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1968年10月底,我下放到巢縣城東郊旗山腳下亞父公社屬下一個大隊落戶。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1969年夏,我們栽完早稻秧苗,收割完油菜和小麥,準備栽單晚。這時早稻已抽穗,灌漿完畢,且長勢十分喜人。卻不料天公不作美,栽晚稻秧的半個多月中,連降大暴雨。我們栽完最後一片水田,人還沒上田埂就破圩了,數千頃良田剎那間一片汪洋。

大隊電灌站和各生產隊的電動抽水機全部開動,把內圩稻田裡的洪水抽到外圩去,搶收起一部分半熟的早稻。直到秋分過後,才整理好內圩的稻田,補種上油菜,小麥,蠶豆等夏收的糧食。

外圩大片稻田裡的洪水,直到第二年初夏才退去。大水浸泡過的農田,黑油油的土壤特別肥沃。栽上晚稻秧,長勢良好,結穗特別多,且稻粒壯實飽滿。1970年國慶過後不幾天,站在圩埂上,望不盡的田野裡,稻浪滾滾閃著金光,農民開鐮抓緊收割,人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那時的晚稻,除了極少的糯稻外,都是農墾58,需用打稻機才能剝下稻粒。每個生產隊都整出很大一個場基(打稻,揚稻,曬稻的場地),裝上兩臺電動打稻機和幾個大燈泡。隊裡的年輕人分成兩班,分別由生產隊長和民兵排長帶隊,從晚上六點到第二天早上六點,輪班打稻。白天停機曬稻,夜班打稻的人又分班參加田間割稻,捆紮成稻把運送到場基周圍的田埂上晾曬,等待脫粒。

生產隊把我們下放學生的計劃木材用作蓋隊裡的倉庫,準備等新倉庫蓋好後,再把破舊的老倉庫修繕一下給我們住。這期間,我就住在貧農喬叔家裡。喬叔和英嬸夫婦帶著四歲的大兒子和不足十個月的小奶娃住南屋,中間是堂屋。北屋用土牆隔成兩半,裡邊半間做廚房,外面半間就是我的住房。我床前唯一的窗戶,正好斜對著大圩埂下面的場基,下夜班五分鐘左右就走到家。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也許是老天爺體恤社員們秋收的忙碌,從10月中旬開鐮到11月下旬,幾乎都是豔陽高照。每個生產隊都順利完成了第一次送公糧的任務。不到10天,場基上又堆起個高高的稻堆。再忙幾天,又要送公糧了。民兵排長看著藍天白雲下小山一樣金燦燦的稻堆,高興地說:“看我爬上稻堆尖……”,我隨口接上:“撕塊白雲揩揩汗。”大家都開心地歡笑著。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11月底一個晚上,我站完脫粒機,已過午夜零點,接班的人打著哈欠陸續來到。我們上半夜打稻的人,一個個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休息。

在門外,我脫下外衣,抖去滿身的稻芒和草屑。進屋後急忙洗臉,脫下髒兮兮的球鞋,洗完腳,換上自己一針一線做成的大口黑布鞋,已快凌晨一點了,趕忙鑽進被窩,倒頭就睡。

感覺沒睡一會兒,忽聽窗外人聲鼎沸,有人高喊:“失火了!”睜眼一看,窗外閃著火光。我急忙下床,迅速套上外衣,穿著布鞋拉開房門。這時,對面屋裡的喬叔已打開大門,我隨他一起衝出去,在圩埂上碰到迎面跑過來的大隊長和大隊治保主任。四個人飛快地跑到烈焰熊熊的場基上。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喬叔迅速拿起一把稻鍁(一種揚稻的木鍁)塞到我手裡,又熟練地拿起一個竹耙,帶著我衝向已著火的乾燥稻堆,與下半夜打稻的人一起,舉起稻鍁飛快地把稻堆表面著火的稻穀刮下來,迅速推離稻堆,再拼命撲打火苗,同時用腳去踩滅著火的稻穀。這堆稻是喬叔和餘伯,鐸哥他們每天一點點揚淨,曬乾,慢慢堆積起來的公糧,不能用水澆滅火,只能手揚各樣小農具去撲滅。由於我匆忙中忘了換鞋,不一會兒,露在大口布鞋外面的腳背和腳脖子都濺上了星星火點,立即燒起好多小泡泡。

為什麼會起火呢?原來是一個大高個青年抓著溼漉漉的稻把從田埂上扔向打稻人身後時,不知是稻把裡的水滴飛濺到電閘上,還是稻穗落上電閘,引發電起火,迅速點燃了場基北邊乾燥的草垛。場基上到處都是飛揚的草絲。大火燒著的草屑草絲很快被冬夜呼嘯的北風颳到場基南邊的稻堆。風助火力,火借風勢,高高的稻堆立即就被燒著了。幸好每個打稻的夜班都配有一名電工,他一邊高喊:“是電起火,不能用水澆。大家都遠離電線。”一邊打著手電飛快地跑上大圩埂,拉下總閘,剪斷了通往場基的電線。斷電後,人們紛紛用鐵桶等容器從田埂下的河溝裡舀水,往火勢最猛的草垛上澆去。與此同時,幾個民兵跟著電工跑過去,幫著重新拉起電線,裝上大燈泡。打稻場上又亮如白晝,映照著奮力救火人群的身影。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個小時,大火終於被撲滅,所幸的是稻穀損失不是太多。這時,我才看到許多救火者都被煙火燻黑了臉,手背上幾乎都燒起了泡。大隊長關切地問我:“丫頭,你怎麼樣,疼嗎?”喬叔搶著說:“怎麼會不疼呢。她沒穿球鞋,腳背和腳脖子都燒起了泡,這幾天不能下田割稻了。”大隊長說:“那就讓她留在場基上給你打下手吧。”

