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動駕駛人才滿中國跑,卻鮮見領頭羊谷歌Waymo的技術大牛

自動駕駛的熱潮在國內興起了很久,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除了初創公司,還包括BAT這樣的大公司,還有產業鏈的上市公司等等。行業的興起,帶動的自然是對人才的渴望。

美國作為全球人才的集中地,自動駕駛的兩大領頭羊:Waymo和特斯拉都是美國公司,美國也成為了中國自動駕駛公司挖角的重點區域,華人更是重點目標。

公司嘛,挖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特斯拉了,堪稱中國自動駕駛行業黃埔軍校,其次還有國內自動駕駛的早期玩家百度美國研究院。

特斯拉自動駕駛人才滿中國跑,卻鮮見領頭羊谷歌Waymo的技術大牛

無論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還是大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或者造車新勢力的自動駕駛部門,都以擁有來自硅谷的人才,作為公司的“賣點”。這裡的賣點,包括了吸引更多人才、吸引更多資本、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等等。

投資人看到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BP中,如果創始人或者技術負責人是硅谷出身,在特斯拉或者百度工作過的,會格外的看重一些,當然了,感覺也是從最開始的眼前一亮,到現在的爛大街也就那樣的演變過程。

另外,這樣的人才,還可以作為公司的宣傳點,甚至,有公司在招攬了這樣的人才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往外宣傳。但是,也有不少公司從硅谷挖回來的人才,其實是個金疙瘩,甚至是踩雷嚴重。

獵頭也往往會根據僱主的要求,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往這些自動駕駛相關的公司,包括初創公司和大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輸送來自上述公司的人才。基本上,百度的人才被挖空了,特斯拉的人才流失嚴重,Waymo的人才卻很少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等等,都說自動駕駛的領頭羊是Waymo,為啥沒有看到Waymo的影子,他們家不是剛剛推出了首個服務人類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麼。咋不見挖Waymo的人呢?

是獵頭接觸不到Waymo的人?當然不是。即便挖不到外國人,中國人才是更好的選擇呀!據瞭解,Waymo裡面的華人技術不在少數,帶頭人也是有的,為啥就很少看到Waymo的人出來創業,或者是被挖角呢?

對所有人來說,跳槽與否,無非就是幾個考慮:一、收入水平;二、發展前景;三、工作環境。更具體的說法,就是合適的職位、合適的平臺和長遠的激勵。對於Waymo的人才來說,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01 收入水平

一般來說,對於技術大牛而言,收入構成分為工資性收入和期權收入。

就工資性收入來說,Waymo的待遇是很好的。因為Waymo的前身是谷歌X實驗室的無人車項目,2016年穀歌架構調整後,獨立與谷歌成為姐妹公司,隸屬母公司Alphabet。

Alphabet(谷歌)作為世界上Top 5甚至Top 3的科技公司,有著源源不斷的營收和利潤,按照Alphabet最新的18年Q3財報,總營收337.40億美元,淨利潤91.92億美元。

這僅僅是一個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哦,支撐Waymo這樣的長線項目當然不在話下,Waymo給技術人才的待遇也是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國內某大廠,開出了百萬美金年薪的水平,Waymo的華人技術大咖都是不為所動。

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一點,就是期權收入。Waymo在2016年獨立了,獨立的好處在於公司可以為員工做更為激進的期權激勵,按照最新的期權激勵方案,估值僅僅是跳樓價的“四五百億”美金。

現在市面上Waymo的估值,摩根士丹利給的是1750億美元的估值,最接近交易的是大眾CEO Herbert Diess提議137億美元收購10% Waymo股份,但被董事會否決。相信Waymo單獨融資的時候,孫正義千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會撲上去,就不知道Waymo給不給機會。

02 發展前景

Waymo裡面的技術大牛,能被國內看上的,都是融資規模不小的公司初創公司,或者是大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崗位和薪資都是相對open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Waymo的人才還是不願意呢?這裡面就是發展的問題。

從技術上看,Waymo作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領頭羊,公司的整體技術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這也是他們能給看上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現在的技術水平,離商業化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雖然Waymo推出了首個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軟件Waymo One,其實,還是小規模的商業化摸索階段。Waymo的CEO John Krafcik也表示,在商業化的過程,還有很多的技術細節和服務細節需要完善。

對於在Waymo的人才來說,其實,並沒有完整的經歷自動駕駛從0開始,到真正商業化的過程,實際上,整個行業都是沒有的。但是,Waymo是最接近的一個。

與其到外面去嘗試新的機會,即便是有機會做負責人,還是不如留在Waymo,完整經歷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到商業化的過程。況且,外面的機會,初創公司基本是九死一生的格局。大公司的話,Waymo真正商業化了,更需要有這樣完整經歷的人才。

03 工作環境

這裡面的工作環境,更多的是工作文化環境。

被看上的在Waymo工作的華人,都是讀書時候的精英,然後到國外留學,並且在Waymo工作多年,這樣的經歷,讓其更適應國外的工作文化環境。

雖然說,很多初創公司或者大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都是著硅谷的血緣關係,但是,其管理方法、公司文化,還是與國外公司有著較大的差異,能不能很好的磨合,也是這些技術大牛需要考慮的。

被視為華人硅谷之光的陸奇,曾經以二號人物的身份加入百度,並且一手打造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但是,也僅僅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被迫離開了。陸奇這樣級別的人才,在百度這樣的職位,都難免會出現文化牆的問題,當然了,除了文化牆,陸奇的離職還有深刻的原因。

至於工作地,雖然有部分公司都在硅谷設立了辦公室,但是,長期兩地辦公,實際上是無法真正融入一家公司的,尤其是高管,更是沒有辦法去融入核心圈層,偏居一隅的感覺會格外的強烈。

當然了,有著一方諸侯的心思,並且計劃獨立的就另當別論了。類似蔚來汽車剛離職的北美CEO,把NIO USA打造成獨立王國,技術不與國內共享,甚至拿出造車的demo出去融資。這樣的事情,在後面估計也很難發生了,國內公司也會做預防。

總得來說,就是Waymo現在的待遇、發展前景和工作環境都讓這些華人技術大牛很舒服,所以,國內的公司就很難挖得動了,甚至華為、阿里L4負責人的職位,都很難打動Waymo的技術大牛。

至於為什麼特斯拉人才流失嚴重,可能是因為特斯拉的待遇、平臺都要比Waymo要差一些,技術路徑雙方也有區別。特斯拉的計算機視覺方案比Waymo的激光雷達方案,更為便宜和更利於量產上車。這對於國內的公司來說,很重要。

那麼,是否Waymo就不會成為自動駕駛的“黃埔軍校”呢?這個問題,時間會給出來,多久?三年不短,五年不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