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羊肉帶皮,北方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入冬以後,食羊肉成為一種非常確定的食尚,好像沒有一鍋羊肉陪伴的冬天,如何稱之為冬天。吃羊肉,南北方不相同,南方食羊肉,山羊多,山羊體瘦,需帶皮吃,北方綿羊多,羊皮剝下可做皮襖,所以捨不得用來入饌。

吃羊肉帶皮,北方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浙江紹興一帶吃羊肉要吃帶皮羊肉。 作為紹興人代表之一的周作人為此寫過一篇帶皮羊肉的食事,周作人寫道:“在家鄉吃羊肉都帶皮,與豬肉同,閱《癸已存稿》,卷十中有云:‘羊皮為裘,本不應入烹調。《釣磯立談》雲:韓熙載使中原,中原人問江南何故不食剝皮羊,熙載曰,地產羅紈故也,乃通達之言。’因此知江南在五代時便已吃帶皮羊肉矣。大抵南方羊皮不適於為裘,不如剃毛作氈,以皮入饌,豬皮或有不喜啖者,羊皮則頗甘脆,凡吃得羊肉者當無不食也。……”

吃羊肉帶皮,北方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從一些現有的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查閱到,最早的帶皮羊肉吃法應該是從五代時期的江南就已經開始風行。源自南唐史虛白的《釣磯立談》,文中記載韓熙載出使中原,中原人問:“江南何故不食剝皮羊?”韓熙載說,我們江南生產綾羅綢緞,不用像你們北方人要用羊皮來做衣服。羊皮最後越來越貴,當然是捨不得吃了。還有個故事講帶皮羊肉。南宋大臣洪皓出使金國,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他寫過一本《松漠記聞》,其中記載,其實帶皮羊肉是金人用來招待貴客的:“金人宰羊但食其肉,貴人享重客,間兼皮以進。”同時,洪皓又說,金人時常請他吃飯,席間常有帶皮羊肉,還特意指出來說這是廚師效仿中國南方的做法。

吃羊肉帶皮,北方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帶皮羊肉多為山羊, 味膳肉瘦,如何做出一鍋好吃的帶皮羊肉,使羊皮食之脆軟而有回甘之味,一為白煮,二為紅燒,三為清燉。但做菜之門道貴在探究,創新。即可以默守陳規按照前人現有的規劃來做,也可以腦洞大開自行開發出新口味的菜品出來。

農曆新年到來之前,殺豬宰羊是農村裡的一場重大的活動,豬羊都為自由生養一年,留至臘月肉肥味美才來享用。

吃羊肉帶皮,北方人表示第一次聽說

附:紅燒帶皮羊肉做法

材料:帶皮山羊肉 料酒 胡蘿蔔 姜 花椒 幹辣椒 五香 桂皮 新鮮桔子皮 小茴香 香葉 豆蔻 鹽 生抽 老抽 冰糖

步驟:帶皮山羊肉清水浸泡一到兩小時,中途換水除血汙

如果時間緊,跳過一第一步,直接將帶皮羊肉加水倒入鍋中,加花椒料酒焯水

焯好水的羊肉出鍋沖洗乾淨

起鍋燒熱油,倒入姜花椒幹辣椒爆香倒入帶皮羊肉

加入鹽、料酒生抽老抽翻炒

倒入水蓋住羊肉為益,加入五香、桂皮、新鮮桔子皮、小茴香、香葉、豆蔻、冰糖、胡蘿蔔

大火煮開後後轉小火慢煨2-3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