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日報」市中院推動司法改革惠民生

「苏州日报」市中院推动司法改革惠民生

(《蘇州日報》2018年1月10日A04版)

去年6月,市中級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全國示範法院,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中級法院。

去年7月,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獲評全省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一等獎,受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乃翔的批示肯定。

改革勁風起,揚鞭馬蹄疾。過去一年,全市法院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改革目標,積極主動作為,以改革促創新、求公正、提公信,亮點紛呈。

堅持“入額必辦案” 讓優秀審判資源迴歸主業

在吳中區曾經發生一起“路怒”司機殺人案。當天上午,被告人張某駕駛小轎車與曹某駕駛的貨車互不相讓發生糾紛。被告人張某持鋼管上前毆打曹某及其妻子楚某,造成曹某因顱腦傷不幸死亡,楚某受重傷。去年6月26日,市中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徐清宇坐堂問案,擔任合議庭審判長。

院庭長辦理重大疑難案件,是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去年,全市法院落實“入額必辦案”要求,讓進入法官員額的院庭長迴歸辦案一線,充分發揮院庭長作為資深法官富有審判經驗的優勢,辦理“硬骨頭”“老大難”案件,大大提高了全市法院司法公信力。去年,全市法院院庭長擔任審判長或主審法官,人均審結案件超過276件。

為適應司法責任制改革需要,讓法官能專注於開庭、裁判等辦案核心環節,剝離其與審判有關的大量事務性工作,實現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法院雙管齊下。市中院一方面在全國率先引入審判非核心事務集約管理和服務外包機制,在合法、規範的前提下,將卷宗掃描、 文書寄送等審判事務性工作統一外包並集中實施,最大限度給法官“減負”,這一創新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市中院探索法學專業大學生、實習律師進法院實習機制,去年,有100多名優秀大學生、31名青年實習律師到全市法院實習。該創新舉措經《蘇州日報》率先報道後,引來《人民日報》等眾多中央級媒體的關注,併入選2017年全國司法考試試題。

推進案件繁簡分流 讓蘇城公平正義再“提速”

“我原本以為,這類涉及傷殘的民事賠償,沒個一年半載,很難解決。真沒想到,我第一次來法庭,就拿到十萬元賠償金。”外來務工青年小陳拿著剛簽字的賠償協議非常開心。此案從傷殘鑑定書出爐,到事故處理完畢,總共不到一個月時間。去年,蘇州有數萬名群眾跟小陳一樣,享受到案件繁簡分流所帶來的訴訟快捷和便利。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全市法院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綜合考量案件數量、類型、難易程度及辦案力量等因素,統籌分配案件,實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在訴訟服務中心和人民法庭設立速裁組,在案件審理中優先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設立知識產權法庭、環境資源審判庭、執行裁決庭、破產清算庭等專門審判部門,強化專業化審判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物業、消費權益等糾紛中推出表格式、要素式法律文書,讓簡易案件判決書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此外,全市法院還著力推進以律師工作站、人民調解室為主要內容的訴調對接平臺建設,實現“一站一室”全覆蓋,組織律師、人民調解員參與法律諮詢,力爭訴前化解矛盾,滿足新時代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憑藉突出表現,去年6月,市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全國示範法院,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中級法院。

建“智慧審判模式” 藉助現代科技更好服務群眾

去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關於深化司法改革的專項報告中,專門提到了“江蘇蘇州中院深度應用語音識別技術,庭審筆錄的完整度接近100%,庭審時間平均縮短20%-30%”,這是國家首席大法官去年再次為“智慧審判蘇州模式”點贊。

為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全市法院主動擁抱現代科技,深化以“電子卷宗+全景語音+智能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努力讓群眾得到更好的訴訟體驗。通過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將紙質訴訟材料同步轉換為可複製、可讀取的電子卷宗,實現立案信息自動回填,當事人立案時間平均減少50%以上。不斷完善庭審語音識別技術,實現訴訟參與人語音向文字的同步智能轉化,使得庭審效率大大提高。另外,智慧審判系統實現了案件全程網上辦理,將可以公開的電子卷宗材料同步推送到網上訴訟服務中心,方便當事人在線查閱,同時,讓審判執行主要流程節點信息“零門檻”公開,方便社會監督,進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

去年7月,“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獲評全省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一等獎,受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乃翔批示肯定。去年,智慧法院建設國際研討會在蘇州召開,全國政法系統共198批2054人次到中院參觀學習。“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已成為市中院司法改革提質增效服務群眾的一張名片,市中院辦公室也因此獲評“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