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2000名學生女兒成績排10,經驗:孩子3位家長同在班級微信群

上中學女兒月考成績班級第一,我在家長會上發言,分享重視教育經驗

女兒就讀於當地一重點私立中學,在七年級第一次月考中,她的成績班級排名第一,全年級2000名學生,她排名第10,這個成績讓我們做家長的很是驚喜。她的班主任提議讓我在家長會上發言,介紹監督管理孩子學習的經驗。

年級2000名學生女兒成績排10,經驗:孩子3位家長同在班級微信群

我這是第二次參加女兒的家長會,也是第一次在女兒升入初中後,在重點中學裡參加家長會。可以說對於參加家長會這件事,我是“小白”,因此我對此很重視,為發言內容反覆打著腹稿……雖然我作了充分的準備,但在家長會召開的過程中,發現我預備發言的內容有些跑題,因為我所準備的發言內容重點在我和女兒的溝通方式上。但在校領導和班主任的講話中,都在強調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比如:

校領導通過廣播面向所有家長講話時,問候語中就有這樣一句:“……向所有關掉手機或將手機調成靜音狀態的家長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這句“變相”的提示語,其實也就在暗指“在家長會上有心思看手機的家長,懷疑其在生活中能否真心實意的重視孩子的學習。”

年級2000名學生女兒成績排10,經驗:孩子3位家長同在班級微信群

班主任發言中引用了一句現實的關於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話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代教育的競爭其實就是家長重視教育程度的競爭。”他舉例說:本班和另一班的任課教師完全相同,毫不誇張的說,老師在講課時說的每一句話兩個班級都相同。但這次成績彙總後,本班排第八,另一班則是第一。因此可以說,差距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年級2000名學生女兒成績排10,經驗:孩子3位家長同在班級微信群

在聽會的過程中,我便抓緊時間對自己的發言主題內容進行糾偏。輪到我上臺發言時,我簡單的問候了大家之後就直奔主題:“今天我們一起討論家長關心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不知家長朋友們是否注意到,在咱們的班級群中,由我女兒命名的群成員暱稱就有三個,某某爸爸,某某媽媽和某某姑姑,單從這個家長關注的數量上可以看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了。

”“而且我還總結出我們這三位家長的分工也很明確:她的姑姑負責她的學習,她姑姑是80年代的高中生,培養出了一兒一女兩個大學生,平時節假日也舉辦學生補習班,女兒假期接受她的輔導,這是女兒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呢,則從大的方向為她把關,讓她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求知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年級2000名學生女兒成績排10,經驗:孩子3位家長同在班級微信群

“我和她之間的溝通是建立在一種很隨意的、沒有壓力的“朋友式交往”的基礎上,從來不強制、不‘逼’她做去做什麼。我在文科方面也可以輔導她一下,因為我也偏愛文科。而孩子的媽媽則在生活上噓寒問暖。讓她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後來我想,這雖然是我的經驗分享,但也僅僅說明我們對孩子的學習是十分重視的,應該是一個很特殊的個例,不具備推廣的條件,就她姑姑輔導這一項就很難得,因為這畢竟很耗人力、時間和精力。對此廣大家長朋友們有何見解?歡迎留言評論並分享您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