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日前,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華為首次超越了蘋果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機制造商。報告顯示,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為5420萬部,市場份額為15.8%,同比去年增長40.9%。而蘋果手機第二季度出貨量為4130萬部,市場份額為12.1%,同比增長0.7%。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事實上,這是蘋果自2010年以來,首次跌出全球智能機市場排名的前兩位。自去年9月始,蘋果的當家旗艦iPhone X因為“劉海”造型遭到吐槽,用戶也在不斷質疑新iPhone的科技創新能力,市場端顯現疲態,而華為則逐漸崛起,網友們忽然想起,華為餘承東說的那一句“三年超蘋果,五年超三星”!有可能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華為哪些方面可超越蘋果?

1、出貨總量迫近蘋果 利潤是鴻溝

2018年Q2季度,華為單季度出貨量首次超越了蘋果,儘管2018年上半年出貨量蘋果仍然領先,但華為已有超越之勢了!在今年上半年,華為P20系列上市四個月全球發貨量超過900萬臺,華為Mate 10系列持續走強,全球發貨量超過1000萬臺,再加上榮耀軍團的助力,華為今年的出貨總量迫近蘋果將不是難事。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實際上,2018年Q2季度實現出貨量的超越,是華為產品線全線出擊,蘋果新品未上市的前提下取得的,大不必太較真。而且,就算出貨量超越蘋果,但與蘋果之間的利潤差距將是華為不可逾越的鴻溝,要知道蘋果每賣一臺iPhone,利潤率是華為的3倍……所以,華為三年超越蘋果可能在出貨量,但在營業額和利潤率兩個方向上,幾乎不可能。

2、研發費用超蘋果 技術提升需時間

今年初,歐盟公佈了《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華為研發費用達104億歐元,位居全球第六,力壓蘋果公司的95億歐元,華為在歐洲專利局(EPO)的專利申請數量為2398件,排名第一。而今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可能達到150~200億歐元。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但是,在技術層面,蘋果的潮流引領能力、技術推動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仍然存在,iPhone X的3D人臉識別技術、AR功能是手機各方追逐的目標。華為近年來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在技術方面有所沉澱,今年“GPU Turbo”的發佈,給手機裝上了顯卡,遊戲性能提升不少。期望華為在未來能有更多的創新,畢竟就目前的發展勢頭,技術創新方面超越蘋果,假以時日,可行!

3、麒麟980被蘋果A12吊打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麒麟980和蘋果A12芯片都將在他們的新一代旗艦機型面世,兩款芯片的差距仍然很大,跑分就說明了一切問題。目前麒麟980的整體跑分已經曝光,其單線程跑分預估在2800分左右,多線程在7000分左右。尷尬的是這個分數還是落後蘋果A11芯片跑分一大截,而現在,A12即將面世。蘋果A12芯片跑分情況也同樣被爆料出來,單線程跑分高達5000分,多線程跑分超過1.3萬分,最近A12的GPU跑分已經公佈,超過2萬分,比A11提升一倍多。華為超越蘋果最核心的指標當然是“芯”,目前來看,這個差距可不是三五年能夠填充的!

4、華為唯一強項 後置“三攝”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2018年手機行業進入了“AI雙攝發燒年”!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幾乎每一款旗艦手機發布,都引用了DXOMark的攝像頭評分,可以看出手機拍照效果越來越被重視。華為在今年4月推出的P20 Pro機型,使用了後置“三攝”,通過三顆鏡頭的組合搭配,可以實現3倍光學變焦、5倍三攝變焦和超級夜景。高達114的DXOMark評分碾壓了iPhone X,讓其在手機相機領域成為領頭羊!iPhone的攝相本就不差,若是也開啟三攝模式,華為手機在攝相的優勢或將不復存在。

5、5G時代話語權 華為四處碰壁

華為三年內超越蘋果?

2020年,5G時代或將來臨,華為早做準備,然而卻四處碰壁:最初在投票事件上就惜敗高通,只拿下了5G短碼專利,核心專利沒有高通多,然後在澳大利亞被其運營商禁止採購華為5G設備;最近又有爆料稱,中國移動的5G建設合作對象居然是諾基亞,而不是華為。作為一家志在5G領域擁有話語權的公司,華為四處出擊,卻沒收穫大的訂單,華為手機在5G時代是否能掌握更大的話語權還存疑。不過,蘋果公司在手機領域專注於手機生產,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優勢仍然很大!最不濟,雙方都作為運動員在5G手機生產的這片賽場比拼嘛!

目前來看,華為和蘋果之前的差距鴻溝仍然很大,三年超蘋果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命題。千千滿心期待國產手機的崛起。三年不行,那就十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