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事情必須依靠農民來作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日前,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村社會學會副會長朱啟臻教授,來到永泰指導鄉村振興工作。我有幸聆聽了他講座,陪同了他考察。他的精闢論述至今不絕於耳,逼迫我端坐桌前,認真回憶整理,結合自己的思考,撰寫出來。

農村的事情必須依靠農民來作。幾十年來,人們研究的是如何消滅農村,而不是如何振興農村。按照城市建設的思路改造農村,進行有組織的建設性破壞,結果是,建設一個,破壞一個。不作為和亂做為在交替進行。鄉村振興不可排斥農民,要破除任何束縛農民手腳的限制和體制。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政府角色很重要,但不要越俎代庖;企業推動很有力,但不要鳩佔鵲巢。農村不是建設也不是打造,而是修復。農村修復要和城市背道而馳,要把農村修得更像農村。城市千城一面,是城市人的無奈;農村千變萬化,是城市人的最愛;集中精力建設一個農村,再複製開來,就大錯特錯了。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不要片面理解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是放在最前面,在五個振興中,產業振興也是放在最前面。不要以為產業興旺就是要種多少地,出多少量。所有的農產品都嚴重過剩,一味追求面積和產量,勢必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自給自足是農業的特徵,規模經營是不得已的辦法,不是追求的目標。不要掠奪性經營,要給子孫留下永續利用的土地。要發展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全的“兩型”農業。

產業也包含文化產業,“鄉風文明”不是鄉村振興是次要方面,而是鄉村建設的初心、旗幟和方向。經濟是文化的僕人。要從大國走向強國,必須壯大科技、發展文化、輸出價值觀。歸根結底,還是文化最重要。Zsj提出四個自信,特別強調文化自信。因為文化自信是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Zsj強調在執政時期要特別注意三件事:1、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文不要搞丟了!2、根本政治制度不要搞沒了!3、老祖宗留下來的地盤不要搞小了!他是把文化放在第一位。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最關鍵的是調動民智民力。我國最有效的扶貧措施是包產到戶,政府只出臺一紙公文,就解決了6000萬人的溫飽問題。

財力有限,民智無限。我們只花了1000萬錢,就把主要莊寨以“先救命,後治病”的原則,用“四兩撥千斤”辦法,保證了不塌不漏不倒。原因就是充分調動民智民力。農民不能是鄉村振興的旁觀者,農民只有參與其中,就有了主人翁的歡愉感,就有了珍惜榮譽的責任感。沒有農民的參與就沒有陪伴式的服務,就沒有傳統工藝的傳承,就不會有真正的鄉村振興。況且,農民若是旁觀者,也必將是麻煩的製作者。

所以,政府不可做得太多太便太快,記住:鬥米恩人,擔米仇人呀!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熟人社會應該倡導自治。十九大報告就指出,要自治、德治、法治。把自治從第三位提到了第一位。農村是宗族社會、熟人社會,無法事事講民主,件件講法制,要推行血緣與親情混合一體的管理模式,要講思想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

10月8日,我老家開始募捐修宗祠,在二十天的時間裡,我們僅以微信發動,就募集100多萬。人們宗族觀念敬祖觀念仍然強烈。如若把農村的宗族力量、宗教力量因勢利導,將力大無比,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合作社是最好的經營模式。還是那三句話:沒有文化的支撐是走不遠的,沒有村民的參與是走不穩的,沒有大咖的助推是走不快的。只有與農民共生共存共發展,才會行穩致遠。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永泰莊寨,老家的愛。

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农村的事情必须依靠农民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