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18,德國坦克圖譜


A7V戰鬥坦克,作為德國的第一種坦克而載入德國戰車發展史史冊。德國人決定研製坦克,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會戰的影響。在這次會戰中,英國軍隊動用了Ⅰ型坦克,對德國軍方的震動相當大。為了對付英軍坦克的威脅,德國人在研製口徑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槍的同時,還積極研製德國自己的坦克,最終選用大型車體的方案,1917年開始製造代號為A7V的坦克。

德國仿製英軍大量使用的Ⅰ型坦克和Ⅳ型坦克,仿製後的坦克名為 A7V-U 坦克,其戰鬥全重達40噸,乘員16人,主要武器是炮座上安裝的2門57毫米火炮,另有4挺“馬克沁”7.92毫米重機槍。其越壕寬達到3~4米,比A7V的2米要高得多。全長8.5m 長。 最大速度是12.5km/h 裝甲保護範圍從20mm 到30mm 並且整個坦克衡量了39.6 噸。該車只製成幾輛樣車,未能參加實戰。

LK I由約瑟夫·沃爾默設計。該型坦克基於戴姆勒汽車底盤設計建造,使用現有的軸安裝鏈輪及惰輪。其設計遵循汽車實踐,採用前置發動機及後置駕駛艙。是第一種裝備炮塔、配備7.92毫米MG08機槍的德國裝甲戰鬥車輛。到1918年中期時該型號只生產了兩輛原型車且未被採購。


根據戰場上收繳來的英軍“賽犬” A輕型坦克仿 制而來。其戰鬥全重為8.5噸,乘員3人,配備一門57毫米火炮或兩挺7. 92毫米機槍,動力裝置為戴姆 勒一奔馳五缸汽油機,最大功率44.1千瓦。其最大速度16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5千米;車 體為鋼板鉚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14毫米。

K式超重型坦克,車長12.98米,車寬6.1米,車高3.0米,重150噸,乘員22人,裝有4門77毫米加農炮,分別佈置在車體兩側突出的炮座上,另有7挺7.92毫米重機槍;動力裝置為兩臺“戴姆勒一奔馳”航空汽油機,可以發出2×600馬力的最大功率。整車為鋼裝甲鉚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30毫米,並不算很厚,但足以抵禦反坦克槍的攻擊。K式超重型坦克只製成了兩輛樣車。在德國戰敗後被協約國銷燬。

1932 年, 德 軍 提 供 了 一 種 5t級輕型坦克的規格說明,並最終選定了克虜伯公司為總承包商。1934年,該公司研製推出 Pzkpfw Ⅰ號輕型坦克,簡稱Ⅰ號坦克。Ⅰ號坦克的成功研製標誌著納粹德國坦克部隊開始走向復興並逐步強大起來。作為一種過渡型坦克,Ⅰ號坦克是為滿足裝甲兵訓練需求而研製的,因此又被稱為“訓練坦克”。


1934年德國陸軍部提出了要發展重量10噸,裝備20毫米火炮的裝甲車輛的計劃。這 就是 1935 年 研 制 成 功 的 Ⅱ 號 坦 克,1936—1943 年批量生產。Ⅱ號坦克型號有 12 種之多,總計生產近萬輛。以 D 型坦克為例,該坦克全重 10t,乘員升至 3 人。該坦克裝備了20mm 火炮和 1 挺 7.92mm 並列機槍。前部裝甲厚度達到了30mm。最大速度達到了55km/h 。

Ⅲ號坦克 1939 年裝備德軍,一直服役至 1945 年。作為德軍“閃擊戰”時期的標誌性裝備,Ⅲ號坦克在戰爭初期使用廣泛,從波蘭到法國,從巴爾幹到北非,從巴巴羅薩到莫斯科,Ⅲ號坦克毋庸置疑地成為德軍的主力坦克。該型坦克是德軍第一種火力、防護和機動性能相對均衡的坦克。

1937 年, Ⅳ 號 坦 克 首 輛 樣 車下線。該坦克的研製基於古德里安於 1934 年提出的重 24t、最高時速35km/h、 裝 備 75mm 火 炮 的 坦 克需求方案。克虜伯公司生產的樣車獲得了軍方認可,成為德軍二戰期間最重要的坦克之一。1937—1945年,Ⅳ號坦克共有 10 個型號,總計生產 8 000 輛,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被德軍士兵稱為“德意志軍馬”。


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坦克面臨被動挨打的局面。為應對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研製出了——Ⅴ型號“黑豹”式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虎式坦克是二戰德國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乘員為5人,重量57噸,屬於重型坦克。發動機功率700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時,其最厚的裝甲部位達到了110MM,裝備一門88mm KwK 36L/56火炮和兩挺7。92MMM口徑的G34機槍,坦克炮在2000米距離能射穿110MM厚的裝甲。從1942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是盟軍坦克手最害怕的對手之一。

虎王”坦克戰鬥全重 69.8t,乘員 5 人,分別是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和機電員。該坦克採用傾斜裝甲設計,防護性能極為優異。車體和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分別達到150mm 和 180mm,在二戰期間想要從正面擊穿“虎王”坦克幾乎不可能。採用 88mm 坦克炮,不過其長度從 56 倍口徑增加到 71 倍。發動機功率 514.5kW,最大公路速度 38km/h。虎王雖然威猛但卻過於笨重。


1943 年初,蘇軍開始進入戰略反攻,不利的戰局加上希特勒本人對於坦克的狂熱,促使德軍妄想研製出一種無敵坦克。於是,“鼠”式超重型坦克於 1943 年底誕生。戰鬥全重188t,裝 有 1 門 128mm 的 主 炮 和 1 門75mm 副炮。最大速度僅為 20km/h。“鼠”式坦克最終僅生產了 2 輛樣車,並在攻克柏林前被德軍炸燬。戰後,蘇軍將在各處繳獲的車體拼湊成一輛完整的“鼠”式坦克。

二戰結束後的十年內,德國的坦克研製幾乎中斷。直至 1956 年,才從美國引進了 M47 坦克。不過德國似乎對從美國引進的坦克不甚滿意,後決定自己研發。 豹”1 坦克於 1965 年開始生產,交付德國陸軍。戰後結束 20 年,德國又重新裝備了自己研製的坦克。 “豹”1 坦克戰鬥全重 42.5t,採 用 105mm 的 線膛炮 和 610kW 發動機。最大公路速度 65km/h。

1970 年 德 美 聯 合 研 制MBT-70 坦克計劃的失敗,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 坦克的決定。1972 年, 首 輛“ 豹”2 坦克樣車生產完成。此後歷經 7 年,“豹”2 坦克樣車歷經多次改進,終於在 1979 年研製出首輛生產型坦克。“ 豹”2 坦 克 自 誕生之日起就不斷被改進,從而保證了該坦克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最新升級的“豹”2A7 坦克也已裝備部隊。


在2018法國薩託利防務展上法國奈科斯特公司和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成立的“克勞斯瑪菲·奈科斯特防務系統”公司展出了全新的“歐洲主戰坦克”概念模型,該坦克是由德國豹-2坦克的底盤與法國勒克萊爾坦克的炮塔結合在一起而成。這輛坦克到底前景如何,可謂撲朔迷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