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貨幣政策是去槓桿的“同盟軍”

毫無疑問,去槓桿與貨幣政策關係密切。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再加上現在更加強調精準滴灌,槓桿率也就降下來了。筆者認為,現在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結構性去槓桿的“同盟軍”。這一方面有助於結構性去槓桿的深入展開,也有助於提高貨幣政策的整體效應。

當前去槓桿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所以去槓桿的政策也需要進行適時調整。今年4月2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結構性去槓桿”首次被提出。這意味著,去槓桿成為了一項“定向”任務。

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在貨幣政策方面,此次會議強調要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要進一步增強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做到鬆緊適度,重在疏通傳導機制,並且首次提出要“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強監管的關係”。

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是結構性去槓桿的重要含義,也是處理好與經濟穩增長之間關係的基礎所在。

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實施,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對確有必要、關係國計民生的在建項目,統籌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合理融資需求,推動項目順利建成,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防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影響社會穩定,有效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這可以看作是對貨幣政策在穩增長與去槓桿、強監管中所發揮作用的更高要求。

防範金融風險是貨幣政策當仁不讓的義務。同時,貨幣政策發力結構性去槓桿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在今年6月19日A股市場出現大幅調整之時,央行行長易綱就表示會“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在今年10月份舉行的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易綱再次強調,去年和今年中國整體槓桿率已經平穩,不再快速上升。他指出,央行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推出其他工具,向金融體系注入的流動性是適當的,槓桿率水平將繼續保持穩定。

現在貨幣政策的施力點是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穩定,在形成政策合力的同時,也要防止政策疊加,也就是推出的政策或使用政策工具不能過頭。

在今年已經4次降準的基礎上,還有一些機構在揣測央行會繼續降準,但央行卻於今年12月19日創設了更加精準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這一工具,同時提供了15個基點的優惠利率。

央行提出,TMLF的推出可以為大型銀行提供較為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增強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信貸供給能力,降低融資成本,還有利於改善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筆者認為,央行的這一動作再次表明,即便是推出的致力於服務於實體經濟、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貨幣政策工具,也要站在結構性去槓桿的角度進行考量。結構性去槓桿是一項長期工作,貨幣政策的“同盟軍”角色也會一直扮演下去。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