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頭版刊發:聚焦第一要務 持續抓實“優環境”——開封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實踐路徑”新聞調研(中)

《河南日报》头版刊发:聚焦第一要务 持续抓实“优环境”——开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实践路径”新闻调研(中)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開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近3年來,開封在“放管服”改革上一路“開封”、自我革命:在全國首創“二十二證合一”“三十二證合一”,推行許可默認備案等50條商事制度改革,深入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多規合一、整體評勘,努力實現極簡審批、極速效率、極優服務、極嚴約束“四極”理念,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制度創新,讓“四極”理念落地生根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憂。開封以制度創新為主攻方向,在准入、準建、準營等關鍵環節,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開封目標,通過抓實“優化發展環境”這項基礎工作,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為實現“兩個高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開封希望,通過梳理涉企審批事項具體操作流程,建立涵蓋行政審批“全事項、全過程、各環節”相互配套協調的標準流程,努力讓審批“極簡”;通過倒查追究延誤責任,實現“極速”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本領,逐步建立企業對政務服務的事後評價制度,讓“極優”服務不再淪為一紙空文;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雙月通報點評例會制度,定期對違反公開承諾、破壞開封營商環境的單位和個人給予嚴厲懲處,做到“極嚴”約束。

今年前3個月,開封市委密集召開了全市轉型攻堅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和11個企業代表懇談會,出臺了《開封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在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建立了雙月通報點評例會、公開承諾等制度。

“企業落戶開封,是為開封發展作貢獻。當企業有事要辦,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讓企業辦得順利、辦得舒心,這個‘想方設法’,就是‘服務’精神的體現,也是幹部作風轉變的體現,政府部門就是要甘當‘店小二’,切實提升開封市營商環境軟實力和城市核心競爭力。”開封市委書記侯紅說,“讓‘四極’理念落地生根,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開封的新標識。”

在開封市優化營商環境雙月通報點評例會已發佈的4期通報中,第三方評估給開封市49個市直局委數據結果的最低分,由第一期的67分提高到第四期的79.94分,80分以上的單位數量由第一期的33個增加到第四期的47個。

“截至目前,片區註冊的企業數量是掛牌前的20倍,億元以上企業增加了104家,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形成。”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文興說。

制度創新和優化營商環境極大提升了企業投資和項目建設的便利化、自由化、快捷化,極大地激發了創業的動力。今年前三季度,開封全市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7.6%,達到25.6萬戶。

“越位”的政府權力“歸位”,讓便民措施落在實處

讓企業方便,政府就要讓權。這對不少部門來說,比割自己的肉還痛。從公開反對到軟磨硬抗,再到主動創新,既是博弈的過程,也是凝聚共識的過程。

以開封市不動產登記審批為例。為簡化審批流程,開封市撤銷了房地產產權產籍監理處、房地產交易管理處和城區房管所,將不動產權籍調查、不動產交易管理、不動產登記發證、不動產交易登記檔案管理及信息查詢服務等職能有機整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不動產登記中心,徹底扭轉了不動產交易登記“分頭管、分段批、多門辦”的局面。

“一方面削弱權力,一方面優化流程,新成立的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面清理各類審核服務事項,精簡優化登記流程,一律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和授權的‘證明’‘蓋章’。”開封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說。

經過改革,不動產登記申請要件由206項壓縮至94項,整體減少55%;對21項不動產登記事項按照“即時辦結事項”和“限時辦結事項”兩類分別梳理。其中,“即時辦結事項”5項,均實現“立等可取”;“限時辦結事項”16項,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

還有,比如一項10元的固定收費項目,以前也要單獨設一個窗口,給群眾造成不便。改革後,這一窗口與其他窗口合併,費用一併收取。“如果取消這10元錢收費,科室的人往哪兒安排?”相關部門的反問,讓人看到打破利益藩籬,還需從頂層設計入手。

陣痛過後顯生機。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其結果必將是釋放越來越多的市場紅利。

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開封的“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通過聚焦改革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開封讓“越位”的政府權力“歸位”,打破部門之間的利益藩籬,讓便民利民措施落在實處。

從老百姓最急、最難的事入手,大膽試、大膽闖

辦事繁瑣、辦事拖沓,一直是群眾詬病的焦點。

比如說,許多城市辦理房產過戶後,水電氣暖過戶要一家一家跑,辦下來至少也要十天半月。可在今天的開封,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暖過戶同步聯辦,20分鐘就能辦完。

同步聯辦,看著事不大,做起來不易。一個簡單的水電氣暖過戶涉及4個部門單位,每個都說數據不能共享。2017年10月,開封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實現一網通辦。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暖過戶同步聯辦這一創新舉措,從提出、設計到落地,僅用20天,刷新了“放管服”改革的“開封速度”。 “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就是我們改革的攻堅方向。涉及群眾利益的事,必須雷厲風行去辦。”開封市市長高建軍表示。

有蛻變,才有新生。在開封,各級黨委、政府把破解民生“八需八難”放在心上、抓在手中、盡力而為,只要有利於群眾辦事便利化,都大膽探索、大力推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次辦妥”的開封速度。一門集中、一口受理、“一網通辦”、一鏈監管、100%網上辦事……2017年,智慧政務服務開封模式在我省引領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風潮。今年,開封聚焦便捷辦事需求,破解辦事難,進一步升級在線審批平臺,形成高效率機制、提供高水平服務,著力打造“一次辦妥”政務服務品牌,開啟高質量便民服務新路徑。

“免費早餐”的開封溫度。11月25日6時許,在晉安路生活垃圾中轉站前,幾十位環衛工人拿著統一的飯盒,吃著免費的早餐,臉上掛滿笑容。“破解清掃難,關鍵在人。”今年春節前夕,開封市政府提出:“建立長效機制,讓‘免費早餐’常態化。”

“支出明細”的開封賬本。2015年、2016年、2017年開封市累計投入民生資金分別為188.9億元、215.5億元、239.6億元,同比增長均在11%以上,並致力做好當年“10項民生工程”和“50件為民實事”。

開封從老百姓最急、最難的事入手,推動“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實踐證明,“放管服”是一場攻堅戰,“優環境”必須久久為功,以永遠在路上的飽滿精神狀態,不斷提升服務的廣度深度,才能釋放源源不斷的改革紅利,匯聚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