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週,出去玩?宅在家?關鍵在於……

十一黃金週來啦,旅行,還是宅家,這是一個問題。

1

十一黃金週又到了。

每到這個時候,旅行打卡拍照就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朋友圈裡都是各種風景的美照,你在黃山的頂上迎風招展,我在三亞的海邊踏浪而行,你在長城上面喊著不到非好漢,我在開封府門口看著包公在斷案。各地好吃的,好玩的,有特色的,民俗的,都會在朋友圈裡面得到直播。

可謂美景與美食齊飛,美照共美顏齊飛。

可是有時候也會糾結,因為十一出行,就不僅意味著風景,也意味著看人。

各個景點都是人,走到哪裡都要排隊,買個吃得要等十幾分鍾,拍張照片後面老有人闖進鏡頭,連上個廁所都等到滿臉通紅。如果出去時還帶上娃,小傢伙一會餓啦,一會渴啦,一會走不動要抱抱,一會眨眼跑得不見了,都在人山人海的擁擠中,也喪失了對孩子耐心,難免拉過來訓斥兩句。

十一黃金週,出去玩?宅在家?關鍵在於……

圖片來自鳳凰WEEKEY

花錢自不必說了,一瓶水六塊十塊不算貴,一碗麵十五二十也可接受,出來玩就有出來玩的覺悟。景區的東西,貴點就貴點,出來的目的不就是圖個開心?但長輩看著那平時幾塊錢東西的賣幾十塊,難免有點心疼嘮叨。

十一黃金週,出去玩?宅在家?關鍵在於……

圖片來自鳳凰WEEKEY

好不容易逛完了,該吃吃了,該玩玩了,該拍的照拍了,但走時又有可能碰見煩人的堵車。高速上或景點門口,車就像烏龜一樣爬行,再倒黴點遇見一兩個刮蹭的,半小時才能挪幾步,來時的開心早跑到九爪哇國。恨不得坐個直升機飛出去,心裡一萬個草泥馬肆意奔騰,賭咒發誓再也不來這鬼地方。回來開車那叫個累,兩三個人換著開還行,如果只有一個司機,那回來的感覺能把人困死。

回到家後,癱著床上一動都不想動,發自內心的感慨,啥景色美都沒我們家床美,啥味道親都不如自己家床親。

誰下次十一再出去誰就是小狗。

2

那就待在家裡吧。出門旅遊太遭罪,辛苦不說,還累人燒錢。

早上起來終於可以睡個懶覺,把平時沒睡夠的覺要補起來,然後出門吃個早點,回來想收拾房子收拾房子,不想收拾房子就在家裡刷劇。下午陪孩子去附近的遊樂場,平時都是老人管,今天也有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娃玩的開心比啥都重要。

單身的,開啟臥室深度遊——全天候WIFI,上網衝浪無阻礙!追劇?遊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空調熱水樣樣俱全!無限時深度睡眠,足不出戶購物體驗。

可第二天呢,再睡個懶覺起來就有點沒意思了,一直宅在家,想約幾個朋友一塊吃吃飯打打牌,可一看朋友圈都在外面玩著呢,曬著各地的風景,吃著各處的美食,再看看自己,還得自己弄吃的,還得收拾屋子。

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大家都出去了,自己待家裡會不會顯得太悶。

回頭同事問你去哪玩了,你回答悶頭睡了三天覺是不是有點low?

管娃,收拾房子,刷劇。這不是每個週末都能幹得嗎?祖國過個生日容易嗎?給你七天長假,難道是讓在家睡覺收拾房子的?

終於按耐不住,幸好還有幾天,終於也踏上了出遊的路途,然後重複第一條。

十一黃金週,出去玩?宅在家?關鍵在於……

圖片來自鳳凰WEEKEY

3

所以,在外面跑時覺得在家舒服,在家待著又覺得辜負這大好假期,這也許是我們的通病。

不管出去旅行也好,宅在家裡也罷,它們的意義都在於自我的放鬆,在於放下那些苦逼的工作,暫時獲得逃避的舒緩。

那麼到底選擇出遊,還是選擇宅在家裡?

那種你覺得舒服就選擇那個,選擇了也不用太糾結。要避免兩種心態,一是旅遊的鄙視心態,就像打遊戲裡,打CS的鄙視CF的,KTV裡唱王菲的鄙視鳳凰傳奇的,出遊有時候也會有鄙視心態。總覺著大家都去的地方,自己再去湊熱鬧沒勁,只有去一些小眾的,沒什麼人的地方才有意思,難免會對圈圈裡麵人擠人的網紅景點略顯鄙視。

二是從眾心態。本來都打定主意不出去,看著別人都去玩了,自己宅在家裡又覺得浪費假期,百般糾結去了,又覺得不如待在家裡舒坦。

出去了,就好好逛。在黃金週,頻繁地曬圖、曬幸福,用一次輕鬆遠遊,把長期勞累的面孔在廣闊世界中放鬆下,迴歸自然本來的樣子, 哪怕人擠人也是一種累並快樂的享受。

待在家,就享受片刻閒暇。睡覺也好,刷劇也好,看書也好,管娃陪娃去遊樂場也好,和朋友打三天麻將也好,在家裡看球也好,只要自己過得舒服,雖然身體沒出去,心也得到了最適合的放鬆。

所以呢,旅行還是宅在家裡,你喜歡那種就選那種,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ok啦。

十一黃金週,出去玩?宅在家?關鍵在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