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徵兵——靖國神社裡供奉著的中國人

2009年08月11日,上午9時30分左右,一輛大巴突然停在了日本靖國神社正殿前的大廣場上。從車上陸續下來50多人,他們在快要進入靖國神社之前排好隊,舉起“高砂義勇隊,靖國神社還我祖靈”的橫幅,高唱著《安魂曲》,浩浩蕩蕩地走向靖國神社的正殿。

他們是誰?為何到靖國神社示威呢?這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震驚世界的奇聞。

四十多年前,在印度尼西亞東部的摩羅泰島上,流傳著島上有野人的傳聞。

1974年12月29日,印尼政府組織了11個人的搜索隊,終於在密林中發現了一位正在劈柴的男人。

他不是野人,而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日本兵,叫“中村輝夫”。

瘋狂徵兵——靖國神社裡供奉著的中國人

然而,等到日本記者蜂擁而至後,才失望地發現,這個人並不是日本人,他的真名叫“李光輝”,中國臺灣人。

1943年,24歲的臺灣阿美族原住民李光輝,被日本軍隊編入“高砂義勇隊”,派遣至印尼,1944年,他在作戰中與部隊失散。從此,等待援軍的他。這一等,就是31年。

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什麼會出現在日軍的隊伍中呢?

這是一段珍貴的歷史視頻,內容是在日本的臺灣學生,到皇宮前舉行所謂“感謝”日本在臺灣徵兵的儀式。

作為日本當時的殖民地,臺灣人原本和朝鮮人一樣,沒有參加日本軍隊的資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急需一批適合叢林作戰的隊伍。這時候,日軍想起了“高砂族”的臺灣原住民。

高砂,在日本古籍中是“風景美麗”的意思。這是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對臺灣原住民的稱呼。1936年,當時的皇太子裕仁已經成為昭和天皇,為了討得天皇歡心,臺灣總督府便將臺灣原住民改稱“高砂族”。

瘋狂徵兵——靖國神社裡供奉著的中國人

但讓日軍真正記住“高砂族”,企圖為己所用的,卻是一場震驚世界的抗日事件?

(如有照片和影像,可以留白,然後鏡頭聚集這個對聯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霧社,入口公路左邊斜坡的觀櫻臺畔,豎立著一座高大石坊,名為“褒義坊”,石坊額題“碧血英風”,坊柱刻兩副對聯,分別是:

抗暴殲敵九百人壯烈捐生長埋碧血

褒忠愍難億萬世英靈如在永勵黃魂

這副對聯,記錄的正是一場震驚世界的抗日事件)。

1930年10月28日,臺灣南投縣仁愛鄉霧社,為紀念明治天皇的弟弟死於臺灣,在這裡正舉行 “臺灣神社祭”,在日本國旗緩緩升起之際,一隊人馬突然衝進會場,對日本人發起襲擊,殺死了包括日本警察、教師在內的一百多名日本人。

這,就是震驚日本當局與國際社會的“霧社事件”。領導和發動此次事件的,正是當地原住民首領莫那魯道。

事件爆發後,日方政府緊急動員大批武力進行反擊。原住民所擁有的武器僅僅是步槍、弓弩和長矛。而日軍使用的是機槍、飛機,甚至毒氣彈。然而,在原住民的頑強抵抗之下,這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役,依舊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最終,在另一部族原住民的助戰下,才艱難地取得勝利。

日本人這才發現,原住民居然如此善戰。

日軍討伐部隊長官 服部兵次郎大佐在報告中寫下:

“他們(原住民)的兇暴固然可恨,但若加以馴化培養,或許在緊急時,他們能在我軍的領導下,成為軍隊的一部分……”這一建議得到了時任臺灣軍區司令官本間雅晴的重視,在他1941年出征菲律賓之際,就專門申請徵派臺灣原住民出征。

1942 年1月16日,日本“總督府情報部”發佈《陸軍志願兵訓練所生徒募集綱要》,正式接受臺灣人志願從軍的申請,之後又改為強制徵兵制。3月,第一批由臺灣原住民組成的“高砂義勇軍”被派往菲律賓。此後,從1942年到1945年戰事結束,日軍總共分八個批次,徵調近2萬多臺灣原住民參戰。但是他們沒有軍階,除了給日軍打雜挑擔,他們承擔的幾乎都是高風險的任務。最後活下來的原住民士兵,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而那些不幸身亡的高砂義勇隊成員,長眠在馬尼拉、新幾內亞、拉哇魯的土地上。他們的靈位,卻和驅使他們參加侵略戰爭的甲級戰犯一起,被存放在日本靖國神社的大殿裡。

這樣的不幸,不僅發生在臺灣原住民身上。

1943年,臺灣被迫登記的壯丁達91 萬餘人, 76%的臺灣青壯年被迫從軍。1944 年,日本在臺灣強制要求凡18 歲以上40 歲以下的男丁, 除殘疾外, 一律分期入伍。

而在朝鮮,當時日本的另一個殖民地,早在1938年,日軍就開始在朝鮮募兵,1943年起,朝鮮國的男性只要達到一定年齡的都要參軍,朝鮮人也被日本拉入了生離死別的戰爭苦難中。

然而,日本瘋狂徵兵的最大受害者,還是日本人自己。

瘋狂徵兵——靖國神社裡供奉著的中國人

節節敗退的日軍,死傷越來越多,軍隊人數卻從1937年底的107萬增加到1945年的826萬, 無數日本中青年人,就是在車站循環播放的這首《歡送出徵士兵之歌》中,踏上了不歸之路。日本老兵東史郎曾描繪母親跟他告別的場景:"這是一次千金難買的出征。你高高興興地去吧!如果不幸被支那兵抓住的話,你就剖腹自殺!因為我有三個兒子,死你一個沒關係。"

但實際上,很多日本家庭,在戰爭中失去了所有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