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飛航式導彈潛艇堪稱海軍“里程碑”,卻為何只造一艘?

中國首艘飛航式導彈潛艇堪稱海軍“里程碑”,卻為何只造一艘?

在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序列中,有一艘造型怪異的潛艇,而她便是33G型飛航導彈潛艇。33G型飛航導彈潛艇是中國第一艘能夠發射飛航式反艦的潛艇,北約稱其為武漢級,該級潛艇僅有一艘,舷號351,內部代號“遠征51”。33G型潛艇以33型常規潛艇(引進蘇聯R級潛艇)改裝而來,在保證該艇原有火力的前提下(前6後2,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其上層建築兩側各增設了3座箱式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中國首艘飛航式導彈潛艇堪稱海軍“里程碑”,卻為何只造一艘?

然而,33G飛航導彈潛艇的這6座鷹擊-8發射裝置並不具備潛射功能,因而必須在水面發射,並且在導彈發射時必須處於四級海情以下,航速不大於8節,才能保證導彈正常發射。在導彈發射時,發射筒通過液壓裝置上仰15度,但該鷹擊-8發射裝置與水面艦艇使用的導彈發射裝置略有不同,雖然33G飛航導彈潛艇使用的導彈並非潛射型號,但由於導彈需要隨潛艇一起潛入海中,因而導彈發射筒必須經過耐壓處理,能夠承受33G潛艇的極限下潛深度壓力。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導彈彈頭導引頭材料外殼及內部電子零件易受海水、海風腐蝕,鷹擊-8導彈發射筒在導彈裝填完畢後還會充入保護性氣體。此外,33G潛艇的鷹擊-8導彈發射筒有前蓋和後蓋,打開前蓋可以裝填導彈,發射導彈時打開後蓋,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尾焰可以通過後蓋從艇身兩側的排氣口排出。

中國首艘飛航式導彈潛艇堪稱海軍“里程碑”,卻為何只造一艘?

據資料顯示,33G型飛航導彈潛艇於1976年由701所研製設計,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12月10日正式在武昌造船廠開工,1982年11月27日下水,1983年11月20日離廠測試,1985年才在海上發射導彈成功,1986年6月設計定型。要知道,此時的仍採用水面發射反艦導彈的33G潛艇的設計,已是美蘇海軍在20世紀50年代就嘗試過的。此外,雖然鷹擊-8反艦導彈射程達40公里,但33G潛艇的雷達卻一直不能滿足軍方需要,即使改裝後探測距離也僅有30公里左右。而那時中國海軍在聲納技術方面也沒有什麼重大突破,當時33G潛艇所使用聲納系統與33型潛艇並無區別,探測距離僅10公里左右。

以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使得必須在水面發射導彈的33G潛艇導彈射程遠大於其探測距離,所以根本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因而並未量產。然而,當時的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雖與美蘇相差30年,但正是因為33G飛航導彈潛艇的誕生,讓連水上艦艇都沒裝備的鷹擊-8反艦導彈現在潛艇上得以裝備,並進而發展,更為中國中國海軍發展水下潛射導彈的相關技術提供了相當多的經驗,幾乎可說是中國海軍裝備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