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在宇宙空間之中,太陽系的行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而其中有一個行星最為奇特,那就天王星。天文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對它的運行現象進行研究,不過總算是有個結果了,根據科學最新報道,天王星為什麼躺著轉,可能是因為它在宇宙碰撞中撞翻造成的!這個消息引發了不少科學愛好者的熱議,還有這樣的事情了,當然這個說法在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之中是可以實現的。

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科學數據顯示出,“神奇”天王星的自轉軌道與赤道面交角97,86°,也就是說,天王星是“躺著”圍著太陽旋轉。所以說這是與其他行星非常不一樣的地方。目前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年會上公佈這一理論的證據,科學家們通過模擬進行了天王星的運動軌跡書寫,採用光滑粒子流體動力學方法模擬天王星碰撞。所以這是一個“現實版”的天體碰撞過程。

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根據科學的模擬數據顯示,由於宇宙天體碰撞發生在30-40億年前,當時天王星的大型衛星還沒有形成,只是圍繞一箇中心“圓盤”進行運動,後來才從中誕生了很多衛星。在衛星出現之後,又出現了一部分新的“行星”,可能是比地球大一倍多的樣子,與天王星發生了撞擊,碰撞之後我們肯定可以想到,不僅是軌跡發生改變,還會對天王星產生一定過得表面氣候改變。

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天文學家凱格瑞斯稱,在天王星碰撞之後,可能還影響了天王星冰殼的形成,導致天王星內核熱能耗散,最終讓天王星成為了太陽系內最冷的恆星。天王星的低溫最低紀錄是49開爾文(-224,2 °C),天王星的平均溫度一般為-216 °C。所以說,天王星的實際形成就是這樣的,當然也存在不一樣的說法,就如NASA科學家吉姆·格林稱,撞擊天王星的可能是一些小行星,與冥王星相似的較小天體等。

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所以說,科學家們一致對天王星的這個“假設”在進行證據證明,該結果也發表在了《天體物理學雜誌》,至少從當前的情況來說,科學家們對它的形成觀點是一直的,都是認為宇宙天體碰撞而造成的。其實科學界這些年來,對天王星的研究還是比較多,比如“旅行者2號”星際太空船(Voyager 2)就傳回過來自天王星的照片。

磁極18小時換一次,天王星與赤道面交角,科學家:宇宙碰撞中造成

通過照片科學家們揭開了天王星磁極位置每18小時變換一次,偏離地理兩極60度的秘密,就是因為它“側躺著”旋轉原因,所以至於天王星是否是真的以為你宇宙碰撞而產生的,科學家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去證明,至少如今已經找到了一部分的頭緒了,天體發生碰撞,可能造成天王星這樣運動的模式,謝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