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照片:鴉片“癮君子”人不像人


1934年,骨瘦如柴的鴉片“癮君子”。鴉片對近代中國的危害既深且重,多少白銀流亡國外,多少家庭傾家蕩產,多少漢子吸壞了身體!這些民國期間的老照片記錄了“癮君子”的真實狀態,他們形貌憔悴,精神萎靡不振。

1934年,吸食鴉片的青年男子。鴉片氾濫與嚴禁鴉片的鬥爭貫穿整個近代史。早在1906年,清廷就開始出臺措施禁絕鴉片。只是鴉片已經流毒四方,要禁也絕非一日之功,沒等見效,清朝就滅亡了。

1934年,被判處勞役的鴉片販子。進入民國,北洋政府對鴉片保持了嚴禁的態度,並出臺了相關法律。但在軍閥混戰時代,禁菸政策根本無法落實,不少地方軍閥甚至鼓勵農民種植鴉片,從中收稅,以籌措軍費。煙毒流傳的情勢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1934年,“癮君子”在手臂上被做了記號。一首民間歌謠描述了20世紀30年代鴉片氾濫成災的情景:“鴉片本是外國生,一到中原絕了我的命根。如何好把洋菸吸,一耗精神二費錢,三餐茶飯常欠缺,四季衣衫不周全,五更寒冷少被蓋,六親斷缺真可憐!開門七件無來路,單怪八字沒遇好時辰。仔細思量無好處,懸樑高掛一條繩。”

1934年,正在吸食鴉片的兩個男人。煙毒給社會造成的影響,有甚於戰亂和自然災害。某地的天災人禍一般會在一兩年內消除,一消除百姓就能從事正常的生產生活。而吸食鴉片一旦上癮,對個人、對家庭而言將是萬丈深淵,家破人亡並非危言聳聽。


1934年,鴉片煙館的入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蔣介石成立了禁菸委員會,並於1927年9月頒佈了《禁菸暫行章程》。但其禁菸措施是實行鴉片專運專賣,還從中抽稅。這無異於承認鴉片的買賣和吸食有一定的合法性,與真正的禁菸南轅北轍。

1934年,被逮捕的鴉片走私犯。

1934年,“癮君子”在手臂上被做了記號。1934年,蔣介石掀起了“新生活運動”,“禁菸”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加之對鴉片抽稅的政策遭到國內外的批評,國民政府此後的禁菸態度轉趨嚴厲。

約1935年,由罐頭盒和酒杯製成的鴉片加熱器,鴉片放入酒杯中加熱,而後吸食。

1935年,警察焚燬鴉片。1935年4月,蔣介石發佈“禁菸通令”,宣佈實施“兩年禁毒、六年禁菸”計劃,各地廣設戒毒醫所,吸食毒品者逾期不戒將被處以重刑,製造、販運毒品一律處以死刑。遺憾的是,這一進程被抗日戰爭打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