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進入戰備狀態:俄烏衝突沒有贏家

乌克兰进入战备状态:俄乌冲突没有赢家

靈敏觀察

11月25日,在連接黑海和亞速海的刻赤海峽,俄羅斯海軍向經過此處的五艘烏克蘭海軍艦船開火,烏克蘭艦船被扣留,士兵被俘虜,衝突持續了5個小時。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隨後宣佈全國戒嚴30天,烏軍隊進入全面戰備狀態,烏政府還向北約、歐盟、聯合國安理會全面求援。

這是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以來,俄烏軍隊首次爆發面對面衝突。

刻赤海峽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塔曼半島之間,是黑海和亞速海之間的唯一通道。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半島歸屬烏克蘭,刻赤海峽則屬於國際水道。

2014年克里米亞通過公投入俄之後,俄認為刻赤海峽已經是俄羅斯領土,在2018年5月開通了連接塔曼半島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大橋,並開始檢查往來亞速海與刻赤海峽的商船。

對烏克蘭和西方來說,這是在強化對克里米亞的“非法佔領”,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而烏克蘭遇事就向西方求援的做法,在俄看來也“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以說,雙方都各自憋著一口氣,隨時要找機會發洩,問題只在於時機。至於為何在此時發生衝突,不外乎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普京和特朗普即將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上會晤,出於對特朗普性格的擔心,烏克蘭需要在此時刷存在感,以免在峰會上被出賣;二是烏克蘭明年3月將舉行大選,波羅申科連任前景不妙,因此需通過刺激俄羅斯來挑動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以此推高支持率,而宣佈戒嚴也可以達到推遲大選的目的,為自己爭取時間。

而俄羅斯選擇武裝回擊,一方面是普京的個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要在“普特會”之前展示俄羅斯的實力,為自己爭取籌碼。

關於此次衝突的起因,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烏克蘭方面稱,它已事先通知莫斯科,其海軍艦艇將在該地區航行。俄羅斯則否認收到通知,並指責烏克蘭艦艇沒有遵循相關程序,進入了暫時關閉的水域,未回答邊防人員問詢,也未對引航做出反應。俄羅斯一再要求烏克蘭艦艇駛離俄羅斯領海,但遭到無視,因此不得不開火。

憑這些表面說辭,自然無法對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判斷。但毫無疑問,俄烏雙方關係進入到新一輪的緊張狀態,而這對兩國都沒好處。

對於烏克蘭來說,它對克里米亞入俄深感憤懣、為此靠近西方尋求庇護是可以理解的,但西方畢竟不可能為了烏克蘭而徹底與俄翻臉,因此其對烏克蘭的支持是有限度的。

歸根到底,來自俄羅斯的壓力還是要由烏克蘭來承受。由於雙方實力對比太過懸殊,和俄羅斯對抗,烏克蘭肯定佔不到便宜。

俄羅斯雖表面上得勢,但長遠來看同樣得不到什麼好處。特朗普對意識形態不敏感,這一點本有利於俄羅斯突破制裁,但美國國內強大的反俄勢力和“通俄門”調查使得特朗普動彈不得。“普特會”本來是俄羅斯的一個機會,但在此當口和烏克蘭爆發衝突,為“普特會”的前景打上了問號。

總之,不得不說,此次俄烏衝突雙方沒有贏家。

□趙靈敏(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