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樓市去庫存已見成效 281地級市去化週期18個月內

全國人大財經委一項調研顯示,我國去庫存已見成效。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3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去化週期在18個月以內的有281個,多數迴歸合理區間。

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聽取了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下稱《評估報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的專題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今年2月以來,國家發改委組織各地區、各部門開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綱要》發佈兩年多來,總體上看,各項目標任務進展順利,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綱要》提出的25項主要指標總體進展順利,2項指標提前完成,19項指標達到預期進度。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前兩年GDP分別增長6.7%和6.9%,今年前三季度增長6.7%;2017年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10萬元/人,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8.52%和42.35%。

4項指標滯後於時序進度,分別是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兩項預期性指標和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地表水劣V類水體比例兩項約束性指標。

何立峰表示,總的看,兩年多來《綱要》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仍有少數目標任務進展滯後,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背景下,全面完成《綱要》目標任務面臨諸多挑戰。

主要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問題凸顯,創新驅動發展困難增多;打好三大攻堅戰任務艱鉅,全面實現目標仍有不少難題;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區域分化出現新情況,城鄉融合發展面臨諸多障礙;社會民生短板明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增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也需密切關注。

何立峰表示,深入推進《綱要》實施,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培育發展動力、釋放內需潛力,確保順利完成《綱要》各項目標任務。

《調研報告》相關數據也顯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效,供給體系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增強。

一是去產能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累計退出鋼鐵產能1.45億噸以上,煤炭產能前兩年累計退出5.4億噸。工業產能利用率2017年回升到77%。二是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宏觀槓桿率企穩,今年6月末保持在去年底249%的水平。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下降,今年8月末降至56.6%。

三是去庫存已見成效。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3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去化週期在18個月以內的有281個,多數迴歸合理區間。

四是降成本持續發力。連續三年減稅降費均超過1萬億元,兩年半來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降低1.5個百分點。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下降0.35元。

全國人大財經委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經全國人大審議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切實加強對規劃綱要實施的跟蹤監督,把五年規劃綱要中期評估與年度計劃審查和經濟監督結合起來,落實好“十三五”時期建立的規劃綱要實施年度監測機制,推動規劃綱要順利實施,併為制定“十四五”規劃綱要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