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說起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近年來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蓬勃發展,不少大型企業紛紛在這一行業開創了先河,創下了紀錄。其中,在氫燃料電池生產能力方面,國內的一家企業目前已站到了全球前列。

日前,@新浪南方能源頻道 走進位於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內的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鴻氫能”),採訪到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哲軍,瞭解國鴻氫能的燃料電池產業戰略。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看數據 全國一半FCV燃料電池國鴻氫能造

據瞭解,國鴻氫能於2015年6月30日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氫燃料電池、系統控制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目前的主要產品包括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模組、備用電源、應急電源車以及一些軍用產品和加氫站等。

2015年10月,國鴻氫能聯合佛山飛馳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成功研製出廣東省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11米城市客車

2016年9月,首批28輛氫燃料電池11米城市客車開始進行公交示範線試運營,是世界上最大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隊之一,這條公交示範線在國際上影響巨大。

2016年,國鴻氫能與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首個商業運行加氫站啟用,為周邊地區的氫燃料電汽車運營提供加氫服務。

2017年,全國約有1200輛FCV上牌,其中約50%的車輛正是使用國鴻氫能的燃料電池產品。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聊市場 3年時間FCV產銷將達到8000輛以上

市場研究公司Information Trends發佈的“2018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市場”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7年,5年來全球總計售出氫燃料電池車僅為6475輛。而我國目前已有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僅有2000多輛。但國鴻能源在2018年年初的計劃裡,預計年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模組就達到3000套左右。有人認為,這是不顧市場實際,盲目冒進的表現。

對此,張哲軍認為公司的規劃其實是符合市場增長態勢的。“我們需要看到,FCV的市場增長速度正在加快,不能用往年的平均數量來衡量未來的市場態勢”他表示,目前北美、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相繼邁入商業化階段,FCV的生產和銷售輛會開始加快增長。如豐田就計劃於2020年投產一條年產能達到30000臺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也表示,2020年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將可能達到1萬輛。也就是說,今明後三年國內的FCV產銷將達到8000輛以上。

在實際使用上,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集團的自營車隊駕駛了245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上路運行。佛山、成都、上海等地都已經開通了首條燃料電池公交線。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始接受並使用FCV,是國鴻氫能擴大生產線,持續加大投入的依據。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使用國鴻氫能燃料電池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上路)


談技術 先進人才和設備國產化至關重要

據介紹,國鴻氫能的電堆生產能力可以年產20000臺燃料電池電堆和5000套動力系統,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集成生產線!

這樣的世界級產能的生產線需要多少人員和場地支持?“目前生產線的工人約170人,生產線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張哲軍介紹道。

對於氫燃料電池生產企業而言,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據介紹,目前國鴻氫能的技術團隊包括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委會委員以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並聘請了世界級頂尖科學家擔任顧問。

另外,該條生產線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90%。生產設備實現國產化,能有效提升企業的自主性以及降低成本,加快組建和投產的時間,這將對於企業進一步提升產能有較大的便利。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在國鴻氫能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上進行操作的技術人員。圖片來源雲浮日報)


說模式 產業鏈合作是上策

張哲軍表示,氫能產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社會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和相關配套都比較少,產業鏈內的企業欲單獨推廣其產品,沒有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合,實難成功。

“有客戶想買車,但他那裡沒有加氫站,或者有加氫站沒有制氫、運氫配套,那他還是會放棄買車,所以我們選擇‘抱團發展’,與多家企業合作去開發一個地區的FCV市場。待整個產業鏈的產品都配齊了,市場才會有爆發性的增長。

通過與專業的機構和企業合作,聯合研發先進技術、分攤初始建設成本、共抗行業風險、同享產業成果,是國鴻氫能等氫能源產業當前的運營戰略。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望未來 國產化助力降成本

對於行業的未來,張哲軍充滿了信心,“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的全週期環保、長續航、快加註等優點,是未來交通出行的理想選擇,行業前景無需懷疑。”但同時他提到,目前整個產業剛剛起步,規模還很小,對政策的敏感性較強,對財政補貼的依賴還是存在,相關的行業標準和規模還有所缺乏,這些都是制約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因素。

此外張哲軍還表示,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運營除了技術革新,更重要是成本的下降,形成FCV在價格上的市場競爭力。在這一點上,膜電極、空壓機、氫氣泵等燃料電池零部件的國產化至關重要。

張哲軍表示,預計在2023年後,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可能逐漸實現真正的商業化。在政府助推和企業創新下,中國的氫能源產業必將有更美好的明天。


高端對話丨國鴻氫能:打造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