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花蛤湯、鱸魚膾,清初學者朱彝尊最愛這些水產

清初學者朱彝尊成為一個有名的美食家,不在於他發明了什麼新鮮的飲饌,也不在於他留下多少飲食軼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寫過不少關於美食的詩詞。

比如朱彝尊寫過一首《清波引》:

“越絲千縷,誰暗趁落潮網住?恁時看取,一錢底須與。悔逐扁舟去,亂水飄零良苦。自從歌罷吳宮,聽不到小唇語。鳴姜薦俎,此風味難得並數。島煙江雨,短篷醉曾煮。荔子香辭樹,一半勾留為汝。試問舊日鴟夷,比儂饞否?”

西施舌、花蛤湯、鱸魚膾,清初學者朱彝尊最愛這些水產

從字面上看,如果作者不明說,別人不容易猜出詞中所詠的是美味的海產西施舌。

西施舌又名沙蛤,因為蛤肉可以從外殼中探出來,最長可達二寸,纖細潔白,細膩好看,故有此名。

《閒情偶記》中說,李漁在福建吃過這種西施舌,稱其“白而潔,光而滑,入口咂之,儼然美婦之舌,但少朱唇皓齒牽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此所謂狀其形也。”

對於西施舌的鮮美滋味,李漁認為並不特殊,有許多海產的鮮味超過西施舌,只不過它的形狀比較特別,名字比較美。

有一種花蛤,作湯最妙,朱彝尊喝過之後,作詞兩首,一首當中有這樣的句子:“……最愛蘭湯渟雪,卯酒欲醒時節。雲母乍分瓊屑,玉楮刻成風葉。拾取黏雙蝴蝶,驚飛鬢影奇絕。”

西施舌、花蛤湯、鱸魚膾,清初學者朱彝尊最愛這些水產

西施舌和花蛤都可以歸入蛤蜊之中,最好的吃法也相差不大,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煮熟之後,趁熱剝著吃,味道最鮮美。

據說是朱彝尊所作的《食憲鴻秘》中,有一種“臊子蛤蜊”,從名字來就能猜出其大致的做

蛤蜊煮熟去殼,剩下的湯汁澄清備用。豬肉肥瘦各半,切成小骰子塊,用酒拌過,入鍋炒到半熟時,加椒、蔥、砂仁末、鹽、醋等調味料,最後加入蛤蜊肉,略炒。隨即倒入備好的湯汁,滾開出鍋。也可以加韭菜芽、筍絲等炒著吃,更妙。

《隨園食單》裡剝取蛤蜊肉,用韭菜炒著吃,或者用它做湯,袁枚大概參考了《食憲鴻秘》的製法。

西施舌、花蛤湯、鱸魚膾,清初學者朱彝尊最愛這些水產

水產的美味當中,朱彝尊也喜歡蓴菜,曾經為了一道蓴羹寫下一首《摸魚子》,筆墨柔婉如蓴絲縷縷,帶著一點莫名的惆悵:“……西泠水,濯取凝脂齊脫,白銀釵股同滑。蜀姜楚豉調應好,不數韭芽如蕨。煙渚闊,任吹老西風,若個扁舟發,鄉心未遏。想別後三潭,龜髯雉紖,冷浸幾秋月。”

蓴羹是南方美味,自古有名。蓴羹的製法,是蓴菜加火腿絲、雞絲、筍蕈絲和小肉圓。現在的蘇菜中有一款蓴菜羹,意思差不多,蓴菜在沸水中氽過,撈出控幹水分,放在碗中備用。雞脯肉和火腿切成長細絲,用澄淨的高湯一起燒開,加入鹽,連湯一起倒入蓴菜碗中,淋上雞油即可。相比清代的做法,材料中少了肉圓和筍蕈絲。

經常與蓴羹並列的另一道美味是鱸膾,朱彝尊也喜歡吃,詩詞中多次提及,比如《鱸魚同魏坤作四首》。

鱸魚最好的吃法當然是剁膾。《食憲鴻秘》中有一種鱸魚膾,八九月的鱸魚,挑選不足三尺長的,細切,水浸之後,用布包住,瀝淨水分,散放在盆中。細切香柔花葉,與魚膾相拌食用。肉白如雪,沒有腥氣。但是這裡沒有細說調味料的配方。

西施舌、花蛤湯、鱸魚膾,清初學者朱彝尊最愛這些水產

清代時,人們把鱸魚和蓴菜兩種美味配合,再加入鮮筍。做法是先把鱸魚蒸熟去骨,用鮮嫩的蓴菜煮湯,加入鱸魚肉和筍屑,用好醬油調味。

這種混搭的做法,據說滋味不可言傳。往好裡說,這是一種創造和創新,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壞裡看,則是不倫不類。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