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三大新增長點:蘇錫常、“潛力股”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中部在快速崛起,近年中部省份經濟增長率明顯快於東部長三角;而一帶一路對新疆廣西福建都是明顯利好刺激,出口增長;珠三角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新開通的港珠澳大橋為大灣區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一筆……

各地都有新機遇,新規劃,新動作,長三角最近幾年似乎缺乏統一的大動作,更有人認為長三角還在“吃老本”。上海已經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在新的形勢下,長三角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也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未來的新動能新的增長點在哪兒?

現狀:一超多強,不夠集中和協同

長三角三大新增長點:蘇錫常、“潛力股”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

長三角的區域面積佔全國的1/26,人口占全國的1/6,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4。

在長三角中,龍頭當然是上海,上海2017年GDP超過3萬億元(全國排第一),蘇州17000多億元(全國排第7),杭州12556億元 (全國第10),南京11715億元 (全國第11),無錫10511億元(全國排第13)、寧波9850億元(全國排第15)。

這就是長三角的“一線城市”在全國的實力和位置,一超是上海,也是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第一個超過3萬億的城市(北京、深圳和廣州都是2萬多億)。多強,自然是能夠排名在全國前15名的城市也有5個。

但長三角的問題是明顯的,相對於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顯得過於分散(面積太大),無法在點上聚焦。上海與第二位的蘇州GDP總量差距較大,其他排在前15的城市也是剛剛破萬億,缺乏像上海一樣的核心城市。而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深圳和廣州都超過了2萬億(三核城市增長級),佛山東莞製造業集聚發達,且粵港澳大灣區集中連片,分工更為明確,交通上也更為便捷。

當上海發展到目前的強度,城市規模和經濟體量難以拓展,上海的核心地位和首位度在減弱。當蘇州的增長速度在放緩(最近一兩年蘇州經濟只有6-7個點的增長速度,與中部和廣東部分城市都有超8%經濟增速,差別還是明顯的)。長三角城市如何聯動、產業如何分工、如何集聚發展,就成為了長三角迫切解決的難題,什麼才是長三角發展的新動能?

未來三大新動能:蘇錫常、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長三角三大新增長點:蘇錫常、“潛力股”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9城市打造G60科技走廊

誰來繼上海之後最大的輻射城市?蘇州、南京和杭州都難以擔當重任,浙江大灣區的提法也缺乏號召力,最靠譜的還是要靠長三角內部的同城化城市群(如粵港澳大灣區的廣佛同城,大的區域內部的小城市群或城市聯合體概念),目前看來最有競爭力、挑起重擔的就是蘇錫常。

現在與上海的毗鄰江蘇城市與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以蘇錫常三地為例,去年蘇州一個市的工業產值就超過了上海,蘇錫常GDP總額也超過了上海,蘇錫常的人均GDP也超過了上海蘇錫常已經具備長三角第二個中心輻射點的能力,未來以此為第二中心鋪設發展,集聚發展,對長三角意義重大。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江蘇南通,上海和南通原來有長江之隔,現在滬通大橋建成實際上已經把南通和上海直接聯繫起來了。南通有希望成為上海的“新區”,能夠把上海的一些非中心的功能轉移到南通。南通的土地空間很大,去年南通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超過了蘇州和無錫、寧波),經濟總量也達到了 7750億元,全國第18,成為“浦北明珠”非常有潛力。

上海作為科創中心缺乏空間,而蘇錫常和南通是有條件把上海的創新成果共同轉化出來。

目前長三角正在推進協同的科技創新與轉化,提出了G60科技走廊(“一廊一核多城”),這是比長三角產業聯盟更厲害的事。

“一廊”,即G60科創走廊;“一核”,即全球科創中心——上海,松江背靠上海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成為向東承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和先進製造功能、向西輻射江浙皖腹地的樞紐和要衝;“多城”,包括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城市,九地市共同將G60科創走廊打造成為長三角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示範區重要引擎。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G60科創走廊形成了一批具有科創功能平臺為依託的滬嘉杭區域協同創新載體。 到目前為止,G60科創走廊已吸引一大批百億級項目落戶,其中一半已經開工。

長三角三大新增長點:蘇錫常、“潛力股”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安徽江浙上海區位圖

第三個動能就是後起之秀的潛力股安徽!我們以前總把目光投在江蘇浙江,殊不知安徽無論從交通、能源運輸、土地和發展空間上都具有基礎和後發優勢。安徽省城合肥去年GDP增長8.8%,在長三角城市中處於前列。安徽近年來積極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在全省和諸多城市(尤其是蕪湖、銅陵和馬鞍山)規劃上,都主動融入長三角建設,成為長三角新隊員將長三角極大擴容,構成新長三角發展的充足後備軍。

另外,從空間格局上看,合肥異軍突起將泛長三角“一核兩翼”的三角形打造成平行四邊形,沿江高鐵和寧杭高鐵如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進一步打造各種快速通道併產生城市化加速效應。

中國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長三角就處於這條線的中間,連續南北,承東起西,背靠長江流域腹地,外接東北亞和北美,區域位置本身優越。長三角要憑藉此三大新動能,依靠協同發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必能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也是中國發展的持續引擎。

長三角三大新增長點:蘇錫常、“潛力股”安徽和G60科技長廊!

蕪湖是安徽與傳統長三角的交匯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