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中原地區歷史悠久,這裡很多地區,細究下來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鄉鎮、小縣城甚至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時期,不過古時的繁榮興盛並不代表千年後的景象,在歷史洪流中,受自然條件和戰亂的影響,一些地方甚至成了貧困縣,例如河南夏邑縣,不過依託本身的悠久歷史和自然資源,這些地區也在探索一條旅遊脫貧的道路。

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既然要發展旅遊產業,那麼這些貧困地區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當地自身也要具備獨特的自然風光。夏邑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這裡的歷史有多悠久呢?這樣說吧,根據一些動物化石推斷出,早在幾十萬年前,這裡就已經是水草豐滿,是動物和古人類的理想生活區,於是在四、五千年前的時候,這裡有了原始村落。

到了夏朝時期,這裡是當時主要的都城,秦置慄縣,其後的千百年間,名字多次變更,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慄邑”、“下邑”等,直至金朝皇帝章宗為其定名夏邑,取華夏之邑,700多年來,此名沿襲至今。提起“夏邑”,一定要說到至聖先師孔子,因為這裡是孔子的祖籍。

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根據史書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具體來說也就是今天的夏邑縣王公樓村,孔子還曾多次來此地祭祖省親。目前夏邑縣保存有“孔子還鄉祠”,建於唐初,宋時期,孔子四十五代孫孔良輔、孔彥輔來此定居,對還鄉祠進行修葺擴建。既然是一座古城,自然少不了古城遺址。

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根據明《夏邑縣誌》記載:夏邑舊城為“戰國時所築,周圍五里餘”。在文物挖掘過程中,發現有宋明清時期的文物,如今的夏邑慄城故址雖不是最初的模樣,但是走在這片土地上,人還是會感慨良多,想到自己能和千年前的古人同踏一片土地,只不過滄海桑田,不知千年前的這裡又是怎樣的場景?

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如今這裡已是被湖水環繞,風光旖旎,挖於戰國的天龍湖,最初是夏邑城湖,歷經多個朝代的修復開拓,如今十里長堤,白楊綠柳,守護著夏邑古城的居民。如果說夏邑的歷史太過久遠,遠到人們沒有真實感,那夏邑的另一個稱號你一定不會陌生,2008年,夏邑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的稱號,是中國第八個“長壽之鄉”。

華夏之邑,孔子祖籍所在地,中國長壽之鄉,真的不來這看看大運河

人長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肯定離不開環境、飲用水以及食物,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鄉,來到夏邑你真的不嘗一下嗎?來到夏邑還要去看參觀這裡的彭雪楓將軍紀念館,感謝先人的奮鬥和犧牲,才有我們今日的和平與安寧。作為孔子的祖籍,夏邑還成立了孔祖文化影視城,來得巧的話,說不定還能碰到正在拍戲的劇組吶。當然還有一個重量級的遺蹟,那就是隋唐大運河,可是貫穿夏邑縣南境的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