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榮:能源轉型機遇和市場無限 光伏面臨挑戰只是暫時的


施正榮:能源轉型機遇和市場無限 光伏面臨挑戰只是暫時的


能源新聞網訊 2018年10月30-31日,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與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多能互補”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NEX2018)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澳大利亞國家科學與工程技術院院士、上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在 “光伏領袖對話”論壇上表示,現在整個國際社會能源轉型,我們國家藍天保衛戰,能源轉型的機遇是無限的,市場也是無限的,目前的挑戰只是暫時的。

以下為施正榮發言文字實錄:

施正榮:謝謝王所長,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王所長的第一個問題,跟今天論壇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如何創新,技術創新的方向,跟上邁應該是相符合的。這個公司我主要是創業導師,主要是對80、90後的年輕人抱著理想和情懷,四年之前創建了這家公司。這家公司做的是什麼東西,簡單一句話就是實現了我二十五年以前晶體硅薄膜組件的理想,產品性能結晶硅的特性和薄膜的特性,輕、薄、柔而且很美觀的特點。由於這個產品的成本,我們剛剛討論的都是成本,由於它借用了晶硅技術,成本略高一些,把EPC的成本和簡易技術安裝,特殊場合的合在一起的話,它的成本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最關鍵的是,這個產品給我們打開了豐富的想象力。我非常贊同漢能的產品和技術創新的膽量和想象力。如果我們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跳不出光伏傳統發展的思路,既然我們現在討論後補貼,甚至是去補貼這樣一個時代,光伏發電的價值體現,也會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價值體現,這就是關於上邁新能源公司一個新的技術和業務發展。

另外,談到531的問題,挑戰與機遇,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都是產業自己造成的。我做光伏三十年,三十年前去澳大利亞讀博士,從學生開始寫論文,做研究,然後搞企業,起起伏伏。我認為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這個產業太優秀,我們做的太好才造成了這些問題。

主持人:太好了,別人希望你做的更好。

施正榮:做的太好了,機遇就多,機遇多了想從事這個行業的就越來越多,想從事這個行業的越來越多就期望越來越高,期望越來越高政策跟不上,必然會導致階段性發展的曲折,實際上就這麼簡單。如果你從另外一點講,現在整個國際社會能源轉型,我們國家藍天保衛戰,能源轉型的機遇是無限的,市場也是無限的,目前的挑戰只是暫時的。

為什麼講機遇是無限的呢?首先,中國社會老百姓的共識對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我記得十年以前,每個PPT都要講氣候變化,現在不用講了,瞭解氣候變化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沒有必要做氣候變化的宣傳了,這是共識。第二個是經濟性,因為它越來越便宜了,老闆投資光伏要不要看,要靠綠色的理念和情懷,現在不是。

主持人:現在主動幹。

施正榮:所以經濟性讓很多老百姓願意幹。第三點,剛才王所長講了,碳的排放,環保排放的機制,從經濟機制的建立使得這個產業能夠用機制來競爭,更顯示了光伏發電的優勢,從這些方面充分反映我們這個產業的發展想象力是無限大的,這點毫無疑問。短暫的挑戰,我認為要考慮,比如說產能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富餘,怎麼辦?在東部地區、華東、華南地區分佈式屋頂已經不需要補貼了,1塊錢左右的電價,根本不需要補貼,如何進行市場教育,讓這些老闆們都願意掏腰包,尤其在近期流動性比較差的情況下,讓企業家、老闆們能夠掏錢,把所有的屋頂能幹掉30%、40%、50%,那不得了。我們有一個年輕的創業者講,他這一輩子都幹不完。他今年才30歲,幹到90歲、80歲都幹不完,中國的市場多麼的巨大,關鍵還是在於溝通和教育,讓消費者和企業家老闆來主動的安裝太陽能發電,這是短期的挑戰。另外一點,光伏發展這麼快,平價上網,原則上不需要什麼配額了,我想裝就裝了,不需要指標了,這也有問題,電力公司不敢,投資電網投了那麼多錢,他要想辦法,電網並下來成了儲能的地方,想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投資了這麼多錢,發儲峰谷配送的管理之間這一套體系能不能跟得上,這裡面有一個機制,這個需要國家政策的機制,還有電力系統,尤其是央企。

主持人:還有電網。

施正榮:電力企業和開發商之間的緊密互動、合作,我認為這兩個挑戰可能是行業要積極去呼籲和應對的。

主持人:對於企業家們,對於中小的,已經準備離場的有什麼建議呢?

施正榮:現在海外市場是發展很快的市場,剛才勃華秘書長也講了,海外市場發展的很快,現在進入海外市場比十年前進入海外市場容易得多,所以中國光伏已經是一張國家名片,已經得到了國際的認可,現在進入國際市場國際也能夠認可。剛才很多人講了,我們更要關注價值營銷而不是價格營銷,因為在海外消費者更能夠接受價值的東西,我們中國彼此公司之間打價格戰。

主持人:給你帶來的綜合價值。

施正榮:對,上次我跟尚德CEO一起開會,歐洲、歐美市場起來了,競爭很激烈。我跟他講了一個例子,你的優勢很大,十八年以前我們都給你打下了基礎。我當時講了一句話,不相信AEC的認證沒辦法。如果你實在不相信,我們只能等了,現在等了快二十年了,尚德可能大概裝了12、13GW,也沒有看到光伏出現問題,這就是你的競爭優勢,你已經受到了時間的諫言,這就是中國光伏企業、光伏產品走向世界的底氣,我們更要重視價值營銷。我也再強調一點,創新。我們目前的創新還基本上都是從硅片電池組件以及相對應的供應鏈之間的創新,主要是提高我們的轉換效率和降低製造成本,甚至於現在有很多新的開發技術,現在電池技術等等都需要發展,我們已經掛在樹上的東西摘下來。一個具體的建議,如果我們把光伏電池和光伏電池的串聯電阻降到零,或者接近零,我想我們這個轉換效率又能提高10%,相對。現在(英文)大概在80%,量產還沒有,這是一個方向。你如果用(英文)來策,大概能策到84%,甚至85%的FF,把到手比較容易拿到的想辦法進行創新。第二個就是所謂的CBM,我們這裡面也有很多創新電阻,這些方向都是對的,但是我們再看看組件,裡面又差好幾個百分比,如果把這些差距都拿到手,我們再想一想光伏組建發電的溫度,現在一般都在50度到60度,我們如何能夠使得光伏板的降溫速度更快,能使得它在30度、40度溫度工作,我們又能抓回百分之五六的發電成本,我認為這些都是不用從原理上突破的創新。像上邁、漢能這樣的產品創新,隨著光伏成本越來越低,最後是作為一個產品來融入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就跟光伏沒有關係了,你要把這個想象放開,這個是無限的想象。謝謝!

主持人:施正榮院士具有非常遠大的理想,也具有胸懷的科學家、企業家,曾經也是引導江湖。新能源上邁,也是往上邁一步,往上邁哪步,你今天作為導師來指導年輕人,80後、90後設立了這個企業,硅和薄膜有機結合創造更大的價值,你的學生什麼時候能像你一樣在江湖上引領江湖。他們多長時間能做到江湖老大?

施正榮:這些年輕人有很崇高的情懷和理想,他們做這件事情還是更多的為了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好像沒有跟我談過什麼時候做成老大,我也祝福他們早日成功。

主持人:老大一定會把自己的學生勢必培養成老大,我們很快希望看到這一切。

注:本文系能源新聞網整理自澳大利亞國家科學與工程技術院院士、上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在第十二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NEX2018)“光伏領袖對話”論壇所作發言,未經其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