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是實現軍種作戰力量融合、有效發揮聯合作戰整體效能的關鍵環節。在俄羅斯和中國相繼完成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後,美軍也正在著手進行新一輪戰區指揮機構調整改革。

2017年,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在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了多項改革戰區司令部組織結構的提案。其中一個提案“要求國防部長選定一個戰區司令部為試點進行組織結構改革,以聯合任務部隊取代戰區軍種指揮機構作為實施軍事行動指揮任務的主體”。改革試點旨在促進整個指揮機構的作戰行動融合,精簡不必要的管理層次,減少參謀人員數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提出將戰區司令部的指揮體系設置由通常的下屬軍種司令部改為若干聯合任務部隊。美軍非洲司令部將可能成為試行和評估這種新型指揮控制結構的實驗田。

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的成功實施,為以後的幾次組織結構改革提供了積極動力。改革的焦點都集中在用“聯合”來終止單一軍種的狹隘思想觀念。正如前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所說:“《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成功之處在於通過加強聯合參謀部和戰區司令部的地位作用實現其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具體的做法是將聯合機構和指揮流程置於軍種機構和指揮流程之上。前者地位的升高並不會自動導致後者作用的縮小。”當前美軍提出向“複雜世界的戰爭”轉變,需要採取不同的軍事指揮和控制手段。戰區指揮體制迫切需要調整改革,以適應網絡作戰、太空作戰等新型作戰功能,持續推進指揮機構精簡高效。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 ——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當今時代的戰爭已經從傳統的國家對國家之間的衝突轉變為國家對非國家行為者之間難以預測、相互交織的衝突,地理界限已經不再是決定軍事行動指揮控制結構的最重要因素。2016年8月,參聯會作戰計劃與協調部發布了第二版《戰區指揮官指揮控制組織結構選擇》的重點文件,該文件分析了在穩定狀態或危機行動中聯合作戰指揮官可供選擇的幾種指揮控制方式。傳統上,戰區司令部的下一層級指揮機構組成,可以區分為3種類型:一是戰區軍種指揮機構,二是下級聯合指揮機構,三是職能要素指揮機構。雖然美軍並沒有關於戰區司令部必須採用的組織結構標準模板,但通常都以戰區各軍種指揮機構作為下屬,另外附加一個特種作戰指揮機構。

採用聯合任務部隊模式並非前所未有,在《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通過後的幾年中,有過幾次成功運用。1989年美軍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就是在南方司令部指揮下,由聯合任務部隊實施指揮的第一個成功案例。目前,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就是隸屬非洲司令部的一個聯合任務部隊範例,負責監督和執行在索馬里及東非廣大地區的反恐任務。儘管聯合任務部隊通常在成立之時就限定了其持續的時間,但近年來,這種臨時性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很多近乎固定模式的聯合任務部隊,如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和關塔那摩聯合任務部隊就是典型例證。

為什麼選擇非洲司令部

雖然美軍非洲司令部的任務覆蓋整個非洲大陸,並且展開了15個以上的軍事行動,但是它卻是美軍中力量最弱的指揮體系。特別是近年來中非合作迅猛發展的勢頭,也引起美軍對這一地區戰略佈局的高度擔憂。非洲司令部所屬部隊規模有限,主要依賴於美軍歐洲司令部的“力量部署和力量分配協議”來遂行其任務,調整改革相對容易。目前,非洲司令部有6個下屬指揮機構,其中3個與歐洲司令部共享。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國非洲司令部徽章

非洲戰區空軍同時也掛著歐洲戰區空軍的牌子,總部設在德國拉姆斯坦航空基地。它為歐洲戰區和非洲戰區軍事行動提供前方空中力量基地和相應的基礎設施,同時還支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空中作戰行動和籌劃工作。

非洲戰區陸軍以前稱為“南歐任務部隊”,負責提供戰區任務指揮和作戰力量運用,協助安全部隊的行動,並對非洲司令部在非洲戰區的地面作戰行動提供支援。總部位於意大利文森薩。

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是一支多國任務部隊,承擔打擊東非暴力極端主義組織的任務,通過其實現作戰力量快速投送,建立防禦能力和同國際夥伴進行合作的能力。總部設在吉布提勒莫尼耶軍營。

非洲戰區海軍陸戰隊同時也擔任歐洲戰區海軍陸戰隊,總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在非洲戰區責任區內部署有一個特殊用途的海軍陸戰隊空地一體任務部隊,用於應對危機情況。

非洲戰區海軍同時也擔任歐洲戰區海軍,並負責那不勒斯海上支援行動,總部設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下轄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包括永久和輪轉部署的海軍力量,在戰區責任區內遂行彈道導彈防禦和其他任務。