三天後,各隊組織壯勞力再次送公糧,弱勞力繼續割稻,夜間打稻暫停幾天。送公糧的前個晚上,大隊召開動員和表彰大會,獎勵那晚為保護公共財產救火的社員,每人獎勵一套新出版的紅書皮《毛澤東選集》一至五卷。大隊長首先講話:“……,那個城裡下放來的小丫頭非常勇敢……”接著,治保主任站起來宣讀受獎人名單。唸到名字的人都喜笑顏開,相繼上臺,恭敬地接過紅寶書。知道沒我的份,我提前離開了會場。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半個多小時後,喬叔捧著紅寶書回到家,我已靠在床上看書了。喬叔敲開我的房門,氣憤地說:“丫頭,大隊長質問治保主任為什麼獨獨不獎勵你?主任說這是大隊黨支部決定的,說你是黑五類,是階級敵人。還說‘沒追究她搞破壞就不錯的了,還獎勵!’大隊長生氣地說‘她已經下班回家了,是和喬叔跑上大圩埂時遇到我們倆,我們一起下場基救火的。你怎麼能這麼睜著眼睛說瞎話?’我當時恨不能把這幾本書一下子砸到主任的頭上。”我淡淡地說:“謝謝喬叔!您千萬別那麼做,不值得。大隊書記是抗美援朝戰場上受傷後退伍的軍人,身體不好,大隊的事一般都是治保主任做主。”喬叔嘆口氣,說:“可惜大隊長不是黨員,只能管生產。”

上午要送兩趟公糧,必須得起早。第二天天不亮,全村青壯年勞力挑著稻籮陸續到燈光明亮的場基上,喬叔等人用木鍁給大家裝稻。給我們幾個女孩子都只裝了兩個半籮稻。我試了試,感覺不重,要求再添點。鐸哥笑著說:“行了。這裡到糧站,好幾里路呢,挑擔子走路,越走擔子越重。”果然,十多分鐘後,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了。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東山頭糧站


走完了平坦的大圩埂,登上了崗嶺村的小山頭,天已破曉。大隊長招呼大家“歇畔(休息會兒)”。大家放下擔子,各自把扁擔橫在稻籮上,坐下休息。大隊長走到我跟前,尷尬地說:“丫頭,對不起,我沒用,委屈你了……”我笑著站起來,說:“謝謝大隊長為我受累了!沒關係的,我不在乎。以後若再遇到災禍,我照樣會拼全力去救”。望著東方噴薄欲出的一輪朝陽,我不自禁地唱起了郭建光的一段戲:“漫道是迷霧濃雲鎖蘆蕩,遮不住紅太陽萬丈光芒。”大家一起鼓掌叫好。民兵排長喊道:“再來一個要不要!”大家齊聲歡叫:“要,要,要!”我又豪邁地唱起了李玉和的“獄警傳,似狼嚎,我邁步出監……”崗嶺村好些個村民也過來聽著,與大家一起,不時鼓掌叫好。治保主任要是在這裡,怕又要氣的吐血囉。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在我唱歌時,大隊長和民兵排長招呼七八個年輕壯漢,挑起擔子先行去往東山頭糧站公糧收購處的磅秤前,放下稻籮,留一個人排隊等候糧站收購員上班。其餘的人迅速回轉,挑起我們幾個小女孩的稻籮。女孩們歡快地小跑著跟在後面上山。過磅時,我挑的一擔稻只有八十多斤。送公糧是按每個人挑稻穀的斤兩記工分的,一百斤三分工。有位壯漢挑了一百七十多斤,一下子就掙了五分多工分。我只累到兩分半工分。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大家挑著空稻籮迅速下山,回家補充些飲食和水,又去場基上裝稻,趕在糧站收購員中午下班前把公糧過磅。立冬後夜長晝短,雖然下午只送一趟,公糧過完磅回家時,已是紅日西沉。姑娘小夥子們晃悠著空稻籮,邊走邊高歌我改了歌詞教會他們唱的“日落西山紅霞滿天,我們送完公糧回家轉……”,好不熱鬧。

一週後,各隊送完第三批公糧,全大隊的公糧任務都圓滿完成。再打下的稻子就是村民們一年的口糧和各勞動力的工分糧了。那晚大火燒糊了的稻子也沒浪費,打攮打攮作為工分糧分下去。在那個信奉“先國家再集體後個人”年代,全村沒有一個人有任何怨言。莊稼人都深知,種植糧食不易,一粒也不能浪費。我掙的工分,口糧和公分糧共分得了六百多斤稻子。加上夏收後分得的三十多斤小麥,足夠我一年吃的了……


巢湖往事:五十年前下放巢縣亞父公社


亞父圩


光陰如白駒過隙,雖然一晃五十年過去了,但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想想那時的知青猶其是家庭出身不好和受運動影響的知青,真的很不容易。在此,向當年在我逆境中幫助和保護我的大隊長、民兵排長和全村的社員們致以深深的感謝!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