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廳的“神操作”,動了社會公平的壓艙石

浙江教育廳的“神操作”,動了社會公平的壓艙石

浙江教育廳的“神操作”,動了社會公平的壓艙石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浙江省教育廳新上任的黨委書記所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道歉。此時距他的前任被免職,只過去了短短的兩個小時。

即使在挑剔的人看來,陳根芳代表省教育廳和省考試院所做的道歉,也是值得稱道的。道歉信中說,英語科目考試加權賦分這一行為“不公平、不合理”,挫傷了考生的奮鬥熱情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損害了高考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加權賦分取消,恢復原始得分,省教育廳和省考試院表達“深深的歉意”。

要想理解這一新聞事件的前因後果,並不是很容易的事。咱們姑且簡要回顧一下。按照浙江省高考的改革方案,英語科目考試一年安排兩次,考生可以選用其中較好的成績,而且成績兩年內有效。今年11月份的考試結束之後,據說有部分考生和家長反映,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了解決兩年的考試難度不一的問題,浙江省教育廳和考試院做出了對今年部分試題“加權賦分”的決定。大概意思是,給部分題目多一些“權重”,答對的考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得分。

這個做法貌似更加公平,但出乎意料的是,通過“加權賦分”的神操作之後,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後果。

平時成績好的考生,高考分數反而低了,有的考生則出現了得分和失分相加超過滿分的現象,有的考生作文甚至得了負分。這亂糟糟的景象,不僅引起了考生和家長的強烈不滿,也招致了輿論的批評。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決定成立由省長牽頭的調查組進行調查。結果很快出來了,“這是一起決策嚴重錯誤造成的重大責任事故”。處分也很嚴厲,教育廳黨委書記和考試院黨委書記被免職,考試院兩名官員被立案審查。網民對此評論說,“效率真高,措施真狠”。

作為一個局外人和觀察者,我有什麼感想呢?首先就是覺得,時代真的不一樣了。放在過去,這算多大的事兒啊,就說是決策失誤,改過來就是了,還須得廳長這麼大的幹部辭職嗎?但是這一次,浙江省的調查組直接把底細都抖出來了:教育廳負責人不能正確履行職責,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個人決定了事關全局和穩定的重大問題;省考試院有關負責同志在院長辦公會多數人持不同意見的情況下,仍然違規通過和執行了加權賦分的錯誤決定。

也就是說,在事關眾多考生前途和命運的問題上,在公眾最為關心的教育公平問題上,有的官員仍然拍腦袋決策,一個人說了算,有的官員則依然奉行“唯上不唯實”的官場作風,對主管的公共事務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而在這種長官意志和唯上作風的“合謀”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被置之腦後,導致了荒謬的結果。這些人受到嚴厲問責,實在不能說是冤枉。

浙江對加權賦分的事情用重典,和輿情有一定的關係,但更主要的是表達了對教育、對民眾關切的高度重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壓艙石,人們對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都相當敏感。如果不是太健忘的話,應該還有人記得湖南耒陽化解大班額所帶來的風波。耒陽試圖把部分公辦學校的學生分流到民辦中學去,但由於兩者對接太過突兀、學費相差大、民辦校舍存在環境隱患等原因,當地一度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浙江對英語科目加權賦分的做法,在決策程序上嚴重錯誤,具體做法又非常不科學,是典型的行政亂作為。在它可能影響穩定之前,就做出強有力的糾正決定,體現了主政者的勇氣和決斷。

浙江等地據說一直走在高考改革的前列。既然是改革,總會有所調整,總會對人們的利益有所觸動。我不是教育領域的行家,不敢對具體的改革方案說三道四。

但是多年觀察下來,有這樣一個印象,凡是改革方案做得一般人看不懂的,效果往往不會太好。就說加權賦分吧,我把公開報道中所有的相關內容都學習了一遍,甚至耐心地看了所謂的“動新聞”,但最後也沒完全弄明白,這個“槓桿”的真正作用是什麼。看不懂的東西有個好處,它會設置一個屏障,讓專家之外的人群不敢輕易置喙。但它同時又類似於“空氣開關”,遇到風吹草動就容易跳閘,釋放出大量焦慮。怎麼把方案設計得平易近人一點,讓改革更靠攏人們的常識、更貼近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渴望,是設計者尤其需要考慮的事。

高考計分的一場烏龍,讓多名官員去職、讓考試院的兩位官員受到立案審查,這讓人想到一些非常遙遠的事。教育與人才選拔,歷來總是那麼牽動人心。而氤氳其中的那種普遍的緊張感,也不免讓人心生感慨。怎麼才能讓大家不那麼緊張呢?也許只有一個辦法,把教育事業辦得更好。

浙江教育廳的“神操作”,動了社會公平的壓艙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