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專家:中國人均房產才1.1套 網友:我的房子在哪?

近年來,有一個詞特別流行,那就是“被平均”。每當有關部門公佈平均收入的時候,大家的第一感受就是被平均了。某招聘網站發佈了《2018人才需求最旺的五十城平均月薪》,北京以10712元高居榜首,筆者的老家青島則是排在第20位,平均月薪為6710元。估計很多人看到後都會覺得扎心,為啥拖後腿的總是我們。

住建部專家:中國人均房產才1.1套 網友:我的房子在哪?

其實,不只是薪酬,在房地產市場,被平均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近日,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表示,現在中國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築面積大概在35平米-40平米之間。他認為,中國住房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人均住宅1.1套,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一套房子。筆者和父母住在一起,再加上老婆女兒,全家一共五口人,按照這麼算,得有5.5套房子。但是實際,只有一套,還在還著房貸,這被平均的有點慘。即使不算套數,只按人均建築面積來算,也不足20平米,與人均35-40平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筆者這還好歹有套房子,對於那些還未買房的人們來說,這些平均數值沒有任何意義。

住建部專家:中國人均房產才1.1套 網友:我的房子在哪?

其實,專家的說的這些數據也不存在錯誤的說法,畢竟是通過實際數據計算出來的,住宅的數量和人口在那擺著。但是為什麼在普通人看來這些數據就這麼不靠譜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計算方式,以及地區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人均住宅擁有量是用全國的商品住宅除以城鎮人口,而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有的城市商住宅多人口少,而有的城市商品住宅少人口多的情況。像鄂爾多斯,建了很多房子,空置率高達70%;但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住。

住建部專家:中國人均房產才1.1套 網友:我的房子在哪?

除了人口和房子地區分佈不均之外,少數人擁有多套房產也會直接影響人均住宅擁有量。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100個人,其中有10個人每人有9套房子,有10個人每人有一套房子,另外80個人只能租他人的房子來居住。如果通過平均值來看的話,看似每人都有一套房子,但是實際情況卻全然不同。

近幾年,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投資房產、投機炒房行為愈演愈烈,因此擁有多套房產的人不在少數。雖然樓市調控在極力打壓炒房者,但是總有人在鑽政策的空子。有錢人買的房子越多,房地產市場就顯得愈發繁榮,人均擁有住宅的數量就會越多,也就會有更多買不上房、買不起房的人被平均。

住建部專家:中國人均房產才1.1套 網友:我的房子在哪?

因此,單純的看人均住宅數量與人均建築面積沒有任何意義。要想真正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問題,真正實現居者有其屋,還得下大工夫。建設共有產權房,擴大保障範圍,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打擊投機炒房行為,平抑房價等,都是需要認真落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