非洲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是一個職能性下屬指揮機構,設在德國斯圖加特。非洲司令部對非洲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擁有作戰行動控制權,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保持有作戰指揮權。

在非洲戰區的6個下屬指揮機構中,只有一半在非洲戰區責任區內具有單一性的專門任務。如果將非洲戰區司令部轉換為一系列聯合任務部隊的組織結構,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和非洲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將基本保持不變。作為一個只管轄有限規模部隊的經濟型部隊指揮機構,非洲戰區司令部必將獲益於對過時的軍種指揮系統進行重組,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精減參謀人員。精幹的、面向任務的指揮控制結構能快速應對作戰責任區內許多突發性危機和任務。非洲戰區不存在任何當前面臨的或預先計劃的主要作戰行動,使戰區指揮官有廣闊的空間探索新型指揮控制系統。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國非洲司令部新任司令瓦爾德豪瑟陸戰隊上將

在資源約束環境下組織結構改革的挑戰

改革提案的一個主要假設是希望儘量不減少美國在非洲的軍事足跡。非洲大陸幅員遼闊,非洲國家對殖民主義非常敏感,以及美國缺乏在非洲建立大型海外軍事力量體系的政治意願,這些都是導致美國希望減少在非洲大陸存在的因素。非洲司令部完成自身任務取決於國防部長批准的部隊部署,這些力量資源的分配通常涉及與歐洲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共享作戰部隊和部署態勢的協議。除非有執行戰術任務的需求,指揮控制結構改革將不會增加美軍在非洲的軍事存在。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將繼續在軍事行動中發揮著超越常規部隊的作用,因此,非洲戰區特種作戰部隊將繼續保持目前戰區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地位。

指揮控制改革提案使戰區指揮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將賦予戰區指揮官在應對緊急情況時的優先權,可提高區域內夥伴國的能力,以及應對意外的威脅。同時,基於職能的聯合任務部隊的組織結構將不會導致戰區司令部參謀人員數量的淨增加。

由於非洲戰區陸軍是唯一不與歐洲司令部共享的軍種指揮機構,因此非常適合轉換為北非和西非聯合任務部隊。非洲戰區陸軍將需要額外的參謀人員來擴充其角色,成為一個全面作戰化的聯合任務部隊。其行政管理人員、作戰籌劃人員和領導機構的擴大,將導致戰區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人員比例縮小。美軍條令規定,“當戰區接受指示創建聯合任務部隊司令部時,戰區指揮官制定一個聯合人力配置文件,所需人員儘可能從戰區司令部人員中挑選,而後提交給人力資源部作為聯合人員擴充文件進行審批”。軍種要素指揮機構將根據相應參謀崗位的職能和任務需要提供人力輸送,以前參謀人員需求主要支持以整個非洲戰區為中心的作戰行動,現在將轉移到新的聯合任務部隊司令部需求。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國非洲司令部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東道國軍隊

聯合任務部隊組織結構的確立

為支持國防授權法案提出的試點方案,軍方建議戰區新的下屬聯合任務部隊架構,將圍繞現有的非洲司令部戰區戰役計劃確定的行動線進行構建。非洲戰區戰役計劃列出了5條行動線,每一條行動線都有與最終狀態相關的支撐性階段目標。行動線1:消滅索馬里青年黨,移交非洲聯盟特派團;行動線2:打擊薩赫勒-馬格里布地區暴力極端組織,遏制利比亞的動盪狀態;行動線3:遏制和打擊博科聖地組織;行動線4:阻止幾內亞灣、中非地區的非法活動;行動線5:加強非洲夥伴國維和、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能力建設。

戰區戰役計劃確定的行動線1~4清晰地滿足了使用聯合任務部隊的動機需求,並且針對這些行動線建立聯合任務部隊,能夠讓非洲司令部保持對整個責任區的關注,而由聯合任務部隊專門處理某條特定行動線的相關問題。

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以實現支持作戰線1為目標,已經展現出良好態勢。此外,在其作戰區域遂行作戰線1的同時,還持續支持達成作戰線5的目標。由於這支聯合任務部隊主要關注作戰線的首要任務,因此沒有必要對其組織結構或所賦予的任務進行大的調整。然而,作戰線2~4將需要有一支單獨的和新的指揮控制機構來承擔。美軍建議建立一個新的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用於解決這些地區與作戰線2~4相關的一系列問題。與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一樣,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將負責協調和遂行其作戰區內的軍事活動,並支持達成作戰線5的目標。

