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今天辦公室不少同事,都被一個視頻戳中了。

視頻主角是三個年齡不同的女生。每個人的問題,都有同齡的同事說:

“ 這也是每天晚上我在想的事啊。”

23 歲的 Coco,職場新人,沒自信,每天覺得像個傀儡被拖著走,沒時間充電也沒時間社交;

她大學是會計專業,硬是轉行到廣告。可開始上班以後,每天都備受打擊:

別人 1 小時就能完成的文案,她花上整整 3 天還不一定通過。

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卻在接受另一種內心折磨:

——我是不是真的不自量力啊?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26 歲的大姚,她一直想做遊戲策劃。

工作 4 年,從普通銷售做到了銷售總監,可還是想轉行試試。可一往深想,又真的很害怕:

——把積累了 4 年的資本全部清零,我真的能做到嗎?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快 30 歲的心然,總在被催婚,一接到媽媽電話就發怵:

因為知道一聊電話就要說結婚,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吵架。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心然在一座東北小城長大,發小都已經結婚了,她明白媽媽的壓力有多大。而且時間久了,她自己也會想:

——30 歲還不結婚,接下來的日子會很慘嗎?

這三位女孩的難,除了同事,我也經常在後臺聽你們向我提起。

這種反反覆覆的自我懷疑,想關也關不掉;這種害怕和不確定,總是時不時會冒出來。

生活的路越往後越搖搖晃晃,困惑好像也不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自行消散。

所以,要怎麼辦?

先說說視頻裡提到的 23 歲焦慮。

我原本一直以為,想到就幹,對年輕人好像不成問題。

但和 95 後的同事接觸多了,才意識到他們的日子一點也不輕鬆,迷茫的同齡人一抓一大把:

有些是

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出了校園又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只能硬著頭皮找對口的工作;

找工作的時候在意錢,很早就開始有財務焦慮,很怕自己會窮到 30 歲

即便鼓足勇氣轉了行,也會因為總在遭遇優秀同事的暴擊,每天自我懷疑;

不過前幾天我看到了讀者豆豆的留言,她說: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豆豆大學是學電子商務的,大一大二就開始去大型電商實習。

但是到了大三就不樂意去了:

“太枯燥了,難道我一輩子就要寫我一點也不相信的文案?”

於是拒絕掉了實習機會,去學 CAD 畫圖。

她從小就想做家裝設計師:雖然零基礎,但還是想試一試。

課程上完了,她知道自己底子薄,就去各個公司實習,不要工資:能讓她積累經驗,學到東西就行。

一年過去了,她現在和上一家公司的設計總監合開了一家工作室:她承擔了更多的客戶溝通工作,邊做邊學。

豆豆說自己的草圖到現在還是畫很渣,和有經驗的師傅交流,總能發現自己的理論知識不紮實…這些都是綿密的日常不安全感來源。

但她說,她很喜歡日劇《校對女駭河野悅子》裡那句臺詞:

夢想那麼多,一下子全部實現,哪有那麼好的事。

所以,要全力追尋你還沒實現的理想。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再說說從零開始。

這件事,的確一點也不浪漫。

尤其是當你失去一切,輸無可輸,終於決定孤注一擲要為自己拼一把的時候:

你會發現前面的路比你想的還要難。

讀者蟲二剛剛經歷了這一切。

半年前,蟲二和男友回老家通知婚訊。結果準婆婆當著家裡人的面,用當地方言對她指指點點:

29 歲了還沒結婚,之前又處過對象,不就是雙破鞋?

就這樣,蟲二離開了小她 4 歲的未婚夫,辭掉了毫無興趣的化妝品銷售工作,咬著牙一個人從西南到了東部一座省會城市。

陌生的城市,前兩家公司都是做了一個月就黃了:第一家因為經驗不足被辭退,第二家是曝光出安全問題,直接關門了。

第 3 個月,她在非鬧市區看到一間特別簡陋的街舞工作室,生意卻特別好。

當時她就想,“為什麼我不能開?”

蟲二 13 歲就喜歡上街舞。

在她的十八線小城老家,街舞完全是不入流的東西。但在電視上第一眼看到,蟲二就心動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更大的世界啊!

16 年後,29 歲的蟲二失去了一切,她覺得終於可以為自己活一把了:她想開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但舞蹈室怎麼是一個普通小鎮女青年想開就能開的?

家裡沒法給她任何經濟支持,在陌生城市毫無人脈,“就連我最熟悉的視頻製作,也做不到最牛逼。”

資金不夠,只能一個人裝修:在淘寶上精打細算,買簡易貼紙和簡易前臺櫃,木板寄來以後自己哐哐敲裝起來。

自己設計、印了 5000 份宣傳單,僱人發傳單一天要 80,太貴了,也全靠自己。

一個月前,蟲二的舞蹈工作室終於開張了。但根本不是什麼盛大開業:她現在只有兩位學員。因為都是學生,蟲二還給她們打了折。

可蟲二自己開心極了,“每天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在蹦迪。”

她說雖然離賺錢還很遠,但每天都會有人諮詢,來試課:

給我 90 分鐘的機會,我就能打動他們。

就是那種所有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

蟲二說現在自己的目標特別清晰:第 1 年是活下來,別虧到還不起;第 2 年,學生能突破 200 人,能賺到一點小錢;第 3 年,能有一個 10 人團隊,自己不用再每天教課了。

女孩單槍匹馬為自己闢出一條路,真的很難。

但再難也別停。

一旦停下來,就會胡思亂想,讓本來不是包袱的東西也成了包袱。

動起來是擺脫焦慮的唯一辦法。

否則只能讓自己深陷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消沉的怪圈裡無法自拔。

況且,有時得在動手之後,才能發現自己有多厲害。

前幾天聽讀者沛璇說,明天她就要給全校的班主任上第一節心理輔導課了。

十年前她從一個三本英語系畢業,做過售樓小姐、公司前臺和銀行櫃員,當時根本想象不到自己會有現在的生活。

我在後臺經常看到這樣的故事:

一直窮到30歲,再不結婚有多慘:你總是想太多,卻忘了好好生活

不去多想,直接去做,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你會為自己推開一扇又一扇慾望大門,遇見一個又一個更厲害的自己。

越動手越來勁,你都沒法相信自己的戰鬥力可以這麼強。

關於成長的痛苦,有位讀者說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覺得長大最痛的領悟,就是意識到人生的旅途是不會自動為你鋪平的;

我不會順順利利完成旅程,來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從此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所有的幸福必須靠我自己掙來,它根本不會主動來敲我的門;

暗暗嚮往一種生活,和真正過上一種生活,又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只有一次生活的機會,一路上充滿了各種艱難的決定和嚴肅的挑戰,我們既被它折磨又捨不得放棄。

——真不知道這種顛簸有沒有盡頭。

我當時沒想好怎麼回覆她,但聽蟲二說了她的故事,我覺得這個細節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時蟲二為了借到 3 萬塊錢,連夜坐火車到上海,結果被人放了鴿子。

當時在虹橋天地真的很想哭。

“但我居然沒有哭出來。腦子裡想的都是,一定會有辦法的。”

——如果你不曾為自己拼過,你根本不會體會到這種力量。

一帆風順的人永遠是少數。

但當不好命的姑娘開始動手,事情就會開始發生變化。

沒有那麼多女孩天生好命。

但你永遠可以暗中為自己較勁。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就是給小編最大的鼓勵,thank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