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文| 嶽漢

在泰國生活這幾年,看慣了中國遊客的人數,在泰國如潮水一般潮起潮落;也看慣了泰國有關部門和媒體輿論的臉色,隨著遊客人數的漲跌而忽陰忽晴,那感覺……也是蠻有意思的。

總體上,中國遊客在泰的狀態,總是會經歷一個相似的輪迴。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一開始,中國遊客不算太多,後來突然多了起來,泰國人民很高興。確切地說,是泰國官方和旅遊業者很高興——因為老百姓通常還沒反應過來。

後來,中國人越來越多,泰國人便開始糾結“人多錢不多,錢多心也累”。

突然,泰國發生了一樁飛來橫禍(或者自己搞出來的無妄之災),中國遊客一時之間少了很多。於是泰國著急了,開始用各種行動去招攬中國遊客。

一旦中國遊客“捲土重來”,遮天蔽日,這廂便又固態重萌,各種反思,各種挑刺,直到下一次中國遊客的週期性減少。

不斷地在“還我一片碧海藍天”和“還我一片人山人海”兩種心態之間左搖右擺。如是循環往復,無限輪迴。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2012年左右,來泰遊客大增(泰國本地人一直以為這是《泰囧》的功勞),突然一個政變,都不敢來了。

到了2015年,泰國局勢安定,來泰遊客再次大增。泰國政府心想咱要走高端路線,不賺這亂哄哄的辛苦錢,於是一拍腦門咱們“打擊低價團”吧,一出手滅了十好幾家旅行社。這回倒不是遊客不想來,而是旅行社不敢接,於是又蕭條了好一陣。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轉眼到了2018年,也沒人再提什麼“低價不低價”這一茬了,該咋咋地,到處又是一片人山人海。沒想到普吉“7·5海難”從天而降,某員和某主持人的一波操作,加上機場耳光事件和登革熱大烏龍的呼應,一下子又涼了一截。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不過,自從開了“免簽證費”的大招,中國遊客在泰國的人流量,好不容易又回到了水漲船高,甚至水漫金山的狀態。

然後,這邊又開始琢磨了起來。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琢磨什麼呢?

琢磨“中國遊客倚賴症”的防治問題——

2018年11月27日,泰國旅遊和體育部長威拉薩對本國媒體發表了一則奇特的講話。

在講話中,威拉薩局長說:從整體上看,泰國旅遊正顯露出積極的復甦跡象。如果情況持續好轉,那泰國旅遊對“中國依賴症”也就不會那麼嚴重。

但是他同時又表示——目前還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替代中國遊客市場的空缺,中國遊客佔到了入境遊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短時間內想要取代或是填補空缺是根本不可取的。

而話鋒一轉,他又說——相信泰國國內遊,以及亞太其他國家地區的遊客蜂擁而至,還是能夠減輕對中國單一市場的巨大依賴性。有效解決泰國旅遊對單個市場的依賴,才能實現泰國旅遊長期發展目標。

局長進一步表示,依靠單一市場的做法有時成效會非常明顯,但如果發生意外,情況也會非常糟糕。就像近期發生的D&G辱華事件,顯示任何不恰當的操作,都會導致無法想象的嚴重後果。

而到了講話最後,他又說了不少“好話”——一不但表示泰國人民“非常歡迎”中國友人來這裡度假旅遊,甚至還為中國遊客的“低價團形象”做了辯護——“很多人誤以為來泰國遊的中國人沒花什麼錢,酒店住宿還是餐飲消費價格都非常便宜,但其實,中國遊客來泰旅遊期間都很少住普通酒店,大多是價格不菲的星級酒店呢……”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這是一個,信息十分矛盾的表態。

一方面,承認中國遊客在泰國海外旅遊市場中的統治地位,認為中國遊客不可替代,也無法取代;另一方面,又認為必須打破泰國旅遊業的中國依賴症,以免普吉海難、D&G辱華之類的意外發生時,過於單一的市場結構,會讓泰國旅遊業瞬間進入荒年。

而備選的“中國遊客替代品”,暫時看來,是三哥,以及三姐。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今年11月底,泰國旅遊協會主席公開表示,印度在十年之後將成為繼中國之後的泰國第二大海外旅客來源國,取代泰國的中國遊客市場。

而根據12月初普吉地方旅遊局的資料,在“免簽證費”政策實施後,赴普吉的外國遊客從“暴跌一半”的慘狀中迅速回升了10%。其中,排名前三的國家——雖然還是中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但是印度遊客的增長速度極快。由於印度經濟增長率和人口更新率極高,因此按照目前的速度推測,印度在10年後趕上中國,併成為泰國最主要的旅遊客源國,其實也並非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雖然,“僅次於中國”的印度是怎樣“取代中國”,在語法語義上有些難以理解,但是這個中心思想是明確的:光靠中國不行,還得靠印度這樣的潛力股,才有前途。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泰國旅遊業,真的患有“中國依賴症”嗎?

