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又是一年桑葚熟

又到了桑葚成熟的季節了。

今天,家鄉的二姐在朋友圈裡曬了兩張圖片,是她採摘的新鮮桑葚及剛剛釀造好的桑葚酒,忍不住讓人口水直流。

植物|又是一年桑葚熟

看著紅紫熟透的桑葚,讓人禁不住思念起家鄉來。小時候爬樹摘桑葚被大人罵的情形,又悠然浮上了心頭,這份夾雜著心疼與擔憂的責罵,也成了記憶深處甜蜜而憂傷的懷念。

根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證,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開始植桑養蠶。在周朝,蠶桑生產已成為專業化,並受到官方督察管理。在古代,統治者對蠶絲業與農耕同樣重視。中國古籍中常有“農桑並舉”的記載。“一婦不蠶,或受之寒”一成語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蠶業的高度認識。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這句出自於詩經《隰桑》的詩句,很細緻地描寫了先秦人們生活及戀愛的場景。

低窪的地裡種滿了桑樹,桑葉柔嫩繁茂,我看見了那個朝思暮想的他,如何叫我不快樂!

在農業時代,採桑葉與織布一樣,主要由女性從事。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採桑的女子正如往常一樣,頂著烈日,無比厭倦重複採摘著桑葉,忽然不期見到了意中人,忍不住讓她心花怒放,感到幸福極了!

除此之外,歷朝歷代,我國詩人對於桑樹都有描寫。作為古代用來製作衣服的主要原材料,桑樹和麻也成了人們經常聊天的對象。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推開窗戶對著場地和園圃,一邊喝酒一邊聊著有關桑麻的事情。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太陽暖暖地照著,桑樹葉和麻葉嫩綠鮮亮,閃耀著明亮的太陽光。一陣風吹過,遠處飄來的艾蒿草香氣馥郁,如同薰香了一般。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的情況。

植物|又是一年桑葚熟

其實我家樓下也有一棵桑樹,只是常年被養蠶的孩子們攀爬採摘,已經變得枝細葉稀了。

桑樹在城市裡面屬於異常稀少的樹木,然而孩子們養蠶的天性似乎一直遺留著,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就見著大人們提著袋子,到處搜刮桑葉的場面,旁邊還經常跟著一個蹦蹦跳跳的小孩,嘴裡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摘這邊的,這邊的葉子好一些。不要那邊的,那邊的葉子不好看……”

其實不管葉子好看與否,蠶都是喜歡吃的,至於蠶為什麼喜歡吃桑葉呢,這大概要從蠶的種類和習慣說起。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蠶分為兩種,桑蠶和柞蠶,桑蠶即吃桑葉養大的蠶,柞蠶即吃柞樹葉養大的蠶。

桑蠶一般分佈於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基地,尤以浙江、江蘇一帶為多,而柞蠶一般分佈於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區。可以這麼說,桑蠶一般以南方居多,而柞蠶絲一般以北方居多,這跟柞樹多生於北方,而桑樹多生於南方也有關係。

桑為什麼只選擇這兩種樹葉為主要食物呢?

根據科學家們研究,一來,是由於長期的人工定向選擇結果,人類為蠶選擇了桑葉和柞樹葉這兩種食物,久之,蠶便養成了習慣。其實有人做過實驗,喂蠶吃構樹葉、萵苣葉、榆樹葉等其實也都可以。

此外,桑葉中含有較高的氨基酸,蠶絲是一種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合成的,因此蠶吃桑葉吐出的絲是質量最好的。這也是人們多選擇桑葉喂蠶的最主要原因了。

除了釀酒,桑葚還可以製作成果醬,甜美鮮香的桑葚果醬也是異常美味呢!

植物|又是一年桑葚熟

植物|又是一年桑葚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