地發現尋找那些有創意、有價值的公益人和他們的公益項目。小小的種子,幫他在幾年之後成長為社區英雄,《社區英雄》節目再幫他成長壯大,影響到更多的群體。正如主持人張越所說:“作為一個電視節目,如果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工作,在若干年的時間裡,參與到這種發現、培養、成長、壯大,進而影響到社會進程的行業裡,我們會備感榮幸!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節目和英雄基金帶領13位社區英雄閃亮2018慈展會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社區英雄》節目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專場點映

我今天在這裡,描述的是一個節目,在節目身後,有將近一百社區英雄,他們身後各有一千位志願者和他們的家庭。而我們一起,通過電視機的大屏和手機的小屏去無限延伸,還會有更多人加入,一起公益。這就是《社區英雄》節目的使命和價值。感覺到自己的心變得柔軟。7年了,《社區英雄》就這樣融入我的生命。在我眼裡,善惡已不是從前的善惡,得失也不是從前的得失。一路向前,風景正在自然而來。

《社區英雄》第七季主題曲《鄉愁》由音樂人陳越創作。知名主持人姚雪松主唱、張越主演來,再重新感受一下。

今年是《社區英雄》走過的第七年,從千人舞蹈舞動版到今年新加入的深度對話故事版,前後共有90位英雄來到這個舞臺,從養老助殘到扶貧脫困,從環境保護到生命平等,人物豐富,項目多樣。《社區英雄》節目作為一個跨界融合優質資源的平臺,參與並推動了中國民間公益的發展,見證了社會文明的進程。兩集總結篇通過主持人張越回顧、梳理本季王奕歐、瀋海濤、陳運蓮、張新宇、李俊峰、王瑩等英雄,讓更多看見這些平凡的英雄,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項目,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支持。主持人還將介紹節目播出後發生的故事,傳播即公益,生活因公益而變得更美好。

7年58期節目90個公益項目,他們的“野心”推動公益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