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很“矮”但是也很出名的山,還是北京一個著名的景點!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景山前街,是咱們中國最矮又最出名的一座山,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的御苑。

公園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公園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點。景山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是北京城的最高點。站在山頂可俯視全城,金碧輝煌的古老紫禁城與現代化的北京城新貌盡收眼底。

景山的主要建築有:三座園門;祭祀孔子的綺望樓;五座峰亭;景山山後的壽皇殿;東側的永思殿和觀德殿以及護國忠義廟。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屬建築不僅是一座供遊賞的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停靈、祭祖、官學、躬耕、戲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佔地23公頃,園內松柏蔥鬱,遊人如織,是北京皇城內獨具特色的所在。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該處是個小山丘,名"青山"。據傳明代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明永樂年間,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稱的。

山上的五座亭子,為乾隆年間興建。當時山上叢林蔽日,鹿鶴成群,生機盎然,極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後果園"之稱。封建帝王常來此賞花,習箭、飲宴,登山觀景,是一座優美的皇家花園。

這個專門供皇室遊玩的一座山,到現代就成了一個遊覽景點。 景山於1928年正式對社會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對景山公園內的重點建築多次進行了修繕,鋪裝了山道和園路,1955年重新開放。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