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AI,又一次科技革命?

“互聯網+是這兩年非常火的一個科技概念,隨著個人和企業接入,互聯網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挖掘出人們常說的"價值"呢?”


雲+AI,又一次科技革命?

如今,"雲+AI"開始出現技術融合,讓數據價值得以實現,從而推動數字化轉型、數字中國、中國製造2025等願景的實現。

雲是源動力,AI是"武器"

雲計算和AI都是近些年的科技熱詞,但談到各自的影響上,遠不及"互聯網+"對於人們帶來的衝擊,但"雲+AI"為什麼就會成為下一個科技爆點呢?

首先我們先看下,什麼是雲計算?被用來解釋雲計算最多的例子就是,雲計算就像我們常用的"水、電"一樣。雲計算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

但光有”電”有價值嗎?如果沒有電燈、電車、電視等電器,電的價值是什麼?更多的也就是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現象,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說,電(閃電)更是一種危害。雲計算廠商們爭奪市場份額也不是隻是為了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力,因為在開放的市場上,雲的獲利空間真的不是很大。

雲+AI,又一次科技革命?

雲廠商們看重的是雲市場背後強大的應用前景,比如雲和餐飲、出行等應用已經非常火爆了,美團、點評,滴滴、摩拜等都是像電的一些應用。但這個時候就像電氣時代的初期階段,現在也只是雲應用的初級階段。

"雲+AI",則是通往雲計算應用的下一階段。"雲+AI"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雲和AI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關係,雲計算強大的算力讓AI得以更精準的服務,AI則讓雲可以提供更深層次的落地。可以說,雲就是AI的動力之源,而AI則是雲落地的"武器"。

雲不再是挑戰 AI的挑戰在哪裡?

雲+AI的落地難點是什麼?其實挑戰更多的是來自AI。

雲就像發電廠,電廠我已經建好了,未來只是保持一些技術上的更新基本上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當然也不排除雲計算領域有革新技術的出現。但是短期內來說,雲的挑戰並不多,而主要挑戰則來自AI方面。

第一:數據隱私成為AI落地挑戰,數據隱私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

個人方面 ,如今採集數據的設施應用,能夠採集很多信息,例如用戶的指紋、心跳等,甚至還可以瞭解用戶的生活習慣,智能系統掌握了個人的大量信息,甚至比自己更瞭解自己。這些數據如果使用得當,可以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但非法使用某些私人信息,就會造成隱私侵犯。

企業方面,對於AI來說,數據越多越能體現AI的價值,但是對於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特殊行業,例如醫院,銀行,很多數據是很難得到共享的,各家都有各家的數據庫,但是卻幾乎很難對外開放,這也讓AI在醫療、金融這些領域落地難。

第二:是人工智能還是人工“弱智”?

目前,很多廠商都已經開始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方案中加入了人工智能,目前比較常見的AI應用有智能音箱、智能機器人、語音助手、AI拍照等等。

但說實話,我一直不認為這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種人為的操縱來展現智能的行為。人工智能演示的各種“翻車”事件時有發生。

雲+AI,又一次科技革命?

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

在最近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在現場演示新品藍牙音箱,結果失敗。雷軍:"三個木叫什麼",小愛:"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雷軍:"125加357加567等於多少。"小愛:"……"。現場接連大笑,儼然成了"車禍現場",真叫人哭笑不得。

當然,翻車事件其實很多,這裡就不一以列舉。但我想說的是,目前幾乎所有公司的人工智能還處於"弱智階段",人工智能需要進一步進化。

第三:垂直生態的深度

生態是目前談論很多的話題,雲計算之前也再談,如今AI也需要談生態,生態就是可以滿足用戶方方面面需求的閉環產品圈。這些生態夥伴之間需要"化學反應",從而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如果沒有生態,AI很難落地到真正的應用中去。要想做好AI,需要充分的擁抱這個生態圈。

哪些領域會率先落地“雲+AI”?

目前來說,”雲+AI”真正落地異常艱難,例如無人駕駛汽車。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雲+AI”開始出現在一些對AI精準度要求並不是很高的領域,通過在這些領域的不斷驗證,這些領域未來很可能是“雲+AI”落地的突破口。

智能家居

在京東、淘寶等商城中搜索”智能家居”,我們能搜到很多個品牌,包括美的、海爾等巨頭,以及歐瑞博、綠米等創新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嵌入到各智能家居設備當中去。雖然目前來說還有待完善,但是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家居領域的應用前景,未來率先落地的幾率非常大。

雲+AI,又一次科技革命?

智能語音

從"微軟小冰",到蘋果"Siri"、小米音響,人工智能在語音交互方面一直在不斷進步,尤其在各種設備聯網後,在設備與"人"和"物"的交互模式上,眾多廠商開始聚焦智能語音交互,使得人機交互更加自然。吳恩達曾表示,語音技術的成熟將提升物聯網的智能化連接,通過語音指令進行直接操控,提升人們在移動時代的智能生活體驗。

智能機器人

我們能從各種展會以及電視上看到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最近,甚至在銀行中,智能機器人也開始充當起智能客服的職責。隨著"中國製造2025"持續推進, 智能機器人將得到快速發展。未來,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將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的關注重點。

智能樓宇

科技的發展,推動著各行各業的變革,樓宇行業也不例外。智能化樓宇不僅僅是對於想擁有高質量生活居住者的需求,更是未來新樓宇開發的新樣板。隨著智能化的普及,智能樓宇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並已經成為現代化住宅社區的標配,智能樓宇將成為未來開發商的又一推廣亮點。

其實,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陸續應用在各行各業,各種設備以及各種服務,都將嵌入AI技術,但是目前來說,"雲+AI"的真正落地實現還有一段距離,但相信隨著AI技術的進步以及信息科技的發展,雲+AI將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但值得注意的是,雲計算行業跟水電行業又有不同,水電行業如今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度的生態環境,產品的創新流程非常完善,提供水電的廠商不用再推進產業的創新。而AI的落地必須要有云計算廠商的參與,雲計算廠商要利用其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構建生態,引領發展,才能最終帶動和促進AI行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