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會中文會支付寶,這項國人幾乎人人都GET的技能,在海外卻意味著……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近日,美國紐約的學校公告欄上出現了一則高薪招聘啟事:某紀念品店招聘會講普通話會用支付寶的中國員工,時薪18美金(約114人民幣)。

發現這則啟事的小田是紐約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她稱,自己是在路過大PU(佩斯大學的簡稱)公告欄時發現了這則月入三萬的高薪招聘。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小田還算了一筆賬:每天工作8小時,能獲得900多人民幣的報酬,這樣一個月下來,薪酬就接近三萬人民幣。

據瞭解,紐約市的標準時薪為15美元,根據2016年《理財週刊》雜誌的統計,在美國,有282萬收銀員,他們的平均實際時薪只有8.75美元,相比之下,小田看到的這則招聘啟事確實屬於“高薪”。

“會中文懂支付寶”,“有高薪”……難怪這樣的新聞會刷屏朋友圈,甚至就連小田自己也說,看來會中文會支付寶已經成為多金必備的職業素養了。

而中國網友們看到這條消息之後的反應也是畫風清奇,紛紛調侃“又想騙我出國啊……”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然而,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新聞了。

2017年十一長假前夕,一則“中國女子因為會用支付寶,在新西蘭免稅店打工月入2萬人民幣。”的新聞就曾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據悉,這位湖南女孩吳丹在2016年辭職前往新西蘭打工度假度過gap year(間隔年)。她在簡歷中寫明“會使用支付寶”等技能優勢。因此,懂中文、熟練用支付寶的她被很多商戶瘋搶。每當遊客提到“Alipay”,新西蘭同事就會把客人轉交給她服務。在新西蘭,她在免稅店做兼職的月薪可達到近2萬。

不難看出,中文熱、支付寶熱的背後,是中國人走出去、中國遊客強大購買力的表現。總部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佈報告說,2017年中國遊客對國際旅遊市場貢獻最大。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出境遊市場增長強勁,反映出世界經濟一定程度上的回暖和遊客需求旺盛。中國去年出境遊消費額達2580億美元,穩坐出境遊消費貢獻國“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美國為1350億美元,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曾經,大家出國一是怕語言不通,二是怕買東西認不清外國鈔票,現在,這兩個問題都幾乎不存在了。走出國門的國人會發現,中文服務和支付寶付款幾乎成了景點、購物店、餐館甚至一些出租車的必備。對國外商家來說,掌握中文和中國人熟悉的移動支付工具支付寶是抓住中國遊客的“法寶”,而對國外年輕人來說,掌握中文可能就意味著在全球化的趨勢中能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不,隨著今年五一小長假臨近,不少海外商家已經開始在積極準備迎接中國遊客的到來。就在幾天前,在泰國普吉島的一家7-11便利店還邀請了中文教師給店員做培訓,教他們簡單的日常用語,如“你好”“謝謝”“牛奶”“防曬霜”“支付寶”“有優惠”“五一快樂”等等。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安徽小夥桂曉東就是這次7-11邀請的中文教師,他已經在普吉島“支教”十個月,日常除了在大學裡授課,也會經常給泰國公司員工做中文培訓。據桂曉東透露,不少泰國人從小就學中文,“中文可以說是泰國的第二語言”,許多年輕的泰國學生對中國都很感興趣,中國明星鹿晗和“新四大發明”之一“支付寶”都是他們在泰國經常見到的“中國標誌”。

如今,“中文熱”也成了備受外媒關注的一個現象:中文學習已經從單純的語言學習上升到為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化認同和先進生活方式的追尋,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以中國明星等新潮文化為代表的新興元素正成為漢語學習者關注新議題。

《紐約時報》認為,中文的流行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不無關係,“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令‘漢語熱’逐步成為全球潮流”。

中文有多火?這些海外高薪招聘公然“歧視”

 或許有一天,“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也將不僅僅只是一句歌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