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歡迎來到牧標小課堂,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孺子文化就在中華大地上傳播開來,一種象徵著孺子文化的動物也被人們從幕後推到了臺前,它就是----牛!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耕的是地,捱得是鞭,割的是肉,流的是血,遇強不示弱,遇弱不逞強,勤勤懇懇!無數文人墨客對於這種生物以各種形式表示了讚美,今天,牧標就給大家介紹幾首歌頌"牛"的詩。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此石巍巍活像牛,山中高臥幾千秋。

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難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這是來自唐朝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詩中以石代牛,歌頌了牛堅忍不拔的品質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人應該就像牛一樣,面對困難挫折時決不妥協。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病牛》 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 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臥殘陽。

這首詩來自宋代詩人李綱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情真意切,寓意深刻,感人肺腑,啟人良知的不朽之作。一頭耕牛梨過千畝良田,使人們收穫了說不盡的糧食,待它氣力耗盡之時,又有誰在乎他為此所受的傷痛?可是它仍然希望眾生都能夠吃飽,哪怕它"贏病臥殘陽"!與牛相比,我們人呢?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牧牛詞》 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這首詩來自明代詩人高啟,與李綱的《病牛》相比,這首詩則歌頌了牧牛人與牛朝夕相處、相依為命,心疼"牛勞牛飢"的純樸情感,讓人憐牛更憐牧牛人。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自嘲》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這首詩出自近代文學大師魯迅之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無數的中華兒女生活中水深火熱之中,"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立場,是愛憎的表白,是戰士的宣言,是詩人的情懷,更是中國人的脊樑。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老黃牛》 臧克家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了這首《老黃牛》,塑造了不辭辛勞、勤勤懇懇、認真負責、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老黃牛形象。老黃牛是新時代一切老而不休,老有所為炎黃子孫的化身。

孺子文化的象徵——牛!

從古至今,描寫歌頌牛的文學作品還有很多,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形象也隨之映入了無數中國人的腦海中,激勵著我們在世界各地能夠像牛一樣,堅韌不敗、持之以恆。

這裡是牧標小課堂,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記得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