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大油服被迫斷臂求生!員工銳減、股價暴跌,它到底怎麼了

從擁有7萬多員工到只剩下2.8萬人,從成為石油界頂級巨頭到股價跌幅超過99%。隱匿在石油大公司光鮮背後的危機,誰人能懂?

面對著依舊挑戰重重的石油行業,即便是世界頂尖的大型企業,也不得不選擇斷臂求存,應對尚未離去的行業寒冬。

2018年12月17日,全球知名的油服巨頭——威德福國際(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發佈公告,已簽署協議,以5000萬美元價格將其地面數據錄井業務,出售給Excellence Logging公司。

這筆交易意味著,威德福將正式退出地面數據錄井市場。在油氣技術服務領域,威德福曾是全球第四大的巨頭,其開展地面數據錄井業務已有多年時間,對於這家有70年發展歷史的油服公司而言,做出這樣的抉擇無疑是艱難的

全球第四大油服被迫斷臂求生!員工銳減、股價暴跌,它到底怎麼了


◆◆◆

油服巨頭斷臂求存


威德福此番簽署協議出售地面數據錄井業務,距離其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退市警告僅有3天時間。

受業績持續不景氣的影響,在今年,威德福的股票跌到了每股1美元之下,目前還跌到了每股僅0.36美元的超低位,相對於其在2008年的高點跌幅超過99%

更糟糕的是,威德福出現了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股價平均收盤價低於1美元的狀況,這意味著威德福不能滿足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平均股價標準。

因此在12月1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向其發出通知,如果不能夠在6個月內將股價升至1美元以上,將對其作退市處理

威德福當即表示,將繼續執行其此前提出的

全面轉型計劃,並將其2019年的運營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較2017年提高10億美元,以重新達到監管要求。此外威德福還表示,為此可能會採取一些其它措施,例如反向股票分割。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截止2018年第3季度,威德福的長期債務已達到76.26億美元之高

高債務、低股價、低油價,很顯然,斷臂求存,已成為威德福為數不多的選擇。威德福也表示,地面數據錄井業務出售的淨收益,將用以減少債務。

實際上,威德福大刀闊斧的業務剝離早已開始。在過去一年時間中,出售了不少大型資產。

在2018年第三季度,威德福以2.875億美元價格,出售了其國際鑽機業務。這筆業務包括了31臺鑽機,涉及的僱員也高達近2300人。

在2018年第四季度,威德福又以2.05億美元價格,出售了其實驗室和地質分析業務,其相關的員工、合同也一併剝離。

此外,在2017年,威德福還以4.3億美元價格,將其與斯倫貝謝成立的壓裂合資公司的股份讓出。

這一合資公司曾被業內認為是可以和哈里伯頓在壓裂市場上一爭高下的競爭者。在美國頁岩油市場火爆復甦之際,威德福的退出,對其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

過山車式的起落

從威德福近年來的發展軌跡看,除了來自油價暴跌的巨大打擊,此前業務的過快擴張,也是其當下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威德福2005~2017年的營收變化可以明顯發現,從2005年起,伴隨著國際油價的火爆上漲,威德福進入了一個極為高速的發展期。

在2000年,威德福的年營收不到20億美元,而到2013年的頂峰時期,威德福年營收達到152.63億美元。短短13年時間,其年營收增長近7.6倍。

此期間,威德福不僅開展了多次大型收購,也在不斷興建基礎設施,擴大市場。

例如在2005年,威德福斥28.8億美元巨資,收購了Precision鑽井服務公司的能源業務和國際鑽井業務。這筆收購資金,相當於威德福當年營收總額的65%,足見其擴張雄心之大。

在2009年,由於在俄羅斯市場的巨大突破,威德福還斥資4.5億美元,收購了俄羅斯TNK-BP石油公司旗下油服公司的股份。

在這種猛烈擴張之下,威德福的資本密集度過高問題實際早有體現。但處於對石油市場前景的看好,威德福依舊保持了快速擴張戰略。

在2010年,威德福就曾向外界表示,公司已意識到了資本密集度過高的問題,但仍覺得這是有必要的。

威德福當時還表示,在擴建基礎設施和收購技術方面已進行了大筆投資,這些投資將成為未來公司健康增長的平臺。

但在規模大幅擴張後,規模似乎並沒有為威德福帶來競爭優勢。翻閱威德福歷史財報可發現,從2010~2017年這8年間,威德福有7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全球第四大油服被迫斷臂求生!員工銳減、股價暴跌,它到底怎麼了


