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眼看著就要年底了,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也要“捲鋪蓋走人”了。近期,特朗普政府人事變動頻頻,司法部長、白宮辦公廳主任、國防部長無一倖免。

凱利“走人”這消息已經傳了半個多月。早在12月8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公開表示,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將在今年年底離職。如果這事兒當時還有些許的不確定,那現在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 據路透社15日消息,特朗普已經提名美國管理與預算局局長米克·馬爾瓦尼接替約翰·凱利,擔任代理白宮辦公廳主任。

這就意味著,2019年白宮將迎來特朗普任內的第三位白宮“大總管”,實現三年三換人的高頻率人事更換。如此重要的崗位頻繁更換,凸顯白宮內部混亂與無序。

白宮“大總管”

在白宮之中,白宮辦公廳主任(也有譯作“幕僚長”)發揮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誇張地說,擔任這一職位的人往往是白宮最具影響力的幕僚之一。很大程度上,總統執政成功與否和白宮辦公廳主任有莫大關係,因為辦公廳主任負責監管整個白宮的日常流程,在重要政策上向總統建言獻策,確保總統不被其他雜事所分神。

白宮辦公廳主任一職的原型可以一直追溯到美國建國之初。178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啟用托比亞斯·里爾擔任自己的私人秘書,這一職位經過歷史演變,逐漸發展為現在的白宮辦公廳主任一職。1946年,該職位正式確立為總統助理,1961年正式採用現有頭銜,全稱為“總統助理和白宮辦公廳主任”。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一開始,由於白宮及其行政機構的幕僚人數規模較小,總統無需太多協助便可加以管理。但進入當代政治時代,白宮官僚機構迅速膨脹,僅僅依靠總統一人已經無法有效管理,只能將部分權力下放給白宮辦公廳主任,負責打理白宮。

具體而言,白宮辦公廳主任主要負責以下事務:第一,挑選白宮關鍵幕僚並監督其工作;第二,管理白宮幕僚體系;第三,把控進入總統辦公室的人員;第四,管理信息流;第五,保護總統利益;第六,與國會、行政機構其他成員、政府外政治團體協商以推進總統議程;第七,向總統建言獻策。

可見,白宮辦公廳主任責任繁雜、如履薄冰,這也是為什麼這一職位相對而言流動性更大,如美國前總統里根和克林頓八年的執政任期內各任用四人擔任此職。

特朗普與“大總管”

凱利進入白宮算得上“臨危受命”。他的前任普里伯斯曾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在特朗普一開始參與競選時公開表示反對,但很快為了共和黨的團結而主動支持特朗普。為了回饋他的忠心耿耿,特朗普就職後任命其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一職。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約翰·凱利與普里伯斯

然而,在普里伯斯任內,白宮的內部管理幾近陷入癱瘓。普里伯斯雖在共和黨擁有一定聲望,但缺乏管理白宮的經驗與魄力,任何與特朗普關係親近的官員都能在白宮“如入無人之境”,隨意進出總統橢圓形辦公室,嚴重影響白宮正常決策流程。此外,他在任期間白宮各種內部洩密事件頻發,成為美國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話題,導致特朗普怒火中燒。

在這一情況下,特朗普在2017年7月決定讓時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凱利轉任白宮辦公廳主任,普里伯斯就此成為美國曆史上非過渡期履職時間最短的辦公廳主任。軍人出身的凱利雷厲風行、紀律嚴明,懷揣整飭白宮運轉流程的使命而履新。鑑於凱利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他成為了白宮內部工作流程的“穩定器”。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可是好景不長。追求原則和規矩的凱利與率性而為的特朗普本身就性格相左,註定無法培育出融洽的上下級關係。一開始,特朗普還對凱利的“殺伐果斷”大加讚賞,但長此以往,特朗普逐漸流露出對凱利較真的不滿,而凱利越來越發現輔佐特朗普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知名美國記者鮑勃·伍德沃德的新書《恐懼:特朗普在白宮中》曾提及凱利對於特朗普在白宮中的表現經常“失去耐心”並認為特朗普“情緒不穩定”。書中還寫道,凱利認為持朗普治下的白宮就是個“瘋人鎮”,不明白為何還會有人選擇留在白宮。現在,凱利即將迎來解脫的日子。▼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前途未卜的白宮


有意思的是,與解僱普里伯斯時不同,這次特朗普尚未物色到接替凱利的合適人選,只能任命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馬爾瓦尼為白宮辦公廳代理主任。特朗普原本心儀的接任者是副總統彭斯的幕僚長尼克•艾爾斯,並且希望36歲的艾爾斯能夠堅持崗位,至少幹兩年。但艾爾斯根本無意接替凱利,已經考慮徹底離開政府回家鄉佐治亞州。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馬爾瓦尼

除了白宮辦公廳主任以外,特朗普還有衝動繼續“換血洗牌”。從國內政治角度看,隨著“通俄門”持續發酵、國內重大改革推進不力、2020年總統大選日益臨近,特朗普一方面仍將以“忠誠”為考察手下的第一標準,繼續統一下屬思想,另一方面還會將一些政策失敗歸咎於手下官員,一不順心就使出“炒魷魚”這個絕招。

由於中期選舉後,共和黨還掌握參議院多數席位,有權批准總統對內閣級高官的任命,特朗普更換官員仍有恃無恐。隨著共和黨日漸“特朗普化”,共和黨在未來兩年將基本放下對特朗普的成見,轉而與特朗普攜手,以爭取戰勝民主黨、拿下2020年大選,因而自然不會對特朗普更換官員過多苛責。


特朗普三換“大總管”,白宮混亂恐難有休止符!


白宮辦公廳主任的離職只是新一輪白宮人事調整的先兆。隨著白宮重要人員不斷更迭,各部門或協調機制的重要性此消彼長,白宮決策的穩定性將不斷降低,人事混亂導致的內耗則會日益加劇。

此外,即便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等官員也毫無協調各部門的意識,任由多個部門自行其是、互相踩腳,將缺乏政策協調與管理協調的白宮推入更深的泥潭。

撰文 / 孫成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