泰國旅遊業,真的需要將發展的目光投向印度這樣青春而蓬勃的國度,為自己的未來,買上一份保險,開拓一條新路嗎?

泰國的認知和決策,不能說是錯的。

因為其所描述的,很大程度上的確是一種事實。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上古時期,漁獵時代的人類獵食百獸,採擷百草,食物來源廣泛,就算一兩種食物來源斷絕,生計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而進入農業文明後,方圓數百里都在種植同一種穀物,產量雖大,但是一旦遭遇災年,沒有任何替代食品的農民往往會口糧斷絕,遭遇滅頂之災。

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穀物,不如說是穀物馴化了人類。

與其說,是泰國改變了中國人的旅遊習慣,不如說是中國人重構了泰國旅遊市場的生存方式。泰國的導遊、旅社、酒店、餐廳、免稅店都已經習慣了依靠中國遊客來過日子,形成了體系,構建了規則,養成了對路徑的倚賴,以至於一旦中國遊客改弦更張,泰國旅遊業便將出現青黃不接的“荒年”。

從這個角度來講,讓泰國旅遊業者居安思危,在繼續倚賴“中國超級稻”的同時,也弄點印度香蕉什麼的備著,這的確也沒錯。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但是,認知的正確,卻並不代表著行動的合理。

泰國旅遊業,倚賴中國,這是事實。

但是在實踐層面,發現這一事實,卻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因為“中國依賴症”,可以被發現,卻沒有“對症治療”的可能。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泰國為什麼這麼多中國遊客?說實在的,這一點,並不是泰國官方“多年深耕”的成果,甚至並不是泰國自身的主觀作為所能夠決定的。

中國遊客大舉來泰,除了泰國自身的旅遊資源外,更重要的是中泰兩國的旅遊業者,針對中國遊客建立了一個成熟、廉價、管用、高效——有時也挺奇葩的盈利方式和接待體系。而中國遊客日益增長的消費能力,中國國內旅遊市場聲名的敗壞,以及“團費很摳門,購物手不軟”的中國式消費習慣,恰好支持了這一模式的有效運行。

作為泰國政府,就算你看穿了這一點,你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為。

你不可能複製這一奇蹟,你不可能通過幾次裝模作樣的“機場迎接秀”、“旅遊推介會”、“自駕大篷車”來讓任何一個國家的遊客紛至沓來。你所能做的一切,便是降低入境門檻,提升旅遊服務。

而這一點,顯然不是某一個國家的遊客所專享的。印度人可以享受到這些福利,中國人同樣可以接收到這些福利。只要世界經濟格局不出現根本的顛覆,泰國每吸引來十個印度人,便也能因同樣的原因吸引來100箇中國人。因為外國遊客所需要的東西,並沒有這麼不一樣。

所以,提出“中國倚賴症”,又有什麼意義呢?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想重點培育某一國家遊客,以“取代中國倚賴症的風險”,理想是很美好的,現實是很無聊的。

與其思考遊客的國籍,不如多加強泰國自身的條件。

與其思考“哪種顏色的貨幣”更有利於泰國經濟的膳食平衡,不如像泰國移民局長素拉切那樣老老實實地問問大家“如何重振普吉旅遊業”——

衛生的餐館,安全的交通,服務周到的酒店,不宰客的景點,不會指著一條劃痕問你要十萬泰銖的摩托車出租行,不會讓你排兩個小時的隊然後以“沒帶夠錢”這樣的法規把你拒之門外的國門衛隊……

每一個國家的遊客,要的無非就是這些。

紅燈區和租妻或許例外,中國人不在乎這個……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打鐵還要自身硬,想要有女人緣,與其去研究不同類型女性的心理特徵,還不如多花點時間,把自己搞帥一點。

如果你能讓泰國窗明几淨,物美價優,那麼無論是美元、盧比、還是人民幣,哪國的錢不願意來呢?

有錢賺就不錯,還挑什麼挑。

再怎麼挑,賺錢的道理,不還是一樣的嗎——

泰國,真的需要治療“中國遊客依賴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