即便是在2012年和2013年油價高企這兩年,威德福依舊分別出現了7.78億美元和3.45億美元的鉅額虧損。

究其原因,雖然威德福規模龐大、業務繁多,但似乎並沒有統籌好各種業務之間的協同,其不同業務的市場表現參差不齊。一些缺乏競爭力的業務,反而形成拖累,讓其債臺高築。

尤其在近幾年的油價低迷時期,威德福的非核心業務面對低迷的市場毫無招架之力。在油價行情最艱難的2016年,威德福營收不僅跌回了十年前水平,淨虧損更高達33.92億美元。

◆◆◆

迴歸專注

值得注意的是,威德福並非唯一一家面臨類似困境的油服公司。

在2017年,同樣身為前世界十大油服裝備公司之一的Seadrill,就因為近100億美元的債務和低於1美元的股價,走到了破產邊緣。

Seadrill從2005年開始的快速擴張和油價寒冬後的業績斷崖大跌,幾乎和威德福如出一轍。而全球範圍內和威德福及Seadrill有著類似經歷的油服企業,難以計數。

這種大起大落的結果,不禁引人發問,面對大起大落的市場週期,油服企業未來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發展模式?

曾幾何時,全球油服行業有著斯倫貝謝、哈里伯頓這樣極為成功的油服巨頭,其發展模式引發了眾多油服公司的模仿。

例如作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斯倫貝謝,從測井業務開始起家,近百年來不斷通過業務併購,實現業務向鑽井、完井、生產、地質、軟件等領域的橫向擴展,依靠“大而全”的一體化油服業務雄霸全球。

“大而全”的模式,不僅能夠讓油服企業不同業務形成協同、佔據市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備受油服企業認可。

受這種模式的影響,很多發展中的中小型油服公司,也把成為“大而全”的一體化油服公司當成了自己的目標。

但2014~2018年期間,油服巨頭們的表現暴露出,“大而全”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縱觀全球,威德福可謂是發展“大而全”一體化模式最成功的油服企業之一。創立於1948的年威德福依靠在套管固井工具方面的創新技術起家,多年來也通過一路併購實現壯大,形成了鑽井、完井、生產、井下等諸多業務。

威德福也一度成為了全球規模僅次於斯倫貝謝、哈里伯頓和貝克休斯的油服公司。即便是在2018年,威德福仍舊在90多個國家開展有業務,全球辦事機構超過710個。

如今,威德福也顯然意識到了其無法掌控“大而全”的局面。迴歸專注,或許能助其殺出一條血路。在2017年威德福也提出新的戰略,剝離業務,減少負債,並聚焦核心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密集剝離業務,威德福也在積極強化其傳統優勢業務。例如在2018年,威德福就引入當下熱門的人工智能技術升級其優勢技術產品,推出了新的服務。

即便是威德福這樣的巨頭,在猛烈擴張之後也不得不選擇退守。是追求“大而全”還是“專注”?接下來,這是油服企業們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

2019年的油服市場會好起來嗎?


威德福的退守也在宣告,油服公司在過去十幾年追求“大而全”的浪潮儼然已經落幕。未來一段時期,油服公司更加專注和專業於某項服務,更可能成為一種主流趨勢。成為某個領域的獨角獸,這可能才是油服公司未來長存的根基。

從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發展形勢來看,油服公司更加專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從2018年上半年國內外主要油服公司業績看,油服行業依舊如履薄冰。不僅還有油服企業處於虧損狀態,而且盈利的企業,盈利幅度也普遍有限。

2018年上半年國內外主要油服公司淨利潤(淨虧損)情況:
斯倫貝謝: 9.55億美元哈里伯頓: 5.57億美元BHGE: 5100萬美元威德福:-5.1億美元石化油服:4.01億元中海油服:-3.75億元煙臺傑瑞:1.85億元安東石油:8500萬元中曼石油:1.04億元

基本可以斷定,2019年,油服市場的一場廝殺將在所難免,因為2019年全球油氣行業的投資,預計還難回到2014年的水平。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最近發佈的一份預測稱,2019年全球油氣投資將達到4250億美元左右。

雖然這一數字較2016年和2017年的4000億美元相比有所提高,但仍舊遠低於2014年7700億美元的水平。諸如BP、道達爾之類的石油公司也多次公開聲明,對於未來的投資要保持自律和謹慎。

此前來自挪威的能源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也發佈預測稱,全球油田服務業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市場低迷前的水平。這意味著,油服公司們必須學會和嚴峻的市場形勢長期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