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暄:勝不驕,敗不餒,體育世界不只有冠軍

在剛剛結束的瑞典公開賽上,日本18歲小將伊藤美誠先後擊敗國乒三大世界冠軍丁寧,劉詩雯,朱雨玲,奪得了女單冠軍。賽後伊藤美誠在接受採訪時豪言,將奪取東京奧運會金牌。

對於此次伊藤美誠奪冠,劉國樑的哥哥劉國棟也發微博評價稱,日本打法已經不落後了,但是隻要中國隊嚴陣以待!相信一定可以延續輝煌!看到結果,有些人驚訝,有些人氣憤,但更多的人表現出的是理性與淡然。藝人傅首爾曾在《奇葩說》上講道:“人都是起起落落,失意時給別人捧捧場,得意時聽聽別人的掌聲,人生海海,又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說起此次中國女乒負於日本,很容易聯想到1994年的亞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決賽,當時備受看好的鄧亞萍1比3負於日本選手小山智麗,這也是鄧亞萍賽場上唯一的遺憾。不過,在鄧亞萍看來,失敗不是打擊,而是更上一層樓的不懈動力。

鄧亞萍用勤奮、努力與執著克服了自身條件的不足,並以勇敢拼搏的精神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正因如此,才獲得了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的讚賞,更被其譽為奧林匹克精神有力的詮釋者。

足球世界盃之所以精彩,不只因為桑巴軍團球技精湛,亦非德意志戰車如何鐵血,更非似梅西、C羅等球星效應,而在於參賽各國風格各異,比賽過程緊張激烈,最終結果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正所謂足球是圓的,賽場瞬息萬變,縱是強隊亦免不了在弱旅面前“折戟翻車”,即便實力不濟,只要全隊上下拼盡全力展現鬥志,不論輸贏都能贏得尊重與掌聲。

這不只是足球的魅力,更是體育精神之所在。在愛因斯坦堅持體育鍛煉、林丹連連獲得世界冠軍和雷·尤瑞命運改變的故事中,不僅彰顯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口號,更展示了拼搏與進取的體育精神。

說起體育精神,1957年11月29日,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面對已經76歲高齡但卻依然面紅身健的馬約翰時表示:“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1964年1月,在慶祝馬老服務清華五十年的大會上,蔣南翔又一次表示:“把身體鍛鍊好,以便像馬約翰先生看齊,同馬約翰先生競爭,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在蔣南翔看來,體育精神不但能增強人的體質,更能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和毅力。也唯有健康的體魄,方能讓經驗豐富的老年人發揮餘熱、盡展才華、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從奧運賽場上的摘金奪銀到生活中的全民健身,從專業訓練、職業比賽到興趣愛好、民間賽事,從過度追求健兒們沉甸甸的金銀銅牌到關注他們獎牌背後那些刻苦訓練與鮮為人知的付出與努力過程……體育已然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與精氣神兒。它不僅帶給了我們健康的身體、優異的成績,還塑造了我們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奮鬥精神,更培養了我們敢為人先、不甘落後、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人生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敗一時給別人鼓鼓掌,乒乓球的世界不只有金牌,體育的世界亦非只有冠軍,中國女乒,勝不驕,敗不餒,這才是應有的體育精神,也是我們尊重與樂見的健兒表現。再接再厲、愈挫愈勇,相信中國女乒必將能繼續為國爭光,續寫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