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是一支合成的聯合任務部隊,“合成”是指有多個國家成員加入,這樣有助於參謀工作和任務實施,因此,北非和西非聯合任務部隊應該構建為合成聯合任務部隊。美國及其盟國為分享共同利益,希望非洲保持穩定,加強在非洲的反恐行動、遏制移民流動和國防力量建設。建立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美軍戰區指揮體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將成試驗田

美國駐吉布提萊蒙尼爾軍營

非洲戰區司令部實施試點改革方案的指揮控制組織結構由目前的6個下屬指揮機構縮減為3個,即: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和非洲戰區特種作戰部隊司令部。雖然聯合任務部隊的使命完成後,聯合任務部隊便可能被取消,但這種模式在未來5年內將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可以滿足完成指揮控制組織結構評估的時間要求。

與非洲戰區戰役計劃的行動線相一致,非洲司令部將接受沒有聯合任務的部隊用於防範責任區南部地區的風險。美軍認為這一地區相對比較穩定,沒有重大的暴力極端組織威脅,軍事行動主要保障內部安全。作為責任區內的重點部分,非洲戰區司令部將會通過籌劃和協調使用美軍陸軍區域合作部隊、陸軍國民警衛隊國傢伙伴關係項目,及其他軍事資源和跨機構力量資源(例如美國海岸警衛隊)來支持行動線5的目標,以達成行動線5的最終狀態。

構建聯合任務部隊指揮控制組織結構的原則

聯合部隊指揮官的指揮控制組織結構應當聚焦於其擔負的任務、部署位置、部隊能力和其他相關事項,其構建原則包括以下方面:責權簡約,控制跨度合理,作戰部隊具有整體性和協同作戰能力。

兩支合成聯合任務部隊的指揮機構應當通過明確特定目標的方法遵循責權簡約原則,其目標與各聯合任務部隊相關的行動線相一致。這一原則將保證統一指揮,明確其在整個戰區內的地位作用、責任和權力,不僅適用於各聯合任務部隊,也適用於非洲司令部。關於控制跨度合理的原則,非洲之角合成聯合任務部隊與該原則相符,而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卻面臨各種不同的複雜問題、不同的目標和地理環境,要求籌劃者綜合考慮軍事活動的範圍與規模,使之與責任區所屬部隊能力相匹配。而從戰區的角度看,則恰恰相反,北非和西非合成聯合任務部隊加入非洲戰區司令部的責任區,將對戰區指揮官指揮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其控制跨度更為合理。

當作戰部隊分配到聯合任務部隊後,便與其指揮控制體系建立起聯繫,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作戰效能,從而保證了作戰部隊具有整體性的原則。在提出的聯合任務部隊組織結構改革方案中,不存在影響作戰部隊整體性的突出問題。雖然聯合任務部隊指揮官具有作戰控制權,可以重新編組所屬部隊,但只有在充足理由的情況下才會這麼做。為加強協同作戰能力,非洲戰區司令部需要確保在各級參謀人員間共享對作戰情況的理解,各聯合任務部隊的指揮系統、組織結構、聯絡要求、戰鬥節奏和銜接將影響整個責任區。同時,每支聯合任務部隊也必須對所屬部隊採取同樣措施,使他們共同實現作戰目標。此外,協同作戰能力還應當擴展到戰區司令部、聯合任務部隊與責任區內的各國使館團隊間的協調,確保形成一個整體性政府合作的方式,以便解決各種問題和協調責任區內各項活動。非洲戰區特種作戰部隊需要與各合成聯合任務部隊保持密切協調和協同作戰能力,因為特種作戰任務將延伸到兩支合成聯合任務部隊的地理邊界中。

結 語

將當前基於軍種要素的下級指揮機構模式轉變為提議中的雙聯合任務部隊結構模式,聯合司令部計劃將制定出非洲司令部指揮控制組織結構改革實施方案,為評估新的流程明確一系列時間節點。此外,最近更新的非洲戰區司令部與歐洲戰區司令部之間作戰部隊分配的各種協議備忘錄,將能夠使作戰部隊及時進行交流,迅速執行作戰行動、安全合作活動,以及其他可能發生的應急行動。

美軍認為,雖然這種組織結構的變革存在一定固有的風險,但聯合任務部隊指揮控制系統產生的潛在優勢和效率要遠大於這種轉換帶來的相應挑戰。這種新型聯合任務部隊組織結構模式的主要優點是,由戰區指揮官建立下級司令部,能夠靈活地應對突發危機,並按照戰區戰役計劃設定的行動線保持對威脅的及時關注。美軍認為,這種新型組織結構可能比傳統的基於軍種指揮機構的戰區指揮體系具有更多的潛在優勢,尤其是在非洲司令部的責任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