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你想象的現金貸客群:53歲大媽,一年內註冊95家網貸平臺


超乎你想象的現金貸客群:53歲大媽,一年內註冊95家網貸平臺


2016年現金貸崛起的時候,連從業者都沒想到這種小額短期的貸款產品能這麼火熱,到了2017年,他們試圖歸納現金貸的客群畫像,認為這是一個規模在3000-5000萬,年齡在20-35週歲的年輕藍領群體。然而經過這兩年的爆發、壓抑、再興起,我們發現,現金貸的客群可能比你意識到的要大得多。

剛畢業的年輕白領為了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從花唄、白條這樣的分期產品“升級”到借唄、微粒貸這樣的在線信貸產品,進而接觸到別的網貸平臺,這對於現金貸從業者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對於現金貸最年輕的這一客群來說,職業的界限早已模糊,不管你是富士康工廠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還是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就職外資企業的高級白領,都可能是同一家網貸平臺的用戶,甚至有可能連貸款額度和利率都相差無幾。

然而當我們知道一位工作穩定、家庭美滿的53歲的中年婦女同樣也在網貸平臺泥足深陷時,仍然感到了震驚。

唐某,53歲,在一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城市某事業單位就職,丈夫經營一家小型企業,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在外人看來屬於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人群,所以當唐某向認識了二十多年的朋友提出20萬元的借款需求時,該朋友毫不猶豫就借給了她,甚至連用途都沒有多問。

但一年過後,唐某承諾的還款遲遲不能兌現,連利息都一直拖欠,此時該朋友也聽聞唐某不止問她借了錢,另外還向好幾個人也借了錢。該朋友懷疑起了唐某的經濟狀況,從90後女兒那裡得知有網貸平臺這樣的東西,詢問女兒能否查詢唐某是否借過網貸。

女兒託朋友找到了某消費金融公司的風控業務員,在提供了唐某的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等信息之後,查詢信息顯示,該用戶屬於高危風險。

在過去一年內,唐某註冊了95家網貸平臺,在77家網貸平臺申請借款,包括5家消費分期平臺、2家大數據金融平臺、2家銀行消費金融公司、15家P2P網貸平臺、9家小額貸款公司及大型消費金融公司、信用卡中心、銀行小微貸款等,可以說把市面上能借到錢的平臺都狠狠犁了一遍。

直到現在,尚有許多40歲以上的銀行從業者還不熟悉小額現金貸,難以理解這樣的產品也有市場,更不用說小康之家的中年婦女。

對於50歲以上、經濟狀況穩定的人群來說,現金貸不應該在他們的接觸範圍之內,他們也絕非現金貸的客群,但事實是,唐某已經成為了網貸“擼口子”大軍中的一員,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註冊、申請網貸。

當女兒將唐某的網貸查詢結果告訴媽媽之後,媽媽決定起訴唐某,因為她覺得,既然能在這麼多網貸平臺借錢,那唐某的經濟狀況已經糟糕到了一定地步,她需要及時止損,在別的債主之前先主張自己的權利。

該朋友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一般來說,初次接觸網貸的人,會傾向於正規、利息較低的網貸平臺,排在首位的肯定是借唄、微粒貸,其次是一些較知名的上市P2P平臺,比如拍拍貸、宜人貸旗下的產品,再次是一些規模較大、比較知名的現金貸平臺,最後,則是擴大範圍,只要能下款,什麼平臺都行。

而現金貸的客群食物鏈也正是這樣排列的,最優質的客戶被借唄、微粒貸搶走,剩下的給持牌消金機構及上市系P2P平臺,再次級的客戶才會流到別的網貸平臺,這樣的造成的後果就是,一個多頭借貸者,在陷入拆東牆補西牆的困境時,只能越來越沉淪。

因為一旦有了逾期,優質的平臺將不再通過他的借款審批,而他能借到錢的平臺只會越來越不正規,利息及手續費越來越高,能借到的金額卻越來越少,拆東牆補西牆永遠都補不完,最終借貸者很容易陷入絕望,只要是新出現的貸款平臺,都會去試一試。

53歲的唐某並不是中年現金貸使用者的個例。在浙江一家高級私立初中做生活指導的王某,今年42歲,最近她的同事和學生家長都收到了網貸平臺的催收電話,學校領導經過詢問後發現,王某在20個以上的網絡借貸平臺借款超過20萬元。

如果將現金貸的客群年齡上限從35歲拉至50歲,意味著現金貸的客群將從原來的5000萬擴大到一倍以上。而在今年年初,就有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現金貸的使用者人數已經超過一個億。在兩年之前還覺得在線小額貸款是個笑話的人們,現在可以發現,自己的周圍都是現金貸的借貸者。


在現金貸大爆發的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從業者們一邊狂歡,一邊警惕。他們最擔心的是,首先,客群就這麼大,客群開發完了無以為繼了怎麼辦;其次,共債危機,數個平臺都在同一個客群薅羊毛,羊禿了大家會不會一起死。

但所有的人都對監管擔心的“系統性風險”嗤之以鼻,因為現金貸的客群就這麼點,大幾千萬,借貸數額又小,整個行業的借貸總額就這麼點,還都是循環的,跟房貸及銀行的企業借貸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至於共債風險,在2017年7月,新流財經聯合大數據公司做過統計,當時的數據是:15天之內,同一借款人在多個平臺申請借款的比例在20%以上;當時的業內人士則認為具有多頭借貸行為的借貸人佔整個客群的50%;業內觀察到的情況為,多數人同時在3-6家網貸平臺借款,借款平臺數量最多的也不過是9家。

現在看來,從業者對情況估計得過於樂觀了。僅從上文提到的唐某和王某的情況來看,她們成功下款的平臺就超過了20家,而且現在現金貸產品跟以往不同,期限更長,額度更高。

前兩年,現金貸產品額度多為500-3000元,借款週期在7天到30天,而現在的現金貸產品,基本超過5000元,期限也短則6個月,長則24個月,意味著借貸人群和借貸規模的雙擴大,也延長了風險暴露的時間。

由此看來,現金貸在監管重拳整治之下,非但沒有偃旗息鼓,還換了一種方式捲土重來,並且風險更大。在現金貸產品的助推之下,我國恐迅速完成從儲蓄型社會到消費型社會的轉變,全民欠債的時代將很快來臨。

本文為新流財經專欄作品,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流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